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家書

   看到老胡以「克難」方式寫下一封親筆「家書」,讓人感覺好親切。

   去年耶誕,老胡從達拉斯來了一通意外的電話,我們暢談許久,從三十年的人物與家鄉內壢里,談到他所期待的沈公壽宴。

   老胡聲音依然渾厚,三十年未見,只能從照片上分辨出老胡依舊魔鬼身材,實讓我稱羨。

   年過半百之年,老胡仍維持籃球運動的嗜好與專長,真不容易。記得從進出沈公府以來,一向服膺「沈公語錄」:喝酒不是我的嗜好,但卻是我的專長。也因為這個「專長」,數十年也讓我的體重漲了三個停版,長年還分配「高股利」—高尿酸、高三酸甘油脂、高膽固醇。

   沈公酒語錄又說,飲酒「介」不好。確實如此,但是,明月幾時有?沈酒錄沒說如何「問青天」?

   二十餘年來我另殊好「茶道」,熱衷「喫茶趣」。

   泡茶,我一向以天平秤茶葉,在座幾位就用多少重量,再經過每次泡茶的時間長短,讓茶的甘味能適合口感。

   我也講究水質與陶壺,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等級的茶壺自娛。

   在中國飲過各地不同茶葉,無論是龍井、碧螺春、毛尖或安溪鐵觀音與烏龍等,但是,再如何比較,我仍舊喜好故鄉一心兩葉的台灣高山烏龍。

   當然心情好與壞,與喝茶時環境,也決定了泡茶給喝茶人的最後潤味。

   31日到洪公館「喫茶去」。

    想到酒與茶,不自覺地就胡亂寫下來,請琦珠大姊不要太刻意為了一伙人泡茶,又要費一番功夫。茶文化有謂:老同窗三十年冬的聚首鐵定熱鬧非凡,心情high到高點,心中自有甘甜。

    老胡提到與阿真通過電話。

     阿真也是三十年未見,不過看過部落格照片,顯然阿真「豐采依舊」,有慈祥媽媽的感覺,也有似沈師母好命的身影。

     當年阿真曾帶幾位同窗到樹林一寺院(忘了寺名)禮佛。

     該寺院給我留下一很好印象,近年我曾幾度攜老伴欲一同參訪,惟始終不得果,因為地方的改變太大,根本無從辨出南北,日前到老胡的家鄉—內壢里,為了停個車也是摸不著東西,房舍宅院「滿滿是」。

    日前,我問洪大姊,誰是hsiangpingyang?

    大姊說,你落伍了。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你我身邊也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天天在變。

    記得阿真的老公,大名是阿智 先生。

    當年在沈公府,與阿智兄等幾位班女婿狂飲之後,一別三十年,只可惜沈公六秩晉一華誕,明智兄無緣攜妻女回鄉再次品味重聚。

    沈公壽辰與清明時節相近,清明也是寒食節,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總之酒與沈公有如李太白的本色酒與歌又是難分難捨,去年 十二月初 在仁愛路餐館,沈公高亢聲聲入耳,且繞粱三日,李白不禁也寫道「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讚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沈公宴,就是難得年過半百的老同窗仍如此自然狂飆,不減年少望斷天涯路的滋味,喉頭到胃裡是最短的距離,一飲千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洪公館的茶道,與沈公宴的酒道,「三盃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E05.jpg - 2019年 第三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