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神拜佛到科學抗疫

~~瘟神趙公明神話解讀

 

 

華人抗疫神話的內容相當豐富,其中既包括散播瘟疫、為禍人間的瘟鬼敘事,也包括驅逐疫鬼、護佑平安的瘟神敘事,瘟神趙公明神話是最具代表性的瘟神敘事之一。

瘟神趙公明神話的發展過程中既反映了先民嘗試對瘟疫進行社會管理的努力,也表現了先民在抗疫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與智慧,更體現了他們對科學抗疫的認知。

 

瘟神趙公明神話的產生與瘟疫管理的嘗試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熟悉的財神趙公明最初的神格定位是瘟神。

瘟神趙公明信仰在先秦時期已經產生了。

趙公明生前為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他的子孫中有一位很有名的叫趙衰,趙衰曾輔助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成就霸業,趙衰之子趙盾後來還獨攬晉國朝政十幾年。

《左傳》載:魯成公八年(西元前583年),晉景公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殺趙衰之子趙同與趙括。兩年之後的冬天,晉景公夢見了一個厲害的鬼,拍打著胸膛跳起來痛斥他說:「你殺掉了我的子孫,這是不義。我已經得到上帝的允許可以報仇了!」沒過幾個月,景公就病死了。這只厲鬼被認為是趙公明之靈,而景公夢大厲的神話就是趙公明成為瘟神之始。

 

g1.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瘟神與瘟鬼不同,瘟鬼只散播瘟疫,而瘟神既能散播瘟疫,又能驅趕瘟鬼,治療疫病。也就是說,瘟神趙公明具有管理瘟疫的職能,與早期的瘟疫管理者西王母類似。

作為瘟疫的管理者,瘟神趙公明早已進入了神靈體系,在上述景公夢大厲神話中,趙公明給子孫報仇也要經過上帝的許可,而不能任意妄為。這種將散播瘟疫之神納入神靈體系的情節是先民嘗試對瘟疫進行社會管理的體現。

到了晉代,趙公明為瘟神的神話和信仰已經頗為流行,《搜神記》卷五記錄了一則有趣的神話——《趙公明府參佐救王祐》:散騎侍郎王祐病得很嚴重,有趙公明府參佐來訪,邀其入職陰司,統帥趙公明府的三千兵。王佑祈求說:老母年邁,兄弟全無,一旦死亡將無人奉養老母。參佐同情他,便為其治病,並留下十多支避疫的赤筆,言:「可與人,使簪之,出入辟惡災,舉事皆無恙。」雖然參佐放過了王祐,卻同時取走了另一些人的性命。

王祐康復後見到一份當時記錄各路鬼神的《妖書》,上面記載說:「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會(士季)各督數萬鬼下取人。」趙公明等是上帝派遣驅使萬鬼索人性命的神,與其病中所知並無二致。

《搜神記》中的瘟神趙公明的地位相當高,手下有數萬鬼吏鬼兵,直接聽命於最高天神。先民給予瘟神如此高的地位,與瘟疫蔓延所導致的嚴重後果息息相關。

晉代之前的漢代與三國時期,疫病爆發的頻率大甚於前朝。即使在有「文景之治」之稱的西漢治世,也曾出現「民大疫死,棺貴」的慘狀。到了東漢末年,瘟疫更是橫行不止。這些現實情況促使瘟神趙公明神話和信仰在漢晉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雖然瘟疫橫行,但先民並沒有放棄戰勝瘟疫的想法,他們試圖讓瘟疫在人類的管控之下,因而對趙公明的神格進行了具體設置。與先秦時期僅散播瘟疫的神格定位不同,晉代的瘟神趙公明具有了兩面性,既可以散播瘟疫取人性命,又能救治疫病,幫助民眾防範瘟疫,比如上述趙公明府參佐贈送給王祐十多支可以預防瘟疫的赤筆的情節。

先民還對瘟神趙公明府的組織結構進行了設想,趙公明府有參佐與府兵,一般任務由參佐與府兵出面。可以想見,無論是散播瘟疫還是避疫救難的行動都必須經過層層的命令才能執行,這裡對瘟疫進行社會管理意識已經相當明顯了。

 

五瘟神話的發展與先民抗疫經驗的總結

大約在南北朝時期,瘟神逐漸擴容,增廣到五位。

梁朝道士陶弘景在其所撰寫的《真誥》中提到:以趙公明為首的五方神是專司「土下塚中」的陰神。這五方神也即後來的五大瘟神,或稱「五瘟使者」。

 

g2.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五瘟神話是在隋唐時期逐漸豐滿起來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說:隋文帝開皇11年六月,有身披五色袍的五位力士現身於帝都上空。隋文帝向太史張居仁詢問,張居仁回答說他們就是五瘟神,分別是春瘟神張元伯、夏瘟神劉元達、秋瘟神趙公明、冬瘟神鍾仕貴、總管中瘟神史文業。張居仁還說:如果看到五瘟神現身,國家就會發生大瘟疫,果然當年染病致死者甚眾。

五瘟神話在隋唐時期得到迅速發展有其客觀的歷史原因。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大,瘟疫爆發引起的後果越來越嚴重。為了祈求瘟神護佑,隋文帝為他們建立神祠,「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青袍力士封為顯聖將軍,紅袍力士封為顯應將軍,白袍力士封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封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封為感威將軍。隋唐皆以五月五日祭之。後匡阜真人遊至此祠,即收伏五瘟為部將也。」瘟神祭祀由此進入了官方崇拜體系。

隋唐是華夏文化大發展、大整合時期,各種文化都得到了交流與融匯,五瘟神話中也帶有明顯的整合意味,是先民在對抗瘟疫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與智慧的一次總結。

首先,先民對瘟疫爆發時間的認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初因為很多感染病患都有發燒的症狀,先民認為冬春季節是瘟疫的高發期,因而不少早期抗疫神話中出現了冬季驅瘟的情節,隨著時間的推移,先民積累的抗疫經驗越來越豐富,逐漸認識到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爆發傳染病,因此創造了掌管四季瘟疫的四季瘟神。

其次,雖然隋唐時期的五瘟神話是在瘟神趙公明神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它與瘟神趙公明神話又有著明顯區別,包括趙公明在內的五瘟神都似為邪神,因此才有了神話結尾匡阜真人收伏五瘟為部將的情節,而被收伏後的五瘟神自然就成為了善神。邪神向善神的轉變,體現了先民對於戰勝疫病的信心,他們相信可以得到神靈的幫助。

第三,瘟神擴容為五人,也是各地瘟神神話資源整合的結果。中土地域廣闊,南北環境差異較大,各地傳染病的致病原因、傳染途徑等也大不相同,由此產生了千差萬別的瘟神神話。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不同地區的瘟神神話也發生了交融,產生了瘟神組合神話,比如《列仙全傳》中就說「時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動億萬數,周行人間……虛毒嘯禍,暴殺萬民,枉夭無數。」這裡的「八部鬼帥」其實就是八位瘟神。

而《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原始天尊之命敕封了一位主管瘟神與六位瘟部正神的情節也是瘟神組合的表現。瘟神組合神話的產生,既是瘟神神話交流的結果,又代表了各地抗疫經驗和對瘟疫認知的大匯總。比如《列仙全傳》中講到八位瘟神的職司,分別是「劉元達領鬼行雜病,張元伯行瘟病,趙公明行下痢,鍾士季行瘡腫,史文業行寒痢,范巨卿行酸瘠,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這八種具體分工其實代表了當時八種常見傳染病,在長期抗疫的過程種,先民對這些傳染病的致病原理有了比較深入的認知,並且積累了治療的經驗。

 

瘟神向財神的轉變與科學抗疫

可能因為環境濕熱,易生蚊蟲,歷史上長江以南地區多發大型傳染病,五瘟神話與信仰後來在這裡受到了熱烈歡迎。長江以南各地民眾對五瘟神的稱呼也不盡相同,有「五帝」、「五聖」、「五福大帝」、「五瘟王爺」等。在這五位瘟神中,趙公明得到了特別的發展機會,成為備受關注的財神。

大約在蒙元時期,趙公明被封為趙元帥。元本《新編連相搜神廣記》記錄了趙元帥的生平事蹟,說他是中南山人,秦代避世隱居修煉得道;其樣貌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黑面,跨虎;其神職是「驅雷役電,致雨呼風,除瘟翦瘧,保病禳災,元帥至功莫大焉。至如公訟冤抑,神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此處趙公明的神職已經擴大不少,由散播瘟疫的秋瘟神轉變為多職能的善神,所行的都是善事,即使與瘟疫相關,也是「除瘟翦瘧,保病禳災」的救疫行為。而「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的職能更是直接與生財相關。

 

g3.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在神話長期流傳的過程中,趙公明與瘟神神格漸行漸遠,並終於在明代開啟了通往財神之路。

首先是《北遊記》中敘述說:趙公明等本是擅自下凡的神仙,住在徐州府風情洞危害百姓,被祖師擒拿後受感化成為護佑百姓的善神。這種邪神向善神的敘事為後來趙公明由瘟神向財神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到了《封神演義》中,趙公明已經成為一位比較明確的財神了。姜子牙敕封陣亡者,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他率領四位正神,行使迎祥納福,追逃捕亡之職。趙公明帳下四神為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從神名上來看,四位神皆為財神,作為財神們上司的趙公明當然也是財神了。

趙公明由瘟神到財神的變化有深刻的意義。一方面它反映了先民面對瘟疫時的積極辯證思想。瘟疫的爆發已經是極壞之事了,但如果人類可以尋找出防範瘟疫,治療疫病的方法,瘟疫也可以被制服,否極泰來。這種思想反映在神話中就表現為為禍人間的瘟神轉變為造福人間的善神的情節。

 

插圖10.gif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9.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