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來青舍



雖然齋明寺的師姐好意的邀請我們入齋堂用午膳,但是我們還是感恩地拜別齋明寺。


    由於事前我有向「水來青舍」訂位,而且是第二輪13:30的午食時間。


    位於觀音鄉的「水來青舍」是素食館,早先風聞該舍建物風格獨具特色,所以不惜遠道而至;而且巧合由「觀音寺」往「觀音鄉」前去。


    座落在鄉村、農舍、竹林、蓮花園、車間廠房混雜一起的區域上,沒仔細瞧,還不好找,先前我看過該舍的外觀圖片,所以在公路上,我便遠遠看到竹林內突出白牆灰瓦很醒目。


    沿著水塘小徑進入竹林內,隱藏著一間馬頭山牆,魚鱗灰瓦,留白的粉牆並很古味的老厝,坊間說是這家主人獨具慧眼,從對岸安徽省黃山腳下原裝搬運而來的百年古厝。


    該舍的文案介紹,這個老宅是清朝嘉慶(約兩百多年)安徽黃山村落的小花廳,又稱官廳,也是早期行政事務所,也曾為地方集會場所,後來也曾做私塾用,具典型徽派風格建築;門前的門樓,則是山西省境內,清朝咸豐年間大戶人家的宅門,我很讚嘆這家主人不俗的品味。


    假日的食客很捧場,我們依序排到入內用餐時,已近14時。


    室內建材以質優素淨的銀杏木為主,主樑雕似如弧月,蓮花淺草做边飾,大柱渾圓,廳內擺設的是骨董傢俱,內側安奉具有四百年歷史的山西大佛像,據說這間主人原想做為自家住屋,但也因種種際會,最終「穿越時空」開放與大眾結緣。


    這家號稱人文素食是無菜單料理,每人550元,沒外加服務費。素食料理係以季節區分菜色,也以吃在地,吃當季為訴求,標榜新鮮、創意、養生與健康。


    主人說,來到這裡,腳步要放慢,慢慢享受美食與池畔漫步。事實上,當日艷陽高照,酷熱無比,加上食客眾多,想找個樹下位置靜坐都不可得,遑論主人所說,如造訪於此的師父般在樹下打坐。


    雖說在鄉村簡單生活可窺見比城市繁瑣的幸福,但是周休兩日的食客滿堂,午後第二輪的眾多食客排序等候,放不下的等待與來往食眾的緊張,真的符合主人所說的,在這裡平凡過程中可以發發傻、放放空,並「沉浸在城市喧囂少有的靜氛圍裡」,因為每位等待中的食客確實都做到了發發傻、放放空。


    因此,要享受鄉村的故事,只有平日,想像雨中的午後,漫步池畔,看蓮花池內雨珠的跳動,朵朵粉紅蓮花搖曳生姿,竹林隨雨飄蕩,絲絲的小水滴灑落到額頭上,髮根上,這才如該舍文案所表列的,「種種的過程,說得都是緣分;也與來者有緣…」。

 



水來青舍主人的徽式宅門。前有蓮花池,坐落在田園中,愜意無比。

 

隱藏在林子內的徽式風格的古厝,現提供為人文素宴場所。面前的蓮花池與主人宅相連。這座白牆灰瓦的老宅,是從中國安徽原裝搬運而來的百年古厝,這家主人對於這間位於安徽黃山腳下,具有二百年歷史的花廳一見鍾情,便將其拆裝運回觀音鄉村落,再委專業建築師重組還原。

  



古厝前的門樓,是山西省境內清朝咸豐年間大戶人家的宅門。

  




典型徽派風格,馬頭山牆,魚鱗灰瓦,留白的粉牆。

  



主建築是清朝嘉慶(約兩百多年)安徽省黃山村落的小花廳,此為入口古式木門。

 
 

 

室內全以質優素淨的銀杏木為建材,小花廳又稱官廳,也是早期行政事

務所,也曾為地方集會場所,後來也曾做私塾用。室內擺設是山西骨董

傢俱,右側為具有四百年歷史的山西大佛像。

   




主樑雕似如弧月,大柱渾圓。左右各有和室坐憩,並掛有詩詞字墨,添加風雅。

 

 




左右各有和室坐憩,不過有些擁窄,掛有詩詞字墨,添加風雅。

 

 


室內全以質優素淨的銀杏木為建材,主樑雕似如弧月,蓮花淺草做边飾,大柱渾圓,簡約呵成。

 

 

 




季節蔬果沙拉。

 

 




芥末子黑豆豆腐。

 

 




有機芽手捲。

 

 




炸榴槤。

 

 




客家小炒時蔬。

 

 




十穀米&韓式泡菜&海苔。

 

 


綜合菇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