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客行

~~輕遊 苗栗客家園區及大院

 

與朋友閒聊,都會提到當今年輕一輩的國際語言競爭力,因為,國際語言,是台灣以貿易立命,必須走向國際產業競爭市場的根本。

台灣下一世代的宿命,就是母語逐漸退化,所以,除國小課程又必須加強母語教學,因此,當今的小學生內外語言的交錯,讓心裡的書包更沉甸。

台灣人很羨慕新加坡人具有多項語言的優勢,但他們的語言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是很自然地流通而不用特別地強化,更沒有哪項語言具有優越性的壟斷;而讓台灣人佩服的是這個近兩百年來的華人移民國家,仍相當保留與認同自己籍貫的方言,諸如閩南語、客家語及其它中國南方語系,都未曾消失。

反觀台灣母語,無論福佬、客家或原民語,過去長期受到政治性的壓制,以致連我們這一代的初老族都很少人能說出很「溜」的母語,遑論下一代,或更下一代?

可笑得是,一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家庭內,這一代人可用母語與上一代人交談,但轉過身與下一代人說話時,卻馬上轉換頻道,改以台灣腔「國語」通話,所以下一代人能聽但卻只能說出很生硬的母語,至於現在的「下下一代」小朋友能說很流利的母語,尤其在北台灣已經很少見到了。

台灣福佬語是如此,客家語更是逐年消失。

1988年我初到廣東,滿街都是廣東話,所謂「方言」幾乎是官方語言,記得當時與對方企業正式會談時,還勞動一位在廣東打工的湖南籍幹部權充翻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11年後,長駐蘇州,我服務的企業內,以當地蘇州市籍員工佔多數,凡當地人雙方互動普遍皆以蘇州方言交談,因工作的關係,我經常出入當地黨政及金融機構,官方辦公室內也都是蘇州儂語,蘇州人以自己的蘇州話為榮,上海人亦復如是。

要消滅一個種族的歷史,先從語言開始,這也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當前雖所幸民主社會的開放與人民的覺醒,但已注入骨髓的母語弱化,已非政治力能給予導正,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已呈現出逐日弱化的趨勢,尤以更弱化的客家語更是衰落得更快。

依據客家委員會的十年前調查資料顯示,30歲以下的客籍年輕人僅一成能流利使用客語,十年後的今天,客籍年輕人說流暢客語者比例更是難以想像。

1987年發現的古老手抄本『渡台悲歌』,全文始於『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生動描述苦吞思鄉情,打拼墾荒的先民心情,「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感謝天公庇護,感謝伯公照顧大地,感謝祖先庇佑子孫;使得客家族群一脈相傳,但曾幾何時,隨著方言被政治性打壓於先,現代工商社會的忙碌並轉換為小家庭於後,使得傳統客庄聚落的緊密性逐漸流失,也讓千年傳承的客家方言逐漸散失,許多客家年輕人不會說客語,遑論客家文化?

 

苗栗銅鑼●  暇,客行

苗栗銅鑼客家文化園區入口廣場,遠觀宛似「觀光工廠」。它的展示內容頗為豐富,就是一座文物館,再搭配現代媒体及燈光,熟悉客家文化老者應領略到此館的用心,但不熟悉者仍無法從內容上感受到熱血。

 

2010年元月,台灣立了「客家基本法」,宣示政府確保客家族群權益,規範客家族群的認同、文化、語言…,雖然每天台北捷運都有用四種語言含客語廣播,但這些只能說是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同時政府又設立了苗栗銅鑼及屏東六堆國家級客家文化園區,事實上,也只不過是客家人的展示樣板,也許是提前在這個時代為下一個世代設立的客家歷史文物館,以供後人瞻仰與憑弔而已。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客家文化園區全景模擬圖。

 

苗栗銅鑼●  暇,客行

由客家文化園區建於小丘上,由高處遠看銅鑼鄉及高速公路交流道。

 

苗栗銅鑼●  暇,客行

文化館內的佈景陳設,很有客家風。

 

苗栗銅鑼●  暇,客行

陳設內容,讓參觀者有如進入客家庄的感覺。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好客頌。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好客等路」,即客家人的伴手禮攤位頂上的客家風裝飾。

 

苗栗銅鑼●  暇,客行

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賓的一種茶點。「擂」即研磨之意。

 

苗栗銅鑼●  暇,客行

這是我特別喜歡吃的客家粄。

 

苗栗銅鑼●  暇,客行

一般的客家菜。

 

苗栗銅鑼●  暇,客行

以前客家人逢年過節要做「米龜」的工具。

 

 

苗栗銅鑼●  暇,客行

新竹新埔客家義民廟模型。客家族除了佛道教常見的信仰,包括三官大帝、關聖帝君、五穀農神及觀世音外,還有因應環境困苦,信仰「三山國王」,為移墾地的守護神;為感恩保護社會安定護衛者,而有「義民信仰」,北台灣興建「義民廟」,南台灣則祭祀「忠勇公」,有「北義民、南忠勇」之稱。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建於1846年,佔地1500坪,屏東佳冬蕭宅祖厝,為客家圍龍五堂六院。

 

苗栗銅鑼●  暇,客行

一般客家農庄,我的舅公家便是類似此款式的建物,屋前便是大埕曬穀場。

 

苗栗銅鑼●  暇,客行

早年,客家農庄的樣式,有很熟悉的感覺。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分佈海外的客家俠、客、行。

 

苗栗銅鑼●  暇,客行

苗栗縣政府設立的「客家大院」,離客委會所設立的「客家文化園區」僅7.2KM,對於苗栗縣政府的好大喜功,又是客家大院、又是客家圓樓、又是閩南書院、又是馬奮館,不務正事,疊床架屋,「沒錢又裝大扮」無法認同。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客家大院的正門。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客家人晴耕雨讀,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順應天道的運行與自然的法則,表達對於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及期勉後人勤學不可荒怠。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內灣漫畫家劉興欽老師也展示了大家庭做年糕、甜粄、發糕、菜包的妯娌和樂景像。

 

 

苗栗銅鑼●  暇,客行

客家大院園區有千年桐及少數三年桐,每年四、五月桐花盛開,有如雪片紛飛,故又稱「五月雪」,但該日,離開大院途經小徑(如圖),妻發現眼前飄下一片桐花,頗覺意外,此地草坪,綠意盎然,在樹蔭下煮茶聊敘,應頗為愜意與悠然。

 

苗栗銅鑼●  暇,客行

 

插圖02.gif

 

 

苗栗銅鑼●  暇,客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原始心情 中台灣行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