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樂我淨

~~參訪「齋明寺」 
 

 

前一日我才與妻再行腳法鼓山。

    聖嚴法師對佛學的精湛,是我非常敬仰的禪師。雖然無緣受教於聖嚴法師,但我讀了不少大師的著作,也給了我不少的人生領悟。

   法鼓山,一有心閒,我便與妻同道前往觀音祈願殿跪誦七遍『大悲咒』,並到三寶殿禮佛。

   由於個性使然,我已甚少到齋堂用餐,反經常到咖啡座用點心及飲茶或咖啡。『大自然本是無聲之法,法鼓敲響引聲入佛道;用寧靜聲觀大地之聲,由行茶道覺內心禪音。』這是禪桌上的輕安小語,到這裡的信眾都很自然地安靜竊語,沒人張大喉聲,我相信「環境」實在可以改變時下喜歡在公共空間大吼大叫的普羅信眾。

   在溽暑的八月天,穿縮在狹窄的巷道,並在花木扶疏的盡頭來到大溪「齋明寺」。

   齋明寺已為內政部列為國定三級古蹟,初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至今業已是一百六十餘年的古剎,其建築格局為閩南式三合院,外觀富彩繪、雕刻等裝飾,寺內也保留不少古佛像、木雕與字畫文物。

    1999年由法鼓山承接齋明寺的法務任務,並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於是法鼓山的「人間淨土」理念也在齋明寺重新生根滋長。

   我在文物室內看到聖嚴法師的墨寶,『八風吹不動很難得,六根要清淨不容易。』聖嚴法師以慈悲建設了廣度有情的清涼世界,並以智慧驗證了隨心自在的寂滅淨土。

   正殿兩側仍保留了日治時代兩座日式仿唐石燈,很難得,因為台灣各地的早期宗廟大半都因政治立場因素而被剷除殆盡。

   「齋明寺」的正殿供奉的是『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佛像坐向之左為日本曹洞宗永平寺寺徽,右為日本曹洞宗橫濱總持寺寺徽,保留至今更是難得,不因由法鼓山承接而有所改變傳承的過程。

   雖然在大溪的齋明寺,但呼吸到的卻是熟悉的金山法鼓山味道,這也是我到此參訪的動機。

   妻女由一位虔誠的志工陪伴著,她非常努力傳達她與法鼓山的因緣,如何隨著聖嚴法師的腳步,落實生活禪,她以身為聖嚴法師信徒為榮,並以自己的生命力為眾生奉獻,連我那無神論概念的女兒都為之感動,並在她的Facebook舒發她的執著與解脫。

   我從茶坊穿入,經護龍兩側,參觀各式傳寺文物,再到正殿禮佛,全身便已濕透,也許是國定古寺不方便裝置現代空調,因此在夏日走訪寺院,難以駐足心省,不過秋冬日我還會再來參訪,並靜靜坐看古意盎然的禪世界;同時巡禮齋明古道及萃靈塔,俯視大漢溪,想像昔日大溪八景之一「崁津歸帆」與「靈塔斜陽」,過去的八景真的如聖嚴法師為北投農禪寺「水月道場」所提示的「空中花、水中月」一般,一切早已化為虛空了。

   回途往觀音鄉道上,我想到「農禪寺」門前斗大字的偈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許心中被暑氣所逼的煩躁心,真的需要「放捨諸緣,休息萬事,身心一如,動靜無間。」

 

 

 

 

大溪● 常樂我淨
齋明寺,是大溪最古老的禪寺,環境清幽,隔絕塵囂,始終維持古僕的風貌。


 

大溪● 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入口處的石碑,常樂我淨,或我淨常樂,要隨時保持清淨心,口中笑,心中樂。

 

大溪● 常樂我淨
舊時日式仿唐樣式的石燈,立於正殿右側,於日治昭和七年即1932年所立。


 

 

大溪● 常樂我淨
舊時日式仿唐樣式的石燈,立於正殿左側,於日治昭和39年即1906年所立。


 

 

大溪● 常樂我淨
左護龍對聯,齊莊中正法力千秋不朽,於大清同治12年夏立(1873),顯示齋明寺於清朝年代即已存在。護龍橫切面外牆,在土角磚上面貼上紅斗子砌磚,稱為「金包玉」。

 

大溪● 常樂我淨

閩南式建築,以土木為建材,正殿外左側為「明月」裝飾。

 

 

大溪● 常樂我淨
正殿右側為「清風」裝飾。

 

 

大溪● 常樂我淨
屋頂的火龍珠。燕尾脊,垂脊。


 

大溪● 常樂我淨
以三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已列為國定三級古蹟的齋明古寺正殿,初建於清朝道光30(1850),百年古剎安奉的是觀世音菩薩,1999年由法鼓山聖嚴法師接下第七任住持。

 

大溪● 常樂我淨
齋明古寺三合院閩式建築為特色,主殿外的兩個護龍,內部原廂房均以改為古文物及歷代住持墨寶展示室。


 

大溪● 常樂我淨
齋明古寺的背面,一片高木綠茵,是很適合禪修的寧靜之地。也是該寺辦理禪修心體驗的處所。 

 

大溪● 常樂我淨

禪堂。為齋明寺最主要的修行處所,舉凡禪修、法會、及共修等均以此舉辦。外觀以清水混凝土呈現簡樸禪風,並配合前殿古寺降低高度,以做為古蹟之背景。今日禪堂正在做中元節法會。

 

插圖04.gi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台灣行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