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由於氣候乾燥,冷暖多變,人體一時難以適應,極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因此,入秋後必須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預防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
1.胃腸道疾病
每到秋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所致。此外,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的復發。此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當進行體能鍛鍊,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減少發病機會,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煙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
2.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變涼,使人體血管收縮,周圍阻力增加,動脈平均壓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引起心肌缺氧現象加重。另外,天氣變冷還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如血沉加快、血凝時間縮短、血液粘性增大。這些都是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誘因,故心肌梗死和冠狀動脈硬化者的死亡率在秋季比較高。
3.呼吸道感染
秋天氣候多變,早午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狀也往往加重。因此,在秋天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4.關節炎
秋天天氣多變,一方面暑濕蒸騰,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極易發生外寒內濕的關節痛症。因此,患者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重視關節部位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之後不宜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洗澡。如果受寒,應及時用熱水泡腳,以增加關節部位血液迴圈。
5.秋燥
秋季雨少天乾,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稱「秋燥症」。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
圖:網路
6.氣象過敏症
氣象變化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能力,就會導致人體不舒適,現代科學把這種病症稱之為「氣象過敏症」。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春困秋乏」,其實這也是「氣象過敏症」的表現。「秋乏」是指當秋高氣爽,氣候宜人時,許多人都感到四肢無力,昏昏欲睡,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秋乏」是精神萎靡的表現,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秋季是兩種氣象變化都很顯著的季節。因此,秋季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同時要注意增加營養和進行適量的體育鍛鍊,保持天氣變化前後的體能平衡,儘量避免或減緩秋殺之氣對機體的不良影響,以平安地度過「多事之秋」。
圖:網路
秋季養身
秋季,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晝熱夜涼,氣候變化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身保健,身體很容易患病或舊病復發,所以古人稱秋季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秋季養身一定要注意做到五要:
1.要調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杏仁川貝糯米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要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要增強抗病能力
俗話說得好,春捂秋凍,不生百病。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鍊,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的重要方法。
4.要預防氣候突變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5.要預防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快,故易造成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
秋季養生有3大禁忌,分別為:忌貪涼、忌過燥,以及忌亂補
圖:網路
圖:網路
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圖:網路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