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越大,罪孽越深

 

 

G1.jpg

 

(一)

乾隆二年,成都百花潭的農田裡,中年漢子坐在樹下的大石上歇息。

一個老者走過來問: 這幾畝地,都是你犁出的?」

 漢子點點頭。老者挑起大拇指:「三四畝地,一天就成,了不起啊。」

他俯下身子,用手探了下犁溝:「還翻這麼深,更是難得。」

 他抬起頭:「你的牛肯定很健壯,怎麼沒看到。」

 漢子:「我沒有牛,是我自己拉犁。」

 老者吃了一驚,張大嘴合不攏。

 漢子站起身,攤開雙手:「我有的是力氣,用不到牛。何況我也沒錢買牛。」

 老者又吃了一驚,只見他膀大腰圓健碩魁梧,身高竟有兩米還多。再仔細打量,見他身披粗麻,足蹬木履,身邊竹籃裡,盛滿紅薯乾。

老者皺著眉:「依你的體格,家道中平不難做到,怎地如此簡樸?」

漢子:「我雖有力氣幹活,可架不住飯量大。」

老者搖搖頭:「不對啊,不對,你肯定另有原因。」

大漢猶豫了一下:「不瞞老丈,我債臺高築,是以不敢奢靡。」

老者奇怪地:「我看你相貌堂堂,絕非荒誕之徒。何以欠下債務?」

 漢子歎口氣:「我因為行事不周,該受斬刑。後皇恩浩蕩,得以入獄五年,罰以重金。」

老者:「罰你多少?」

 漢子:「白銀七十萬兩。」

老者倒吸一口冷氣:「這麼多銀兩,你靠耕田,種地幾輩子,都還不清啊。」

漢子坦然:「盡力而為,我還不了,還有子孫呢。」他想了想又說:

「若時來運轉,我重啟舊業,就不定在有生之年,就能還清。」

老者:「你原來是什麼行業。」

漢子:「隨軍在伍。」

老者:「當兵?你多大年齡?」

 大漢:「51歲。」

老者喃喃地:「這歲數,都快退伍了。就算你能入伍,再幹十年,發的薪水也堵不住這天大的窟窿。」

漢子望著遠方,久久不語。

 

(二)

12年以後,乾隆十三年。

漢子向老者辭行:「十多年來,多得老丈照顧。而今我要應徵入伍,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老者瞪大了雙眼:「搞錯了吧?你都62歲老人了,怎能再做這行業?」

漢子:「給這機會,我就得努力還債,不能把饑荒都留給子孫。」

老者:「你體格再壯實,到這年齡,不會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又能掙多少銀子?除非啊,讓你當將軍、元帥。」

  漢子:「我竭盡全力,能多掙一兩是一兩。」

 漢子拱手而別,走了很遠後,忽聽得身後傳來隱隱約約的喊聲:「願岳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順應天下潮流,不要再做辱沒祖宗之事。」

漢子心頭一震:「原來他早就知道了我的身份。」

 漢子就是清代最著名的漢人大將軍岳鐘琪,歷仕康雍乾三朝,位高權重。巔峰時,做到川陝甘三省總督。後被乾隆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他戰功赫赫,但30多年來,一直受到朝廷的猜忌。兵權被奪、罷免官職,如家常便飯;重新啟用,再蒙恩寵,數起數落。古往今來,莫之為過。

這一切,只因為岳鍾琪的另一個身份:名滿天下的抗金英雄岳飛,是他的21世祖。

清就是金,只因為岳飛抗金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女真人入關時,為了消除百姓的仇恨,減弱漢民的抵抗,才改名為清。

先祖的氣概無論如何豪壯,經歷幾代人後,都會淡化。家族的抗金壯舉,過了500多年,歷時21代,後代的記憶早已塵封。

岳鍾琪出生時,滿清坐鎮中原已經40多年,在他的意識裡,根本不存在華夷之別。但是當漢人身處高位,尤其是執掌兵權後,就會引起清貴的猜忌。何況岳飛的後人?在金人後代眼中,岳鍾琪是天字頭一號黑戶口,矛盾不可調解的敵對方。

岳鍾琪勇猛善戰,智計過人。因為家庭成份太高,在升遷過程中,總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

但他能攀升到三省總督,總攬軍政大權,依憑的,只能是功勳冠絕當世,才能遠超同輩。

雍正十年,岳鍾琪仕途達到頂峰後,因一次用兵不當,受到群起彈劾,官職逐次罷免,最終落入大獄。

兩年後,兵部判他「斬立決」。雍正念岳鍾琪有功,改為「斬監候」。乾隆上位後,大發慈悲,貶他為庶人,罰銀七十萬兩。特赦回故里。

 

附註: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岳鍾琪出兵準噶爾失利,雍正嚴責岳鍾琪「攻敵不速,用人不當」,再加上朝中眾臣極力彈劾岳鍾琪。當月雍正就下詔將岳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岳鍾琪被捕入獄以後,在等候兵部的判決,一直等了整整2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當時大學士紛紛送出:『奏擬岳鍾琪斬立決』的摺子。而執掌帥印後下場慘淡的在當朝已有先例,例如年羹堯、紀成斌、曹勷都是曾立戰功的將領,但因在科舍圖之役上失利分別以疏防和戰敗為由遭到斬首。兵部的判決下來,判決居然是「斬決」。雍正接到兵部議奏摺子,把「斬決」改成了「斬監侯」,監候就是緩刑的意思,緩刑就代表不用死了,所以雍正的這個舉動救了岳鍾琪一命。最後岳鍾琪被處罰銀七十萬兩。

然而雍正帝在再三思量後決定「筆下留人」,在大學士的摺子上改為斬監候(把死刑改為緩期,猶如現代的死緩),因此將岳鍾琪收監。

(來源:維基百科/三立新聞網)

 

12年後,四川發生叛亂,清兵屢屢戰敗。乾隆無將可用,只能重召岳鍾琪統兵。

 

(三)

62歲的岳鐘琪重返戰場,統領十幾萬大軍,經過六年的浴血奮戰,平定了各地多起叛亂。班師還京後,朝廷下令嘉獎,並免除了他七十萬兩罰銀。

長期的身心俱疲,使他身體日漸衰老,幾次上書,皇上恩准他還歸舊鄉。老者來探望時,岳鍾琪臥在病榻上,氣息奄奄地說:「我拼命沙場,把饑荒還清,終於能安心離世了。」

老者冷冷地:「你戎馬一生,竭智盡力,出生入死,竟然欠了他們的債,倒也少見。」

老岳沉吟良久,說:「這是為臣之道,盡忠職守罷了 。」

老者:「你效忠的是外來的、落後的、野蠻的權力,它只會利用你,榨取你,而不會接納你。」

老岳:「我生下來就是這現狀,只能順其自然。」

老者:「它竊取正朔,違背了天理人情。還政於民,這是或早或晚的大勢所趨。」

 老岳:「我一介武夫,沒有改天換日的氣魄。」

老者譏笑:「本來胡虜無百年之運,可你逆勢而為,只怕要為它們繼命百年。」

老者:「你天賦異稟,名將之後,大好男兒,首要的選擇就是高舉義旗。縱事不成,也能流芳千古。次一等的,蜇伏不出,不與他們合作也是好的。最下流的就是推波助瀾、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老岳默默不語。

 

(四)

 因為姓岳,清廷時刻提防他造反;而百姓卻都盼著、並堅信他會造反。

20多年前,有位說書先生酒喝多了,一時激動,在大街頭拉開了場子,吼道:「岳公爺執掌川陝兵馬,已經改編為岳家軍。岳武穆『還我山河,直搗黃龍』的夙願,很快就要實現!」

先生登高一呼,百姓群起而從,數百人集合一處,向總督府請願。這是極其嚴重的政治事件。岳鍾琪雖然及時抓起鬧事民眾,分別予以嚴懲,還是受了降職處分。

幾年後,岳鍾琪平定青海。班師回京時,有儒生攔路投書,說之以民族大義,懇請忠良之後,興兵易幟,還復漢人江山。

岳鍾琪將儒生移交給朝廷。審理之下,牽連出呂留良文字大獄。在腥風血雨中,江南反清事業遭受重創。

岳鍾琪對老者說:「我時日無多了,也就沒什麼顧忌,不妨對你直言。」

  「執掌兵權後,並非任意所為。皇上不但會悄悄安插眼線,還要經常性地托人試探,稍有疏忽,就有災從天降。」

老者點點頭:「不錯,我就是皇上安插的眼線。」他掏出一個令牌,這就是憑證。

岳鍾琪毫不驚奇,淡淡道:「十七八年了,你確實耐得住性子。」

老者:「可是眼線並不就是皇帝的眼珠。再有立場的人,也會敬畏天理。連皇上都承認,他是以外夷身份統治華夏,遲早會有終結。眼線們被洗腦時間再長,可在民間浸染時間長了,都會省悟這個道理。」

老者:「眼線,不是山中賊,而是出自心中。是找的藉口~~逆來順受、自甘為奴的藉口。」

幾天後,岳鍾琪離世而去,死前喃喃地明白一個道理:「抗金英雄的後人,成了蠻夷權力的守護者。我功勞越大,罪孽也就越深。死後無顏面對先祖啊。」

 

岳鍾琪(1686118日—175442日,68歲),漢族,字東美,號容齋,諡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將領,累官拜陝甘總督,爵封三等威信公,屢平邊地叛變。乾隆皇帝稱其為「三朝武臣巨擘」。其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

 

插圖04.gif

 

 

來源:網絡 / 大魚深水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WeChat 圖片_20221112111121.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政經管理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