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心自在山山去

 

 

平日我活動的區域,仰望都能眺望到觀音山,雖然,觀音山名稱的由來有二說,但是我用心來感受群峰山形貌似觀音菩薩的面容仰天的側面而歡喜。

閒暇時,不分晴雨,我喜歡到淡水小山頂喝咖啡,看山水,有時會遇上坌雲吐霧的觀音山,是氤氳或是浮雲,如白紗半遮面,倒駕慈航,迴入娑婆人間,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s01.jpg - 2021年 第二季

「観音山と淡水河(大屯国立公園)」彩繪明信片,大約於1930年代由臺灣總督府發行,現今收集於 1939 年發行的《國立公園寫真集》當中。

 

s02.png - 2021年 第二季

觀音山坌嶺吐霧。圖片:台灣旅遊網

 

四十年後再次相逢觀音山,山問客從何處來?名山如高人,豈可久不見?

此回「觀音山」導覽,安排「牛港稜」步道,而非選擇可以同時欣賞山海景與都市的「硬漢嶺」,四十年前「到觀音山,不到硬漢嶺,乃憾事也」,如今「廉頗老矣,尚能登否?」

如果硬漢嶺屬於「鍛鍊級」,而占山連峰被列為「挑戰級」,那麼我們所走的路線--牛港稜,則屬於「休閒級」的步道。

 

 

 

s04.jpg - 2021年 第二季

午後14:15,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

 

一、觀音山遊客中心區

BOBO咖啡館,是我行前在網路上瀏覽到的,每回到各地方喝各地方的咖啡是測試我的味覺習性,所以,我進入了這家以貓主題的咖啡店。

 

s05.jpg - 2021年 第二季

 

我家的老貓咪上月底才去當了天使,因此看到店內的貓兒格外親切,五個子女的貓家庭住在二樓專用寵屋,很幸福美滿,也給店家老闆帶來喜樂與歡欣。

登山前,我們在觀音山遊客中心二樓,欣賞此山系的猛禽鳥類棲身模型,隨後在服務人員安排下觀賞「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多媒體影片,可惜的是影片內容,偏重於北海岸,對於觀音山最富盛名的「赤腹鷹、灰面鵟鷹、鳳頭蒼鷹、大冠鷲」等觀音四秀著墨不多,有「近廟欺神」的感覺,觀音山是候鳥北遷時在台灣停留最後的一片山谷,也是賞鳥界年度的盛會,每年都能吸引許多賞鳥人士參與盛會。

 

s06.png - 2021年 第二季

赤腹鷹。圖:北觀

 

二、牛港稜登山步道

步道入口位在遊客中心石雕公園的後方,步道全長約753米,走一小段石階路拾級而上之後,則走依生態工法的木板土階及高架鋼構式的棧道,步道很踏實,沿著陡峭山路有草本、藤類植物為主的自然生態,也有相思樹等林蔭遮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步道路程又不算太長,當腳步放慢,走停的空檔,望向台北盆地,山一帶,水一派,流水白雲常自在,倒讓人感覺輕鬆舒暢。

拾階而上,不久便抵達山頂,這裡設有小觀景平台,面向台北盆地,可遙見淡水河與基隆河在社子交會蜿蜒流過台北平原北往淡水。

 

s07.png - 2021年 第二季

淡水河與基隆河於社子交會

 

三、『出火號』

離入口處約500米,抵稜線後為緩坡的鞍部,往東的瞭望觀景台有開闊的視野,觀景台的位置,就是「出火號」的歷史遺址,此地正是乙未年( 1895)台北城之役舉火為號的發起點,此處方寸之地充滿著先民壯志未酬的歷史痕跡。

1895417日,李鴻章代表滿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20133月,我隨團抵達下關的春帆樓簽約舊址,一睹126年前馬關條約在一張不起眼的長木桌上決定了台灣成了亞細亞孤兒的命運;我改寫梁啟超的『馬關夜泊』,「眼前即是傷心地,碧海沉沉兀重回;百餘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睹物哀。」

馬關條約,台灣正式割讓給日本國,當時台灣人民紛紛組織義勇抗日,台北附近的民團義軍計畫利用日本人慶祝元旦新年時攻打台北城,於是約定於1231日,並在山頭點火把作為各地同時發動攻擊之信號。

觀音山系的牛港稜山因地勢高,視野好,所以被挑選為信號的發起處,因此而有「出火號」的稱呼。這場戰役民團義軍因寡不敵眾,很快就被日軍擊退。

山頂上,導覽吳老師娓娓道來此段台灣滄桑的歷史片段,並說明20051015日曾出席「觀音山凌雲文化節」儀式,活動中立了『觀音山出火號紀念碑』,可惜16年後的今天,該立碑已經消失不復可見,惟吳老師提供當年參加活動的照片,見證當年「出火號」原址重現,燃放天燈升空的熱鬧圖像。

 

s08.png - 2021年 第二季

200510月「出火號」原址重現紀念,惟今已消失不復可見。

圖片:吳老師

 

s09.png - 2021年 第二季

200510月,吳老師參加出火號重現儀式。圖:吳老師

 

 

四、廖添丁傳奇

鞍部至步道終點約 300米,為平緩下坡的碎石路,走在高聳雲天的樹林中,途中有左岔路,可通往「廖添丁洞」及八里方向。

廖添丁,是日治時期的「頭號通緝犯」,1909年在今新北市八里區荖阡里被友人楊林擊斃於一處猴洞內,得年26歲。在日治時代即流傳廖添丁的各種傳說,廖添丁的故事不斷出現在各種戲劇、唸歌及講古當中,同時也不斷為廖添丁的生平事蹟添加造神傳奇,並與其他同時期台灣地方傳說、史實穿鑿,事實上都是牽強附會的唬爛故事。

惟往廖添丁藏身的猴洞,屬荒野地形的山林小徑,不適合我們這些阿公阿嬤們前往。

 

s10.png - 2021年 第二季

「廖添丁洞」步道起點。圖片:林素瑛同學

 

 

五、空難碑

緩步盡頭的觀景平台前,路旁立有一片機翼殘骸及石碑,是為了紀念 1968年國軍演習的空難意外而設立。紀念碑僅刻著簡單的文字說明,不知是何人立的碑也無署名,也不知何時立的碑,僅見飛機銹殘片插立山土中,並無任何裝飾。若匆匆路過,沒人會留意到這塊小石碑,大概會以為這是資源回收的廢棄鐵片而已。早期的牛港稜山,也沒有今天妥善的登山步道。飛機殘片及簡單石碑,默默在山林蔓草裡孤獨了五十多年,悠悠深山斷腸坡,總是路人墮淚多。

 

s11.png - 2021年 第二季

空難機翼殘片53

 

六、海岸線

走過歷史遺跡,沿著階梯登上觀景平台,遼闊的視野一覽無遺,台北港、淡水市區乃至北海岸均歷歷可見,東至淡水河右岸的漁人碼頭,西至八里,遠至的竹圍海岸,都收入眼底。而台北港就位於正前方山腳下海岸。

遥想1790年,八里坌(八里)曾是清代三大官港(鹿耳門、鹿港),與福州五虎門對渡,可說是北台灣的門戶,後來因港道淤塞,迫使八里淡出歷史舞台,並由滬尾(淡水)取而代之,八里坌沒落。百年前,淡水港又漸淤塞,又被基隆港取代。如今台北國際港座落於八里海岸,可說是三百年河東,三百年河西,風水輪轉豈是無常。

登此山頂駐足賞景,風乍起,陣陣瞬間吹拂,如同『岳陽樓記』所述,「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令人心曠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s12.jpg - 2021年 第二季

面向台灣海峽,東從淡水漁人碼頭,西到桃園竹圍,山下是台北港

 

s13.jpg - 2021年 第二季

團體合照。圖:年禮

 

插圖06.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