我好像在哪見過你
有一年,從上海飛香港的航空班機上,當我坐定下來,左後方有人拍我的左肩膀,我轉頭一看,一位穿著得體的平頭中年洋人笑著對我說,「I know you!」
我的腦海瞬間閃過幾道的問號,真的不記得眼前這位老外是何許人也,但我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與他握手打招呼,他問我是否轉機回台北?我問他的下一站?就這樣寒暄幾句,我還是不記得他是誰?
機艙上打盹了許久,我猛然想起,這位仁兄是多年前曾到過工廠的義大利籍技師,每次到廠裡巡視總見著幾位老外技師穿著橘色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在忙著維修進口的設備,我也沒太留意他們,這回在航機內巧遇,這位仁兄穿得很紳士,我倒一時認不出來。
難怪老妻經常取笑我,辨識人臉的能力太差,甚至認識眼前的人,卻不記得對方的名字。我想也許是在商場上遇到的眾生太多,加上工作的煩忙,來不及腦袋整理與分類,因此經常會錯過與失禮,又有一年在北京看展的時候,一位先生過來很熱絡地與我打招呼,「我好像在哪見過你」,他陪著我參觀展覽場時,我還是得硬著頭皮問他,因為我實在記不得他是哪方神聖,又是我的錯,最終才知道他是以前外派單位的同事,後來自行創業當頭家。
如今老後,生活簡單了,空間單純了,腦袋的名片清倉了,我宛如到了新環境,開始認識新的「老」朋友,在人生旅途上沿路撿朋友,也撿回「過去的我」與「未來的我」。當領到台北市「敬老卡」的時候,一股新鮮老人與當年大學一年級新鮮人所讀英文第一課『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的心情油然而生,跨過法定老人門檻,好像又來到了新的境界,有熟悉的路徑,但卻又躑躅又忐忑。
老後差不多三兩天我都會到天母的一家健身中心運動兼sauna,健身中心裡面不乏是中、少年的上班族群,我瞇著眼睛搜尋我這一世代的老人,但似乎不多見,僅一位擦肩而過,久之,微笑,而認識的一位八十餘歲短小精悍的「老」朋友,他說,「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他每次來的時間與我運動的時間很相符,只是他是用完晚餐才來,我還未用餐,所以這位老先生有很充裕的時間到處閒逛,從三樓到底層,沿途與比他年輕許多的運動者或教練話家常,這位歐吉桑說話的時間比運動的時間還多。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來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那倒是真的,這位老先生與我經常在健身中心更衣間相遇而閒聊,肯定我們前世不止回眸五百次。
因為雙方對話感覺溫暖又熟悉,相信我們前世見過面。其實每個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如果說沒有,也許是這樣的疑惑出現時在你的腦海中一瞬間又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每次在健身中心更衣間,遇到恰與我上下或左右儲衣櫃同時啟用的運動者,不分年齡,我都會主動打個招呼,因為我們有相同的健身機緣,還在一個美好的時間點碰巧地相遇;或許眼前這個人,「我好像在哪見過」。
過去,因忙碌的工作讓自己彷彿在一列高速列車呼嘯奔馳與許多人擦肩而過,即使想停下腳步等一等靈魂,但是巨大的生活慣性也難以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如今老後可以讓自己腳步停停,等等靈魂,與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的人給予綻放的笑容與肯定的眼神,讓老後的生活可以有了那麼一點不一樣,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影響我們生活的有緣人,除了親人外,朋友、同事、同學…,這樣的緣分,真的可貴。
老後,更珍惜每一個出現在自己生活裡的人,即便幾天前的總統與立委大選,或因各人的投票立場互異而有所爭議,但依然珍惜得來不易的緣分,因為每一個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人物,在生命中都佔有一席特殊的角色,縱使只和我們擦肩而過或在眼角中對視過。
也許有一天,又會有一位大咧咧的人走到我的面前,對我說,「我好像在哪見過你」,無論是否找到相關的記憶,我不會再猶豫,上前大方地先和他握個手。
「我好像在哪見過你」,我認為這是一段美好的邂逅,也許會帶來一齣更奇妙的回憶,也許有一天,無論在路上、車上、船上或飛機上,當我遇到眼前的你,突然告訴你,「我好像在哪見過你」,請不要訝異,也許你是我數十年不見的老同學、老朋友,甚至是當年初相識的女孩,如果都不是,那就是因為熟悉,肯定我們前世曾見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