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合掌上高地
~日本中部之旅(下)
一、黑部立山
『黑部立山』雪牆早已風聞,疫情後也有多位好友相邀,但總有要事絆身無法成行,今年總算與老妻的好友們共組10人團加入「東南旅行團」之旅,真的託付上天的庇佑,我們在黑部立山迎來的是陽光與微風,我攜來的大皮箱內的大衣毛衣帶上帶下都沒穿上。
全長為40公里的山岳觀光旅遊路線,在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巨大人工打造的雪壁,引來滿滿的觀光人潮到訪。今年壯觀的大雪谷則是自4月15日正式開山,據資料上說立山黑部最高點室堂平均溫度大約零下3 度至6 度,黑部立山山脈約在二、三千多米,天氣相對較不穩定,若不幸遇上壞天氣,群山能見度差,那麼千里跋涉到此一遊就太遺憾了,但我們何其有幸,該日步行於大雪谷欣賞高雪壁的奇景,天空有雲層但透著陽光,氣溫竟然高達8度,所以只要外加一件外衣即可,變幻莫測的山神給了我們莫大的恩寵,讓我可以用心體驗日本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闊與絕景。
立山黑部動線 圖:網絡
日本最大的186米拱形黑部水庫
黑部水壩
該日,經歷立山登山纜車、高原巴士、隧道無軌電車、空中纜車、黑部登山纜車、隧道無軌電車等6種交通工具,登上立山黑部不同高度的山岳,黑部水壩是來到立山黑部中途的徒步遊覽,也就是走過全日本最大的186米拱形水庫壩頂,漫步水壩步道,四周圍都是銀白色的群山,空氣清新,有微風,不冷,在環繞白頭山間散步,眼耳鼻舌身都充滿了喜悅,我改了論語《先進篇》一段:「莫春者,暖服可脫。冠者數十人,秀乎山湖,風乎黑部,詠而行」。
搭纜車往室堂駅站方向,向山下水域拍的景象
從黑部水壩,再歷經纜車及電車等才抵達室堂駅站,也就是『雪の大谷』所在地。
大雪谷開放大約500米的漫步通路,雪的迴廊路途雖不長,但是行走在雪牆間感受到新奇與樂趣, 我用手指在冰凍的雪牆上刻字,雖然手指劃入冰雪上有些冰冷,不過心中卻是暖意充滿的觸感,我與老妻走到最後的「最高地點」,雪牆的高度是14米,雖然並非是史上雪壁的最高記錄,不過氣勢也直讓人震撼!整條雪牆短短路程,談笑多遊客,往來如市場。
雪の大谷高度14米
雪の大谷最高地點
遊罷大雪谷,我們停留在室堂駅站候車時,在站裡超商內我留意到一個不認識的漢字~「雫」,完整的包裝是「立山星の雫」(日本漢字,しずく,Shizuku,註:經查網路「雫」是以雨+下而成,意思是「垂簾落下的液體」,後延伸意思為「水滴」或冰雹之意),導遊楊桑強力推薦,並致贈團員每人一包,揪感心,內裝物是裹著不同口味的杏仁牛奶糖,口味帶甜,口感甚佳。
「立山星の雫」杏仁糖,可當四秀仔
下山時,天空還透著陽光
我們是從扇澤起步,經黑部水庫、黑部平、大觀峰、室堂、美女平,終點在立山車站。
美女平站前,有傳說中的巨木~美女杉,聳入蒼天,看板上有敘述美麗又傷感的故事,簡易說,開山始祖叫做佐伯有賴上山開墾,他的愛人向杉樹祈求早日相聚,結果靈驗了,化成了兩棵巨大的杉樹,故事很一般,卻千古陪伴日本人的傳說。
美女杉~傳說的故事
在我們進入上高地前,旅遊團先安排參訪岐阜縣高山市城下町中心之三町古街,這裡至今仍保留著昔日江戶時代古風貌的街景,所以這裡有「飛驒小京都」的雅稱。
三町古街 / 網路
三町古街
有賣燒酒的店,我都會入內巡視,可惜沒小瓶的在地清酒讓我解饞
這條老街上,黑木格窗、低屋簷的古早民家多數都已經改裝成商業店舖,已經聞不出老鎮純樸與寧靜的風情古味,多元性的商品應有盡有,尤以吃喝最有人氣,如「舩坂酒造店」、「高山布丁亭」、「飛騨こって牛」、「藍花珈琲店」…,雖然我也喜歡日本清酒,但我找不到小瓶的在地製酒,本打算回下榻旅店內品嚐,也就作罷,而傳統工藝品及土產店反而遊客稍少。
買到我們喜愛的線香
我與老妻非常驚訝地發現有一家傳統線香專賣店,我們在店內一直打轉、聞香,好多的線香都是我們喜歡的,有一年在九州一間寺廟山門內曾買到線香,禮佛上香時,我與老妻都感覺品與味甚佳,用罄後於是家裡禮佛用的線香都是選購日本進口的線香,但小盒量少又貴,所以這家「能登屋」香舖比較價位折合台幣也算合適,我們買了三種大盒裝,分別是「花風白梅」、「淡墨の櫻」及「真木」,我們尋到了喜愛的物件,也算是到飛驒古街不虛此行。
三、上高地
位於中部國立公園是大自然良好的生態棲息地,標高1500米所謂神的故鄉~『上高地』,也是日本國家文化財,我們到訪也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導遊說,能夠如此幸運不被山嵐雲霧遮蔽的氣候只有四成機會。
雪白穗高岳群山,風景如畫
遠近氣勢磅礴的雪白穗高岳群山歷歷在前,讓我很清楚又喜悅地見識到日本的北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美景,雖人山人海不在話下,但雪白高山襯托山腳下清澈的溪流,真是飽受自然恩惠的環境,難怪是神仙要住的地方。
『上高地』是燒岳火山與穗高山間的山川谷地,「河童橋」是上高地的地標景點,也是上高地景點中能與高山峻嶺同框的美麗畫面,走在河童橋四周端看遠方的雪白皚皚與綠油油交織成的穗高連峰的壯麗景緻,山腳下是濃密的樹林及清澈的溪流,宛如水墨山水般,如詩如畫,美得不可思議。
老夫妻到此一遊
從進出上高地沿路即可欣賞高低山峰、河流、落葉松,燒岳噴出岩漿所形成的「大正池」,風景秀美,可惜我們僅路過。
四、合掌村
多雪地帶的白川鄉合掌村,我慕名已久,如果翻看google地圖可以清楚看出環山包圍住的狹長型小山谷,約96%的土地是森林,農耕地僅占0.4%,至今仍保留著日本的原始風景。由於位居深山且山區地形阻絕,自古以來整個村莊經常受困於大風雪不易與外界接觸,顯然很封閉,因此也形成了其獨特的在地風俗文化。
為防雪虐風饕而建的傳統房屋,既未使用釘子接合又可承受冰雪肆虐重壓,60度斜角的正三角形,呈人字型的屋頂外表看起來外型有如雙手合掌的形狀,於是便形成『合掌屋』,目前尚保留了100多棟的古厝,至今合掌村仍然是當地居民的古老村落,整座山村美如一幅田園畫。
有如童話般的合掌屋
老妻與好友們合影
若沒高速公路開通,我相信這裡應該是隱士喜歡的香格里拉,陶淵明口中的桃花源,但如今這裡已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當然是國內外遊客必打卡之處,人潮不斷,自不在話下。
「和田家」是規模最大,是唯一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建物。
漫步在田埂間的道路,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無法比擬的人文景觀,讓人難以忘懷,路過規模最大的「和田家」,這棟草屋竟有3層樓,現今仍當作住宅使用。1、2樓皆對外開放,有些草屋都已在列入文化財之管制前改建為日式現代建物,所以,合掌屋與現代建物交會有一種時空交會的錯覺,有些純住屋居民還在門前放個長桿書寫『立入禁止』,也就是請遊客不要打擾他們的生活空間,當然,每天成千上萬人湧入,喧鬧走動,在地人原先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自不待言矣,我看到兩位小朋友用紗網在池塘邊捕魚,我想這應該是他們原先的生活。
兩位可愛的小朋友跑上跑下捕小魚,玩得不亦樂乎
當草茅遇到現代屋
合掌村的櫻花季相對較晚,報導稱最佳觀賞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但是看不到漫山遍野,我看到一株櫻花樹在陽光下散發著一種清新淡雅的韻味,靜靜地亭立落在古厝間,點綴出春日的晶瑩。
點綴在村落內的櫻花
獨孤草屋,特別感覺孤獨
環繞一圈合掌村,如走馬看花,但也充分領略到古時日本人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經驗與智慧,我相信特別是在冬季造訪,合掌村應該是更夢幻、更讓人心醉。
合掌村,到此一遊
四、淺草觀音寺
坐落於東京市中心黃金地段的淺草區,淺草寺又稱作「淺草觀音」,氣勢恢弘的神社與寺廟建築群,這座建於 7 世紀的神社,不僅是歷史悠久的寺廟,也是日本人潮最多的參拜點,我應該有近40年沒來過,當時,曾與日本商社幹部路過而入內匆匆參訪,當時參拜群眾也不少,但沒有現今的擁擠不堪,在寺院內難以靜謐定心,不過我依然在心中向觀世音菩薩合十祈願平安。
穿梭於人潮間拍照
觀音寺內令我注目的五重塔,這座專祀觀音菩薩的寶塔,我同學竜桑告訴我說,每個月只開放三天,而且要出示寺方發的名牌才可進入,他說塔內有他專有的「牌位」,目前是用粉紅色寫他們夫妻的姓名,百年後子女再來請「寺務所」改顏色。
我對老同學在此時年過七旬後已經有自己提前的安排,不讓子女們操心,感到體貼與用心。
五重塔
與淺草寺比鄰的『淺草神社』,相對的遊客少了許多,神社內有日式風格花園,感覺很靜心平和。
不分東西方人都在淺草寺前有緣相會
淺草寺內看到日本人為花蓮地震募款,足感心
與淺草寺比鄰而坐的「淺草神社」,相對空曠,人煙較少。
五、尾語
這次我選擇「東南旅行團」所安排的路線,是我長年欲去卻沒去的景點,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說,「心之所向,素履而往」,但自我退隱後,又遇上三年的疫情難行,喪失了多次行腳的時間,如今雖逐漸老邁,但生命沒有來處,唯有遠方,回眸拈花一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