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的人大半有個共同點
我們養生都是想長壽,或者說是在有生之年能夠生活的有品質,而不是垂垂老矣的面龐,無精打采地活著。
《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尚書•洪範篇》:「壽、百二十歲也」。
古人對壽命的預測很「科學」,可以達到120歲,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壽命,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壽終正寢」,「無疾而終」,這是為啥呢?
早死的人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這裡先「死掉」了!去看中醫時,大夫總是會問你,胃口怎麼樣,睡眠好不好。
一個人能吃能睡,對生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有什麼毛病,也都有救,因為他的源泉沒有斷。
你去看那些能吃能睡的小孩子,貓貓狗狗,哪一個不是使勁抓住奶瓶猛喝,或是暴風吸入一般進食,那些對食物的原始慾望,充滿著「生命力」,吃得好,睡得香,生命茁壯成長。
你去看長壽的老人,飯可能吃的不多,但一定津津有味,愛喝粥,愛吃素,也有愛吃紅燒肉的,都樂在其中。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就是饑餓感,一個人還覺得餓,說明他還可以不斷吸收運化食物,有養分注入身體,就還可以活得越來越好,所以~「故諸病若能食者,勢雖重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勢雖輕必致延劇」。
一個人可能生命危在旦夕,但一旦這口氣提起來,有了胃口,很快就會好轉。
一個人如果總是沒有胃口,那麼即使是很輕微的問題,也會慢慢變得萎靡不振,人還沒有死,供養的能力弱了,脾胃先死掉了,「生命力」先死掉了,看起來表面無事,內部可能已經 「糠」了。
圖: 彰化書法大師周益進先生( 2018.10.)
脾胃是後天之本
脾胃是後天之本,養好脾胃,養好身體裡的土地!
有胃口能吃進去,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運化。如果不去運化,吃進來的食物,就不會變成你想要的氣血精氣神,只會成為痰濕垃圾伴你左右。所以,粗茶淡飯一樣長壽,山珍海味,也可能是一種消耗而非補養,就在於此。這就是脾的作用了。
「善治者,惟在調理脾胃」。脾胃在中焦,脾屬土,又主運化。你看土地,你給播撒種子,它還你整個稻田,我們的脾,就像是身體裡的土地,可以把吃進來的東西,好的東西,被吸收,不好的東西,變成糟粕,被排出去。如果我們的土地不夠好了,「奉生者少」,供給出來的養分少,身體得到的少,我們才會漸漸萎靡。
這個時代的我們,或多或少,有一點脾虛。冷飲外賣,吃得太橫太油膩,還有內外在的壓力,讓我們一直處於「久思」的狀態裡,不愛運動,久坐,這些都是傷害脾胃的。
這些脾虛的症狀,你有哪些呢?
便溏,便便不成型
濕氣重
渾身沒力氣
早上頭很重起不來,起來了腦袋也不清楚
大便粘馬桶,需要用很多衛生紙
白帶過多
舌苔厚膩
虛胖
渾身的肉鬆鬆垮垮
身體浮腫,特別是到了下午
眼袋很大的那種黑眼圈
很願意想事情,但總是想不明白
睡覺愛流口水
養好脾胃,養好身體裡的土地
腎為先天之本,這個是天生自帶的煤氣罐,要補其實不容易,主要是穩住,防止腎精流失的太多太快,猶如點燈燒油,小火慢慢燒著,讓生命之火久一點。
脾胃後天之本,養好脾胃,是比補腎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好像「原生家庭」改變的幅度小,但後天持續努力,還是可以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圖: 網絡 / 田園香健康網
調暢氣機,按揉這些養脾胃的大穴
人活的就是一口氣,氣機順了,才能五臟調和舒適,不得病。反之,如果脾胃氣機逆亂,脾氣該升不升,胃氣該降不降,那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脾如果不升反降,叫做脾氣下陷,也叫中氣下陷。脾氣有支撐臟器中正的作用,脾氣不升反降,原本應該上行運輸到頭面、上肢的營養氣血都上不去,中正支撐的力氣也若弱了,就會出現: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無力、不愛吃東西,吃了會腹脹、腹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
胃如果不降反升,叫做胃氣上逆。這時人就會:噁心、嘔吐、打嗝、反酸。
「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如果你是這樣,先把氣機調和,讓脾胃升降通順,有時候才能夠不藥而癒。
平時可以多按揉脾胃經穴位,通經活絡,促進氣機運行。
圖:天明健康館
推薦穴位:中脘穴,豐隆穴,太白穴,足三里
每個穴位按揉3分鐘,按揉的時候,可以把意念放在穴位上,身心放空是最好的。
圖:網絡 / 田園香健康網
【以下圖文節錄:田園香健康網】
飲食四原則,脾胃變強壯
台灣濕熱的環境,多元的飲食文化,加上各種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冷飲、冰品隨手就有,很容易就將生冷寒涼的食物吃進肚,無疑是「病從口入」,造成脾胃的負擔,無形中重傷了脾胃而不自知。
一旦脾胃受到損害,營養進不去,廢棄物也出不來,就會落下身體的病根。就好比輸送帶卡住不動,貨物卻一直進來,時間久了,再好的營養都會發臭變成垃圾。要討好脾胃,「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脾胃的第一步,從現在起,抓住脾胃的飲食四原則,一起養出健康好脾胃吧!
● 原則一:「咀嚼」才是幫助消化的關鍵
脾胃喜歡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進入口腔後,經過「咀嚼」這道程序,會將「食物來了」的訊息傳遞至腦部,大腦就會通知胃部:「該分泌胃液囉!」以減輕腸胃的負擔。所以「咀嚼」才是消化的關鍵!胃不好的人反而更要注重「咀嚼」,建議進食的速度要緩慢,咀嚼至少20~30次才能讓唾液充分分解食物,國外也有研究證實,只要「咀嚼」做得充足,健康狀況也會明顯比同年齡的人好唷!
● 原則二:「清淡」飲食戒菸酒,不當藥罐子
脾胃喜歡清淡的食物,常吃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會對脾胃及食道造成傷害,不但破壞胃黏膜抵抗胃酸的能力,還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造成「嘔酸水」、「火燒心」、「胃痛」等不舒服的症狀,更嚴重還可能造成「胃潰瘍」、「胃穿孔」、「胃食道逆流」等病症。
● 原則三:選擇溫度合宜的食物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脾胃喜歡溫暖平和的食物,討厭寒涼或太過燥熱的食物,所以即使夏天再熱,也不該狂喝冷飲、狂吃冰品,要少吃生冷的食物(例如生魚片),冬天也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以免影響刺激到脾胃的運作。
此處的「寒涼」除了指食物的冷熱之外,也包含中醫上食物的「屬性」,建議可以多吃些脾胃喜歡的平性或溫性的食物,寒性、涼性的食物則要避免。
● 原則四:飲食要定時定量
現代人相較於過去「民以食為天」的飲食習慣,吃飯不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若是吃飯常搭配著課業、工作、3C等外務,甚至有一餐沒一餐的,脾胃就會跟你鬧脾氣,讓你消化不良、脹氣、胃痛等。
胃其實是一個非常注重規律的器官,不能讓它一下餓、一下飽,否則就容易錯亂導致內分泌失調,所以說爸媽常叫小孩要「專心吃飯」不是沒有道理的。
建議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為脾胃打造一個規律的生理時鐘。
● 討好脾胃,多補充「黃色」好食物吧!
中醫認為黃色食物在五行中與脾一樣屬土,能入脾胃,調節新陳代謝,保護脾胃健康,維持脾胃的功能。而食物中自然的甘味,也有益脾健胃之功效。像南瓜、地瓜、胡蘿蔔等都是脾胃的好朋友。
➲ 南瓜:補中益氣,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豐富的果膠成分,能保護胃腸黏膜,減少胃炎、胃潰瘍等發生的機會。
➲ 地瓜:暖胃健脾、補中氣。豐富的纖維質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整腸通便,等於是在幫身體清理、代謝、排毒。
➲ 胡蘿蔔:補中下氣,可以健脾消食、潤腸胃。豐富的維生素A有改善胃酸分泌過多,保護胃腸黏膜的功能。
運動好心情,脾胃喜孜孜
俗話說:「憂思傷脾。」中醫認為在思慮過度的情況下,容易影響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氣滯和氣結,影響脾的運作。
西醫方面也認為,消化不良的原因多半和平常生活的壓力及運動不足有關。
所以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會建議有消化不良、胃脹氣困擾的患者要找到舒壓管道,時時保持好心情。
想要擁有好心情,「運動」也是必要的一環。
適當而規律的運動是「行氣活血」最好的良方,透過運動可以加強腸胃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防止老化。而且運動還能刺激大腦分泌「快樂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幫助我們放輕鬆、穩定情緒。
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鐘,達到心跳每分鐘130下,不需要激烈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單車等有氧運動都是可以的唷!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