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

 

 

 

將來會有一部分人,

雖然沒有到退休年齡,

但已經無法工作了。

他們需要回到家庭,照顧家庭,

因為他們無法找到看護。

過去有一句話叫做:

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人才。

這句話不準確,應該改成:

21世紀,什麼最重要?

是阿姨,是看護

( 東南亞國家不會無止境地輸出外佣 )

 

~~清華教授寧向東

 

 

前幾天,我去醫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對母女。母親70多歲的樣子,女兒也有40多歲。

母親的心臟不太好,心電圖變形得沒法看。醫生希望她吸半個小時的氧氣,然後再做個心電圖,如果明確沒有大事了再回家。

女兒卻希望母親回家吸氧,並且說單位只有她一個人,她必須要及時趕回去。醫生用糾結的目光注視了母女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留下這對母女。

我望著目光複雜的母親,也看到女兒匆匆跑去交費的背影,在想:作為一個老闆,沒有人會願意聘用一個經常離崗的職工。女兒要回去上班,也是她職業化的表現。

但是,如果這個女兒真的把犯了心臟病的母親單獨留在了醫院,那她還算是「人」嗎?

這些天,我不時地在想,在未來超老齡化的社會,又有多少人會陷入這樣的糾結之中呢?

我在清華教的一門課是「戰略管理」,其中的一個內容是要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因素作分析。我常常對學生說,未來影響國人的最大變數是「超老齡社會的來臨」。

 

a1.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01

珍惜過好當下每一天才是硬道理

從這個話題談下去,我常常勸學生要「珍惜、並且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特別是對於那些30歲、40歲的學生。

我說:「現在你還可以做自己的主人,還可以做生活的主人;而在未來的10年或20年中,你將逐漸喪失對於生活的主動權」。

作為老師,我不能說出什麼「及時行樂」的話。但是,作為一個研究者和過來人,我十分清楚未來二十年之後,對於當下30多歲的這代人、以及他們的兒女們,將意味著什麼。

過渡老齡社會的來臨,將會挑戰我們每一個人的良知,甚至挑戰我們的倫理。

當你的父母住院的時候,你是不是應該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你請個看護或外佣照顧病人(假如你還請得起、請得到),而自己只是每天過去看一下,是不是不算孝順?

當你的父母已經年過七十,還要去上班工作的時候,你是否應該阻止他們?甚至,你是否還希望你的孩子在經過殘酷的職場競爭同時,帶著一腔疲憊,還要為你再多生一個孫子或孫女?

前幾天,我和朋友在外吃飯,席間談起了老齡化的問題。有一位年輕的朋友在場。他對大家說,他爸爸和他閒聊時,講起如果有一天他爸爸如果沒有了意識,不要插管,不要插上呼吸器,只希望能有尊嚴地走掉。

他年輕,完全不能理解父親的話,而我們這些有點經歷的人卻不能給他特別清晰的建議。

一些朋友贊同他父親的話,也有另外的朋友反駁說還是要救到最後一刻,並講起自己是如何用呼吸器等手段將父親從死亡線上拉回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a2.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02

中年總是不期而至,你準備好了嗎

中年總是不期而至。我突然意識到,對於多數獨生子女來說,他們沒有感受直系親屬和他們共同面對超老齡社會的來臨。也許在他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超老齡社會就悄無聲息地把他們拖進一場完全無法掌控、無法自拔的艱難時世。

過去,我們到日本旅行,常常會嘲笑端茶倒水的都是老頭老太,而我們哪有那麼大年紀還在從事服務行業的。

然而,最近幾年,你是不是覺得看護也不好找了,並且,看護的平均年齡大了,看護的工資上升得很快。醫院看護工一天超過22百元以上,這就是信號。

因為與很多行業相比,看護是剛性需求。看護不好找了,老了、貴了,就體現了基本的供求關係,而藏在這種關係背後的就是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在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0%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7%以上,即可被稱為老齡化的社會;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4%即可稱為老齡社會;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超過20%,則可以被稱為超老齡社會。

「高齡社會」 正式成為台灣身份之一!

台灣內政部於 2018/4/10 透過網站新聞稿向世界宣告:台灣向超高齡社會前進中。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在 2018 三月底達到 14.05%,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也就是說,每 7 人中便有 1 人是老人,確認人口高齡化在臺已是不爭事實,讓長期照顧議題變得更加刻不容緩。

 

a3.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從中國最近的兩次人口普查的情況看,某些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大約在五年前就已經進入到老齡社會的階段,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逼近「超老齡社會」。

我們說的太宏觀。隨便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你也可以用自己家裡的情況作個類似的盤算。

我有個學生今年40歲。他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夫妻兩個人。上面雙方父母都健在,60歲左右。

再上面有三個老人,80多歲,但叔伯舅舅眾多,大家共同照顧老人。隔代的事情基本不需要他們操心,而且,下一代的兩個小孩也是父母幫助帶大。

 

03

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保姆,是阿姨

我們把時光向後推20年,推想一下這個家庭在2036年的場景。我們假定國人預期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麼,在2036年,學生的家庭結構就變成了最上面一層、父母、岳父母這4個人應該多數人都還健在。

然後是下一層,我的學生兩夫妻,都在60歲左右。下面的兩個孩子,30歲上下,至少有一個應該結婚生子,形成了第四代。

在這個家庭大約10個人中,有收入的7~8個人,所以,如果沒有大病之類的問題,只要不在單價高的大都會貸款買房,正常生活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這個家庭的年齡結構是有很大問題的,人口學上叫做「贍養比」,大約是四個人要照顧六個人。

最理想的,是最上一層80歲左右的人沒有慢性大病,並且生活能夠自理,這是不知道幾世修來的福分。如果退而其次,即使有人生病,80歲的這一輩人能夠自己解決,或者在別人的簡單幫助下可以自己解決,這也是家庭之大幸。

不過,一般來說,這一層人總會衰老,有一個無法自理的階段。如果有一個人生病、臥床,屬於需要他人照顧的狀態,這個家庭就會比較困難。困難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在於精力上不足。

2036年,我學生60歲,他太太略小一點。正常的狀態下是應該還在工作。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應該還在工作,是指他們還沒有到達退休年齡。將來會有一部分人,雖然沒有到退休年齡,但已經無法工作了。他們需要回到家庭,照顧家庭,因為他們無法或無能力找到看護或者外佣(:東南亞國家不會無限制的輸出外勞)

過去有一句話叫做: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人才。這句話不準確,應該改成: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阿姨,是看護或是外佣(:東南亞國家不會無限制的輸出外勞)

前幾天,一位日本留學生告訴我,每年日本返回家庭的辭職人數大約在10萬人以上,日本目前的總人口不到2億人。

 

a4.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所以,我猜,我學生兩夫妻大約在他們55歲之後,也許要花很多時間去照顧他們各自的父母,這個階段也許會持續20年。

當我的學生無法幫他自己的孩子帶孩子的時候,他的兩個孩子就要和自己的配偶獨自帶大她們的孩子,他們同時還要在職場上拼搏,我不知道這是怎樣的挑戰。

在那個時候,一對年輕夫妻要獨自照管兩個孩子的情況會比較多見。我的40歲學生說,他將盡力保證自己的健康,在60歲和70歲的二十年接受挑戰,迎接新生命、送別老生命。

 

04

未富先老,是個很可怕的事情

學生說,照管好最上和最下的兩代,是他和太太的共同目標。他說,也許會有人把他的時光記錄下來,寫一本《新四世同堂》。我很敬佩他的規劃和獻身精神,但我更祝福他在將來的十年,為自己活一下。

一些家庭可能沒有這樣幸運,處於中間力量的60歲年齡段的人,主要照顧他們的長輩,這樣,也就較難顧得上幫忙帶下一代的孩子,孩子們需要自己想辦法。

也就是說,會出現像我小的時候那樣,孩子出生三個月之後就會被送去托兒所或幼稚園,母親每天要去幼稚園給孩子餵奶,或者乾脆吃奶粉。老齡化社會的問題,在我學生的家庭裡,都有著體現。我的學生一家,可以說是這個超老齡社會的一個縮影:

第一,是老齡人口的高齡化人群比例過大。以我學生的家庭為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到三分之一。而最難的時候,是老的很老,小的很小,且這些需要被照管的人數超過一半。

第二,是未富先老,這也是老齡化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幾乎家庭中的所有老齡成員都有或多或少的其他收入,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只有我學生的收入高一點。其他人在退休後的收入若非是領較高所得年金的軍公教退休者,都不足以請得起一個全天候的看護阿姨或者外佣(:東南亞國家不會無限制的輸出外勞)

未富先老,是個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是存在互動關係的。當老齡化的水準低於經濟發展的水準,老齡化對於經濟發展的後續影響是相對弱一些的;而當老齡化水準超過經濟發展的水準,老齡化會嚴重制約後續的經濟發展。

所以,筆者常說,雖然從曲線上看,中國的老齡化階段很像20年前日本的情況,但中國的老齡社會和日本的老齡社會將不是一回事。「未富先老」和「先富後老」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2020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出生人口下滑是趨勢,但比2010年虎年還低,的確出乎意料;政府會繼續推動托育公共化、提高育兒津貼及建立友善職場環境,降低家長負擔,但提升生育率沒有特效藥。

內政部公佈2020年人口統計,去年112月出生人數為165249人、創歷年新低;死亡人數為173156人,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台灣人口首度負成長。

根據「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公佈一項全球最新生育率排名,台灣以平均每名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敬陪末座,不過,如果從內政部所做統計:平均每名婦女僅生下1.06個孩子「比該網站數據還要低」,至於為何有這個差距,問題在哪裡?對此,有專家學者表示,這是因為國際網站的生育率統計,一般都不是採計最新數據,事實上臺灣的生育率早在前一年就已接近該網站公佈的數字,時至今日,只會更低、數字連年下修,生育危機也迫在眉睫。

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國家的人口負紅利不至於太大,總和生育率應該接近、甚至超過2,也就是說一對夫婦至少應有兩個孩子。2000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低至1.3,目前仍在2以下。

 

a5.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國發會

 

a6.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第三,就是下一代人的生育問題,也就是目前10歲左右的那一代人的生育問題會變得非常突出。

對於將來過度老齡化的社會,也許筆者太悲觀了。

 

 插圖04.gif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 清華教授寧向東

※正文另補充台灣資料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6.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