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
◎網路分享文章: 枳為橙
願世間所有為人父母的都能安享晚年,食安四季。
圖:方格子
王小波(1952年~1997年,45歲)曾在書裡寫過一句很真實的話: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然而對於一些已到人生暮年的老人而言,最淒涼的大概就是:明明不是孤家寡人,卻不得不孤身一人守著冰冷的家;操勞半生終於將孩子撫養長大,久病床前時,卻常常看不到兒女的身影;家人近在咫尺,卻依然感到一無所有。
人老了才漸漸明白:來人世走一程,沒錢沒車沒房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用盡半生付出全部,最終養大的孩子,卻不如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圖:健康文摘
01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一個網絡的真實故事:網友在醫院上班時,接診了一位88歲的老人。
老人拄著拐杖,走路都走不穩,說著不清晰的話,努力的想要表達清楚自己的訴求。
大家聽了三遍才聽懂老人說的話:「在家摔倒了,手上劃了一個大傷口,想打破傷風。」
但因為老人身上的傷口很大,她又獨自一人,只能簡單處理下傷口,然後送去大醫院治療。值班大夫和老人溝通想瞭解下情況,可她卻什麼也聽不到也說不清,唯獨只記得兒子的電話號碼。
大夫只好給她兒子打電話,希望他能來醫院照看下母親。電話對面的兒子表示馬上會過來,但兩個小時後也沒來,而且電話再也無人接聽。
大家只能安慰老人:「再等等,你兒子就來了。」
老人聽聞無奈地說:「我兒子?他不會來的,我走的時候告訴他我受傷了,要去醫院,他住家離我不遠,就不過來。」
「住家離我不遠,就不過來。」短短十個字,老人平靜的說完,在場的人都沉默了。
隨後老人拿出紙擦了擦眼淚,她的身影瘦骨嶙峋,從下午五點等到晚上七點。直到網友下班,她也沒等到自己的兒子。那個夜晚,似乎是最漫長的黑夜;那位老人,已然變成了最孤獨的守望者。
為人父母,無論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的吹打,也沒有比養出一個「白眼狼」帶來的風雨更讓自己痛心。
《時間都去哪兒了》中有句詞讓很多人潸然淚下:「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人世間,有太多父母,為了兒女的幸福,即便吃苦受累也毫無怨言,即使耗盡心血也甘之如飴。可是人性往往是不可估測的,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最悲哀的就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子女。
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張夫婦為了供兒子上學,開了家包子店舖,起早貪黑、每天辛辛苦苦賣包子,好不容易累積一點積蓄。
兒子畢業後,計畫和女友結婚,便跟爸媽提出要用這積蓄買房。老張和老伴兒商量了下,只要兒子以後的日子過得好,這些錢花的也是值得的,於是滿心歡喜給兒子安了家。
沒過多久,新房裝修好了,老張夫婦準備收拾好行李,興沖沖想搬去新家和兒子團聚。沒想到,兒子以坪數太小,沒多房間為由, 老張夫婦最後只能維持在簡陋且狹小的包子店舖落腳。而這些,其實就是當下正在蔓延的一種「新型不孝」:孩子高學歷有文化,明明有手有腳,卻不斷地向父母索取,依附著年邁的老人生活。
而父母傾盡半生把孩子培養成才,還總是和別人炫耀兒女有出息,卻不曾想最後落得個老無所依的結局。孩子理所當然的享受著來自父母的付出,父母淚流滿面的看著冷眼旁觀的孩子。孩子對「孝順」二字一無所知,父母餘生只剩下無盡的等待。
圖:網絡
02
晚年最殘酷的莫過於,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的
作家高爾基有句很深刻的語錄:「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裡,藏著一個人的一生,也放著他一輩子最寶貴的記憶,關於家人,關於親情。但這世間最殘酷的莫過於:一座「博物館」轟然倒塌,卻無人問津。冷漠自私的兒女,孤獨無助的父親,構成了一個冰冷的家庭,把親情變成了不復存在的塵埃。
人到晚年,最殘酷的莫過於,終於看清,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的。如果可以為他們提供價值,或金錢上的幫助,或生活上的支持,還能讓那屈指可數的孝順偶爾浮現。如若不能,所謂「養兒防老」,就會變成一場笑話。
現在人有三個屬性基本快要丟失了:第一個是血緣,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第二個是地緣,很多老年人為了孩子漂到另一個城市,待在那個陌生的地方,地緣漸漸沒了;而當你退休之後,和外界的社交越來越少,社緣也會慢慢消失。
所以,在這個階段,老年人會特別孤獨,而這份孤獨往往會伴隨他們的餘生,直到老去。都說感情到最後,憑的全是良心。細想來,或許父母子女一場,到頭來,也全靠良心維持此生難得的血脈親情。為人子女,請不要對父母太苛刻,永遠不要讓家的方向,只剩漫漫無期的等候。
人不管走得多遠,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何處,更不能丟了自己的良心。生命是一場輪迴,孩子終有一天也會成為父母,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別等到中年以後才知父母恩,別等到遺憾難以彌補才想起來回頭看。世間福禍皆有因果,所有的家庭關係也是同理。你付出的孝道,在將來某一天,也會一點一滴回到你身上。
圖:搜狐網
03
當你老了,靠誰養?
白岩松(1968 年~,56歲)說過一段很殘酷,卻很現實的話: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趁現在腿腳還能動彈,還能自己做主,就趕緊為未來做好準備,提前給自己的晚年預留一份尊嚴。」
如何過好晚年生活,體面的老去,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不可忽視的考驗。雖然老話裡常說: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血雨腥風。但只要提前做好規劃,未雨綢繆,為自己準備好養老的資本,也依然可以安然度過暮年人生。
與其一味地依靠子女,依靠旁人,讓生活充滿太多不確定性。不如在生命的黃金時代,富養自己的身心,當你為自己撐好傘,自然不會被雨淋濕。
人老了,首先要為自己留好這三條後路,擁有對抗未知的底氣:
圖:網絡
口袋有錢:你有多少存款,人生就有多少條退路,餘生就能避開多少風險。風雨俱來時,只要有屬於自己的屋簷,就不會懼怕意外來臨。
身體無病:閒暇時多運動,作息保持規律,飲食營養均衡,定期做好體檢,身體安然無恙,是晚年幸福的前提。
心裡無事:不要為還沒發生的事情擔憂,也別再為已經過去的往事耿耿於懷。調整好心態,修煉好情緒,放下無意義的煩惱,積極樂觀的面對每一天。
其次不管到了多少歲,都要做好這3件事,打理好當下的生活:
培養興趣愛好:人一忙,日子就過得充實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練字、畫畫、健行、養花種草、歌唱等都可以成為前行的動力。
豐富自己的認知:多讀書,多學習,豐盈自己的靈魂,不要受年齡限制,同時也要謹慎一些,警惕各種各樣的騙局,守好自己的每一份財富。
學會享受生活:在變老的路上,少一點「唉聲歎氣」,多一點「喜笑顏開」,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最後,盡自己所能,處理好家庭關係,一家人在一起,有話好好說,互相理解,彼此包容,把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有一句台詞:「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個微小的生活願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愛你。」
但願天下兒女都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懂得換位思考,善待那個半生辛勞的老人。
但願世上所有的父母都能安享晚年,吃好一日三餐,過好一年四季。願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安,幸福圓滿的走完這一生。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