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佔有到清空

 

 

        前些時候,在社群網站上遇到一位朋友。

他說:「終於把家裡客廳的大沙發送人,舖上一塊劍麻地毯,感到空間大了許多,人真是奇怪,好不容易買套大房子,想寬敝點,卻又費盡心思把它給填滿。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一切煩惱就產生了,做減法的感覺真好,減到最後,只剩自己,回歸本來面目,得大自在。」

 

B001.png - 2020年夏 日誌用相簿

 

以前我想把自己的家裝扮成一座美麗花園,於是就常常買回各式各樣的裝飾用品,而且越買越貴,不知不覺把每個房間放的滿滿的,不僅佔有了空間,而且失去了欣賞價值。

我還曾夢想坐擁書城,後來藏書的確是多了,真的坐擁書城了,才突然發現一個人擁有那麼多書,其實只是貪戀那份獨佔感,並不是真的渴望知識和效率......

總之,身邊都放滿了,最後心裡也被放滿了,放滿了各種放不下的東西。心很累,家裡不容易打掃乾淨,擺放整齊。心裡放滿了東西,就更不容易——心地清淨很難。

 

所以說,從佔有到清空,這是兩種境界。這兩種境界沒有高低之分,但佔有難,清空更難。清空你的房子很難,你要和你的「貪執」爭鬥多久才能做到呢?清空你的心到時候難——你要做多大的爭鬥,做多大的訣別,才能真正清空你的心呢?

世人都覺得擁有一間金玉滿堂的屋子難,而我要說的是,要擁有一種能讓心空寂寥落、無念無想的屋子更難——這倒不是想把話說得多麼深奧,只是想說,你要想擁有真正的空屋子,很難,很難。東西是這樣的——請進來容易,請出去難;裝滿容易,清空談何容易。

我們對自己的生命不自知,才會要各種各樣的物質裝點自己,好像有了這些物質標籤,我們才有了生命。如果有誰現在來問我裝修房子的問題,我會說,什麼都不需要。一間空空如也的屋子,才是最寬敝的。

 

心境

 

這是個寓言故事。

蘇格拉底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裡;儘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裡,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裡環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癱瘓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樂樂的。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舉幾個例吧,每天上下樓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幹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柏拉圖回答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在生活中,平和、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於事的;只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生活,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插圖04.gif - 2020年夏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9.png - 2020年夏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