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裡乾坤源神在
~~東海岸的神仙傳奇
在不起眼的地方,一個不起眼的廟堂,卻擺了一個讓人很「奇眼」的景物。
行前,我從google地圖上無意間看到這個景點,所以自花蓮租車往台東海岸公路途中便拐了進來。
真的是很不起眼的山間廟堂,堂前一個頗特別的石灰岩大巨石,高約18米,寬約15米,當地人俗稱「男人石」,於是我挨過去,看到了那個讓人無限遐想的「源神」。
男人石,原住民阿美族語「kotid ni malataw」。
「源神」池。
讓人遐想與莞爾的「源神」。
最早移民過來的阿美族人於神話傳說中,提到「男人石」稱為「kotid ni malataw」,係指「神仙的龜頭之意」,並對其敬畏有加。
當地鎮長還立了個介紹文字,曰「日陽與月陰合乃是道也,創造萬物,根『源』是宇宙之始」,末端又述說,「人要與天地共存,皆要善『耕』之,方能繼起宇宙之生命。」
我對任何九流十家信仰都很尊重,於是我向「源神」拍手三響,禮成。
由於入口的道路狹窄,小轎車都難會車,不容遊覽車進入,因此這座位於山壑之間的特殊景點,環境頗為清幽,雖然位於海岸邊,但聽不到海浪聲,非常安靜,當日陽光普照,空山不見人,也未聞人語響,由於要趕路,可惜無法久留,此地離北方「八仙洞」約25公里,離南方「三仙台」約6公里,相近的位置也衍生了頗趣味的台灣民間仙人傳奇。
引述台東縣觀光旅遊處所描繪的傳說,「話說當呂洞賓、何仙姑與李鐵拐在『三仙台』修行時,有對男女在『三仙台』幽會被呂洞賓撞見,呂洞賓怒而揮劍砍飛這對男女,男的成為男人石,女的就成為八仙洞。」
我從磯崎海水浴場、石梯坪、八仙洞各景點,驅車一路往南過來,八仙洞中的「靈巖洞」確實長得有如女性器官,一北一南,一女一男,說巧也很巧,相隔也不遠,無意間更添加不少附會的神話色彩。
磯崎海水浴場,尚未進入夏季,就見有遊客嘗試衝浪。
石梯坪,酷熱陽光下,海蝕平台上都是中國大陸遊客。
遠距離的海蝕平台與海蝕崖。
石梯坪海岸適合潛水活動。
「八仙洞」是台灣少見的海蝕洞穴型遺址,也就是在舊石器時期先陶文化,最早可以上溯至3萬年前台灣現知最早有人類活動的考古遺址,1988年被政府指定為一級古蹟。
在十數個海蝕洞穴中,我僅走了潮音洞、觀音洞及靈巖洞,「靈巖洞」是八仙洞第一洞,也就是被付於諸多神話傳奇的所在,可惜,台灣只要有比較寬敞的洞穴,就必然會有宗教神壇先到場,因此在缺乏天然景觀下,反而多了人為的濃濃宗教色彩,在神前,當然我也不免俗地雙手合十。但曾幾何時,神壇已經被移除,挪出本來面目。
八仙洞群中的潮音洞。
八仙洞群第一洞「靈巖洞」。
靈巖洞影音。
內心在想,幾個洞穴命名既然都是民間豐富想像力出來的,那麼「八仙洞」景觀如果誠如「男人石」一般,將「靈巖洞」內神壇撤離,改變為天然「女人洞」,南北呼應,天地人三寶,日月星、水火風、精氣神合一,豈不妙哉?
是日近黃昏,我與妻冒著強烈海風,幾乎是側著身子走上四百米起起伏伏的八拱跨海步橋,站立於跨海橋上拍攝影片,海風強勁很難立足,且雙手抖動,難以操控,幾度想打退堂鼓,最終好不容易還是過了橋登上呂洞賓、何仙姑及李鐵拐三位仙人休憩修行,留下三雙足印的三仙台島。
八拱跨海步橋,連接三仙台島,海風非常強勁,東邊海浪驚濤拍岸。
跨海步橋 影音
過橋後的三仙台島都巒集塊岩。
島上平面木板步道的終點。往右下則由珊瑚礁岩登上燈塔所在的島嶼高點,可惜風勢太大,海邊礁岩難以行進且危險。
三仙台島嶼,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77米,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強度侵蝕,逐漸蝕斷岬角頸部而形成了離岸島,島四周環繞著珊瑚礁,因其為火山噴發而出的小島,島上奇石分布且富原始風貌。
導覽稱悠閒環島瀏覽約需2個小時,可惜該日強烈海風呼嘯,波濤驚岸,走路都很難站穩,必須弓著身子走路,有人說,再累,也要登上三仙台島燈塔,我只能說遺憾,造訪燈塔高點可以看見台灣最美的海蝕地形,石門、壺穴、海蝕平台的自然鬼斧神工,但我唯有望「高」興嘆,除無力穿過恍若時空隧道的「合歡洞」,更無緣見到神話附會傳說中的「仙劍峽」,話說南天門金光巨神瞧見李鐵拐窺見呂洞賓與何仙姑幽會,憤而擲劍,將山石劈為兩半,仙劍峽的氣勢因神話故事更加令人震懾。
冒著強勁風浪也得討海生活的辛苦漁民。
由三仙台島上,望向對岸的海岸山脈。
三仙台,原住民阿美族語稱謂「nuwalian」,意為「最東邊的地方」,也就是第一道陽光灑落的地方,因此,我期待在某年的元旦時分能到三仙台,與聚集的遊客搶見跨年第一道金黃色曙光。
花東海岸線除了奇特的天然海蝕地質景觀外,還連貫著讓人陶然的神仙傳奇,尤以呂洞賓仙公勝蹟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及台灣各地,我喜歡呂仙傳說中的詩,「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同時,在太平洋濱海天絕色的襯托下,更增添了不少令人醉然的感官情境,所以東海岸值得再度探尋。
~~2016.04.16.發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