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田園風光
◎網路分享文章:
今日世界,人們感到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現代人的各種病中,與壓力有關的越來越多。
「過勞死」這個原產於日本的名詞經常出現媒體。似病非病的「養生」早已作為一種新概念進入生活之中。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本能在召喚回歸田野。有錢人紛紛躲進鄉間別墅,似乎是這種心態的寫照。
但是,對大多數升斗小民而言,田園又在何方?
其實「田園」只是一種心態,與所處的環境並無太大的關係。
富有者身居別墅,恐怕還是身不離手機,惟恐錯過賺錢的商機。
諸葛亮躬耕隴畝,卻在算計著三分天下,不時放言,自比管仲、樂毅,盼望著明主三顧茅廬;范仲淹即使住在陶淵明的屋子裡,也不會忘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反之,只要有了陶淵明的心態,哪怕身居鬧市,仍然可以關起門來當隱士。
在都市生活的人嚮往田園的生活,嚮往放鬆的心態。
試問,田園裡真能放鬆嗎?陶淵明採菊而不割稻,想必是有佃農長工在替他耕種,否則生活無法維持。
但大多數農民在頻繁的饑荒、戰爭、瘟疫面前,其實並沒有「悠然見南山」的心情,他們生存的難度要遠遠大於現代都市人群。
現代都市人感到壓力與日俱增,這壓力並不是生存的壓力,更多的是心理壓力。正如那些自殺者往往並不是因為無力生存,而整日在為生存而拼搏的人反倒是不自殺的。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看似壓力很大,但實則是主動出擊,化壓力為動力。
然而,商人們強調根據市場需要,化銷售壓力為調整動力。所以,造成的壓力並不是「忙」、「累」,而是「被動」。如果主動,就能化解壓力,並因而樂此不疲。
不過,現代都市人大多不是富商巨賈,也沒有諸葛亮的智慧或范仲淹的胸襟,更成不了「隱於野」的陶淵明。
無論白領、藍領、金領、粉領,都少不得看老闆臉色,聽上司吩咐。
但是,調整心態卻能讓被動變成主動,在心中營造屬於自己的田園風光。
一位頗有閱歷的老先生,談起他怎樣做事:
「你看大家都在忙,我卻不忙。其實事情各式各樣,我把它分成4類。第一類是必須做的,第二類是做了有好處的,第三類是可做可不做的,第四類是做了反倒有害處的。
那些忙人為什麼忙?是因為他們4類事情都做,效果卻並不好。我呢,只做第一類事,有空閒再做第二類事,第三類和第四類事絕對不做。不僅不忙,效果還好。」
說這話的時候,他眼裡透出「悠然見南山」的神態。
當然,對身邊事做到正確分類絕非易事,但是爭取主動是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的。
用一句話概括:「要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的奴隸。」
只要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把遇到的事當成想做的事,就有餘力去營造周圍的人際環境。加上合理規劃生活,我們完全可以在自己周圍營造田園般的生活,在自己心裡獲得田園般的寧靜。
如此,我們也能達到「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的境界。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