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薑還是老的辣!
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做了一場超有內涵的演講,這次演講後來被稱為是巴菲特一生中最經典的演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巴菲特本人並沒有長篇大論,而是把大部分時間交給了現場的同學,讓他們提出自己最為關心的問題。
「您喜歡什麼樣的公司?」
「到底該花多少錢買一家公司?」
「能否講講您在商業中犯的錯誤?」
一個個犀利的問題並沒有難倒這位「股神」,他既幽默風趣的回答了學生們的提問,又借著問題深入剖析了自己的選股標準、組合構建和思維方式。
有網友評論說:「我發現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連我母親都能聽懂。常識顯而易見、容易理解,但我們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蒙蔽了我們。」
確如網友所言,巴菲特極其擅長把重要的投資哲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來告訴大家,二十年前便是如此,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加上形象化的表達,讓這場演講成為經典中的經典,今天重溫下來,依然極具啟迪意義。
演講原文較長,我們從中整理了40條精華內容摘編成文,涉及投資理念、生意判斷以及對年輕人的希冀,相信讀後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01、別做安全邊際以外的事
01.
假設你遞給我一把槍,裡面有1000個彈倉、100萬個彈倉,其中只有一個彈倉裡有一顆子彈,你說:「把槍對準你的太陽穴,扣一下扳機,你要多少錢?」
我不幹。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幹。
要是我贏了,我不需要那些錢;要是我輸了,結果不用說了。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領域,人們經常做這樣的事,都不經過大腦。
02.
假設年初你有1億美元,如果不上槓杆,能賺10%,上槓杆的成功率是99%,能賺20%,年末時你有1.1億美元,還是1.2億美元,有區別嗎?
沒一點區別。
要是年末你死了,寫訃告的人可能有個筆誤,雖然你有1.2億,但他寫成了1.1億。多賺的錢有什麼用?一點用沒有。對你、對你的家人,對別人,都沒用。
03.
我們基本上沒借過錢,當然我們的保險公司裡有「浮存金(float)」,但是我壓根沒借過錢。我只有1萬塊錢的時候都不借錢,不借錢不一樣嗎?我錢少的時候做投資也很開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1萬、10萬,還是100萬。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錢。
【註:浮存金(float):指保戶向保險公司交納的保費。保戶交納的保費並非保險公司的資產,在財務報表中應列入「應付帳款」中,屬於公司的債務,當保戶出險時,拿出來付給保戶進行理賠。】
04.
如果你現在有1塊錢,以為將來有2塊錢的時候,自己能比現在過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錯了,別以為賺10倍或20倍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帶到溝裡去。在不該借錢的時候借錢,或者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將來都沒地方買後悔藥。
02、能看懂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05.
美國經濟學家亨利·考夫曼有這麼一句名言:「破產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一種是什麼都知道的。」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06.
我喜歡我能看懂的生意,我用這一條篩選,90%的公司都被過濾掉了。有些東西明知道自己不懂,就不能做。
07.
我不喜歡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會招來競爭對手,我喜歡有護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擁有一座價值連城的城堡,守護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備,而且這座城堡周圍有寬廣的護城河。
我經常對伯克希爾子公司的管理者說,加寬護城河。往護城河裡扔鱷魚、鯊魚,把競爭對手擋在外面。這要靠服務、靠產品品質、靠成本,有時候要靠專利或營業地點。我要找的就是這樣的生意。在哪能找到這樣的生意呢?我從那些簡單的產品裡尋找好生意。
其實很容易理解,當前的經濟狀況良好,管理層德才兼備,這樣的生意,我能大概看出來它們十年後會怎樣。有的生意,我看不出來十年後會怎樣,我不買。
像甲骨文、蓮花、微軟這些公司,我就搞不懂它們的護城河十年之後會怎樣。蓋茨是我遇到過的最優秀的商業奇才,微軟也擁有巨大的領先優勢,但我真不知道微軟十年後會怎樣,也無法確切地知道微軟的競爭對手十年後會怎樣。
不過,我知道口香糖生意十年後會怎樣,互聯網再怎麼發展,都不會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習慣,好像沒什麼能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習慣。肯定會有更多新品種的口香糖出現,但白箭和黃箭會消失嗎?不會。
我自己設想,要是我有10億美元,能傷著這家公司嗎?給我100億美元,讓我在全球和「可口可樂」競爭,我能傷著「可口可樂」嗎?我做不到。這樣的生意是好生意。
08.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才能做好投資。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
09.
我們不管一家公司是大盤、小盤、中盤、還是超小盤,我們只考慮這麼幾點:這家公司的生意我們能不能看懂?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我們喜不喜歡?這家公司的價格是否便宜?
03、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市場下跌是好機會
10.
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本身都不賺錢,你也很難賺錢。如果生意做得好的話,股票也會好。
( If a business does well,the stock eventually follows.)
11.
人們買完股票後,第二天一早就盯著股價,看股價決定自己的投資做得好不好,糊塗到家了。
擁有一檔股票,期待它明天一早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 Have a stock, looking forward to it the next morning rise is very stupid.)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是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1894~1976,82歲,被譽為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教給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記住,你買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買的價格不是高得離譜,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資股票就這麼簡單。
12.
我更願意看到市場下跌,大跌的時候更容易買到好貨,更容易把錢用好,要投資股票,這是你必須首先學會的一個道理。
13.
自己要買什麼,一定要有個理由,說不出來理由的,別買。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 Investment must be rational,If you can’t understand it, you don’t do it.)
14.
有的人把買股票當成看賽馬,那無所謂了,但如果你是在投資的話,投資是把資金投進去,確定將來能以合適的收益率收回資金。
15.
我們想的不是怎麼獲得超高的回報率,而是始終牢記永遠不虧錢。規則一,永遠不要輸錢。規則二:別忘記規則ㄧ。
( Rule No.1: Never lose money. Rule No.2: Never forget rule No.1.)
16.
最值得買的公司,是那些你覺得從數位上看很貴,捨不得買,但還是很想買的公司。那些最好的買賣,剛開始的時候,從數位上看,幾乎都會告訴你不要買。
( The best buy and sell,in the beginning,numerically,almost always tell you not to buy it.)
04、守住能力圈,認定好生意
17.
一門生意,要是你不能一眼看懂,再花一兩個月的時間,你還是看不懂。要看懂一門生意,必須有足夠的背景知識才行,而且要清楚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這是關鍵。我常說的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就是這個意思,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Risk comes from not knowing what you’re doing.)
18.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待在能力圈的範圍之內。如果主機板中有幾千家公司,你的能力圈只涵蓋其中的 30 家,只要你清楚是哪30家,就可以了。
19.
只要是好生意,別的什麼東西都不重要,擇時很容易掉坑裡。只要是好生意,我就不管那些大事小事,也不考慮今年明年如何之類的問題。
好生意,你能看出來它將來會怎樣,但是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看一個生意,你就一門心思琢磨它將來會怎麼樣,別太糾結什麼時候。把生意的將來能怎麼樣看透了,到底是什麼時候,就沒多大關係了。
20.
對於我和我的合夥人查理·芒格來說,我們犯過的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該做的沒做。在這些錯誤中,我們對生意很瞭解,本來應該行動,但不知道怎麼了,我們就在那猶豫來猶豫去,什麼都沒做。
21.
我不研究無比複雜的宏觀問題,投資中最緊要的是弄清什麼事是重要的、可知的。如果一件事是不重要的、不可知的,那就別管了。作為一名堅定的價值投資者,最為看重的,是一家股票背後公司的內在價值狀況。
22.
一般的諮詢機構的套路是這樣的,先把他們的經濟學家拉出來溜兩圈,講一些大的宏觀格局,然後自上而下地分析,我們覺得那些都是胡扯。
23.
我們在決定買不買一家公司時,從來不把我們對宏觀問題的感覺作為依據。宏觀經濟,市場的走勢與投資幾乎毫無關係。我們不看關於利率或公司盈利的預測,看了沒用。
05、做時間的朋友,靠不折騰賺錢
24.
一年找到一個好的投資機會,然後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在一個人們每五分鐘就來回喊報價的環境裡,在一個別人總把各種報告塞到你面前的環境裡,很難做到持有不動。華爾街靠折騰賺錢,你靠不折騰賺錢。
25.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資組合,所有人最後都會破產,所有的錢最後都會進到中間商的口袋裡。
換個做法,你們都持有一般公司組成的投資組合,50年裡你們都一動不動,最後你們都會很有錢,你們的券商會破產。券商像這樣一個醫生,他讓你換藥的次數越多,他賺的越多。
他要是給你一種藥,把你的病根治了,他只能做成一筆買賣,一筆交易,然後就沒了。
如果他能讓你相信每天換各種藥吃對健康有益,這對他有好處,對賣藥的有好處,你會虧很多錢。你的身體好不了,還會破財。
26.
任何刺激你瞎折騰的環境,都要遠離。華爾街無疑就是這樣的環境。與其殺死毒龍,不如避開毒龍。
( It’s easier to stay out of trouble than it is to get out of trouble.)
27.
不管買哪家公司,我們買的時候都不設定價格目標。例如,我們是30買的,從沒想過漲到40、50、60或100就賣了,從來沒這樣過。我們希望自己買入的公司,現在看好,五年後一樣看好。
28.
看一家公司正確的思維方式是,長期來看,這家公司是否能越來越賺錢?如果答案是能,別的問題都用不著問了。
29.
時間是好生意的朋友,爛生意的敵人。如果長期持有一個爛生意,就算買得再便宜,最後也只能取得很爛的收益。如果長期持有好生意,就算買得貴了一些,只要長期持有,還是會取得出色的收益。
06、分散投資的生意,不應超過6個
30.
如果不是職業投資者,不追求通過管理資金實現超額收益率的目標,我覺得應該高度分散投資。
31.
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擁有的生意不應該超過六個。要是你能找到六個好生意,就已經足夠分散了,用不著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賺很多錢。
我敢保證,你不把錢投到你最看好的那個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個生意,肯定會掉到溝裡。靠第七個最好的主意致富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致富的人很多。
32.
要是你問我,我要是把我的所有資金都投入到一家公司,二十年不動,我會選寶潔還是可口可樂,其實寶潔的產品線更多元化,但是比較起來,我認為可口可樂的確定性比寶潔的確定性高。
寶潔可以入選我最看好的公司中的前5%,寶潔不會被競爭對手打垮,但是從將來二三十年看,在寶潔和可可口樂之間,我更看好可口可樂的銷量增長潛力和定價權。
33.
我還是更喜歡產品本身賣得好的生意。麥當勞這幾年的促銷活動越來越多,它越來越依賴促銷,而不是靠產品本身賣得好。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吉列(刮鬍刀),人們買鋒速3是因為他們喜歡鋒速3這個產品本身,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贈品才買的。
每天晚上,想想一兩億男人的鬍子都在長,你睡覺的時候,男人們的鬍子一直在長,你就能睡得很踏實。再想想,女人們都有兩條腿,這更好了。這個方法比數綿羊管用多了,要找就找這樣的生意。
07、給年輕人的幾點建議
34.
習慣的枷鎖,開始的時候輕的難以察覺,到後來卻重的無法擺脫。習慣雖然微不足道,但是一旦養成了一種習慣就很難改掉。
( Chains of habit are too light to be felt until they are too heavy to be broken.)
35.
要是有個人讓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賺1億美元,我會斷然拒絕,要和為了錢結婚有什麼兩樣?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為了錢結婚,要是已經很有錢了,更不能這樣。
36.
我有一份我熱愛的工作,當年我覺得賺1,000美元是一大筆錢的時候,我就喜歡我的工作。同學們,做你們喜歡的工作,要是你總做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是為了讓簡歷上的工作經歷更漂亮,那你真是糊塗了。
37.
不要把消費剩下的才儲蓄,要先儲蓄再消費。
( Do not save what is left after spending,but spend what is left after saving.)
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許的範圍內投資。
( Must be in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allows within the scope of investment.)
開始存錢並及早投資,這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
( Start saving and investment as early as possible,this is most important to develop good habits.)
你財富自由之後想做什麼工作,就該做什麼工作,這樣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
38.
最好和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為和行為優秀的人在一起,你的發展也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 It’s better to hang out with people better than you. Pick out associates whose behavior is better than yours and you’ll drift in that direction.)
39.
我們從來不想已經過去的事,我們覺得未來有那麼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對過去耿耿於懷。不糾結過去的事,糾結也沒用,人生只能向前看。
40.
一輩子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交自己喜歡的人。我不會期待跳過7英尺高的欄杆,但是我會尋找一個1英尺高,我能跳得過的欄杆。
I don’t look to jump over 7-foot bars: I look around for 1-foot bars that I can step over.
◎來源:網絡 / 騰騰爸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