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是誰!
~~見過世面的人
有時候需要狠狠摔一跤,你才能知道你的位置。
世態炎涼,你以為你是誰
一隻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隻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用,也過來了。
蒼蠅譏笑說: 「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再見!」
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1950年,94歲)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子玩耍談天,黃昏來臨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說是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
沒想到小女孩子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
後來,蕭伯納對他人講,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1828年~1910年,82歲)曾被一個貴婦人當作搬運工搬箱子,托爾斯泰十分愉快地完成了這項工作,並且得到了一盧布的報酬。
當貴婦人得知這個搬運工是托爾斯泰時,羞得滿臉通紅,想要索回那一盧布,托爾斯泰卻高興地說:「不,這是我勞動所得,和稿費同樣重要。」
一位著名表演藝術家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
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
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可以看出,無論你處於什麼地位,無論你有多重要,其實你的離開一點都不重要。
誰離開誰都照樣活,比你有能力比你有才華的大有人在,所以我們不要太招搖,不要太得意,不要太高調,不要太目中無人,因為這樣死得太快了。
做人,不要太張揚。別以為你很行,戰學歷,沒有你,地球照樣轉,離開了這個平臺,你什麼都不是!
謙虛做人,低調做事。飛的多高不重要,你還得記得平安著陸!
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離了誰地球都照樣地轉。
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不能狂妄。別把自己太當一回事。在匆匆人生行程中,你只不過是一個過客;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你甚至還比不上一粒砂石的份量。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種淡泊,用這種心態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鬆,更踏實;用這種心態處世,可以讓身邊的人更喜歡與你相處。
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要放下自己。
不要炫耀你的錢,在醫院那就像紙;
不要炫耀你的學歷,在人生閱歷中那只是一張紙;
不要炫耀你的工作,你倒下了,無數人會比你做的更出色;
不要炫耀你的房,你去了,那就是別人的窩;
你唯一可以炫耀的是:你的健康!
當別人都走了,你還可以曬著太陽,喝著茶,享受著健康的生活。 請善待自己,因為零件不好配,價格極其貴!還沒貨....
《見過世面的人》
「怎樣的人才叫見過世面?」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世面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金錢、地位、高檔場所。
如果世面單指物質,而忽略內涵,那也是一種膚淺。文化素質提不上去,去再多地方,用再名貴的物品,都是井底之蛙。而多數見過世面的人,都有這3種表現。
不刻意找存在感
有人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說電視劇裡的武俠高手,為何都隱居在深山?
有人回答說,因為真正的高手,都不輕易顯山露水。
現實裡,卻有許多人喜歡在人群中刻意表現自己,如果一個人過分的高調張揚,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卡耐基曾說:「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收斂自己的光芒,避免刺傷別人和樹敵。」
當你經歷的事、遇見的人多了,也就越來越清晰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一些人喜歡炫耀,待人接物趾高氣揚,那是因為他們的所見所聞還是太少。
在心理學上,一個人越缺什麼,就越愛炫什麼。殊不知,人生路上,留下的會越來越少,剩下的也越來越重要,見的世面越多,慾望反而越少,面對誘惑越淡然。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不需要去尋找存在感,他們渾身散發的光芒,就是他們最大的存在感。
學會尊重,接納不同
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在具體的問題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卻不妨礙彼此之間互相欣賞。
北宋兩大名相都有此胸襟。
司馬光,保守派。王安石,改革派。兩人互為政敵,彼此都認為對方的主張荒謬至極。
司馬光落魄時,皇帝讓王安石評價司馬光,王安石對其人品、能力、才學都給予了高度的讚賞,司馬光因此得以全身安然而退。
後來,王安石遭到彈劾時,皇帝尋問司馬光建議,他懇切地說:「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
後人將他倆的這段淵源美譽為「君子之爭」。有利益之爭的人尚且能如此,更何況在生活中,看不慣的大多是無關緊要之人呢?
就像康德說的那樣:「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地去理解。」
見過世面的人,不會以自己的意志淩駕於別人之上,能夠接納別人的不同,尊重別人的不同。
知深淺
生活除了好事,還有各種壞事。除了富有,還有貧窮,有各種陰暗面。有些家長會帶孩子去高檔場所遊玩,還會去貧苦山區轉一轉,希望他們能看到這個世界不同的樣子。對於成年人,也就是我們說的閱歷。
其實,遇事時的不同反應,就能看出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區別。剝去物質的外衣,見世面本質的含義是「經不經事」。它取決於你在社會上,對生活資料的積累,對事件本質的參悟。
有人遇事,能夠預見它的嚴重性或普遍性,然後進行簡單平靜的處置。而有的人,則遇到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驚慌失措,庸人自擾。知道生活深淺的人,其實就是眼界寬、格局大。
這個世界太大了,誰也沒有資格說自己領略過天地萬物。世面,也是見不完的。但我們可以通過看眾生,去領悟這個世界。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