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日子
士林官邸的菊展在12月中旬結束,當賞花客群退散之際,才換我與老妻連袂去士林官邸散步觀「末代寒菊」。
昔日蘇東坡雖然在不是花開的季節,無花可賞,但依然興致盎然『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他觀照冬日的淒冷,成就一個人風蕭蕭兮的歡喜。
老後生活,大都是時間躺平的日子,換言之,我的時間比金錢還多很多,但是當我領過『敬老卡』之後,相對感覺時間雖多;但是飛逝的光陰更加快速,常讓我措手不及,且有「度年如日」之嘆,所以如果在每天平淡的日子過得比白開水還要淡的話,那似乎是更加令人乏味,所以除了平日投注一點心力與金錢在股市去殺時間;或讓腦筋急轉彎;或者買個夢,雖然沒有嚐到有味的盈虧蠶食之心,卻也享受到南柯一夢的無常得失。
所以只要有允許的時間,我與老妻就近方圓六公里內閒蕩,每逢鄰近的高島屋、sogo天母與新光三越天母百貨年終周年慶更是我老妻拉我必逛的時候,但是我感覺老妻逐年周年慶的東西越買越少,她總說退休在家,上班衣服都還可穿穿,化妝品也已少用還有庫存等等,同樣的,我在辦公室期間所穿的西裝,都還有幾套掛在衣櫃內,平日難得著裝,偶爾才會有必要性的場合還是得重拾穿上。
不過想想,已經跨進了不逾矩的世代,頂上銀髮加上已反轉皺皮的膚色與老態,如果還穿上陳舊的衣服與不對稱的衣物,豈不更顯得老氣橫秋,也顯出未來的人生「依然如舊」,沒有轉捩點,彷彿從過去的汪洋大海,倒掉入井底之蛙,到了如今體重也減輕了,腰圍有小了些,當年的合適套裝如今穿起來寬寬鬆鬆的,豈不更老態龍鍾矣。所以,老後穿上新衣裳只是一個轉念而已,心情也頓然有煥然一新的舒活,因此,我也鼓勵老妻放下心就買件新衣拉風過好年。
中國一位文學家錢鍾書(1910年~1998年,88歲 ),也就是活到105歲作家楊絳(1911年~2016年)的先生曾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中沒有罣礙」,當我們心無罣礙的時候,處處都是好生活。
有人會問,怎樣才算不辜負生活?就是珍惜當下。
我曾分享一則晨間『早安圖』內文寫道,「生活不是幸福才笑,而是笑了才幸福」,我一位女老同窗老友回文說「我有位女性好友,每次見到她總是笑容滿面,笑得好燦爛,就覺得她無憂無慮,幸福洋溢,而且感染到周遭的每一位朋友,很溫暖。」
另又有一則『早安圖』,內文寫道「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就是最好的生活」,一位自幼茹素的老友回說,「老來退休可以這樣想,年輕人要打拼事業,要盡家庭養家責任,要擔起兩代人的生活,就無法這樣想囉」。
其實,我們最想要的生活,就在我們心中。
記得我踏入社會初試啼聲時,少年郎容易得意忘形,老前輩就說,「我們也曾經少年過」,換言之,再優秀的人也戰勝不了年紀,如果老後還不能接受因年紀增長而衰老,顯然是跟自己的未知人生過不去。上年紀後要開始學習放慢生活步調,多踩剎車,輕觸油門,若仍一廂情願只是執迷不化罷了,不會應運而生驚嘆的生活智慧。
每日晨間靜坐時,我總會想到如何轉換今天或明天的生活秩序,2020年疫情稍緩期間,我還曾與老妻搭捷運逛台北與新北,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再北返,沿途想下車便下車,到處逛逛再上車,從西門町到東門町,從行天宮到慈祐宮,…這是我難得用『敬老卡』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雖然坐的是台北『敬老卡』,但是我總刻意忽略被「敬老」的想法,我刻意不坐『博愛座』,我倒不在乎是否有這麼一張卡,因為老人總經常讓人家斥為負面的印象,少少的「重陽禮金」是否該給或不該給,竟也可以惹出一番風波,那是對資深公民的不尊重。昔日老前輩的那句話,「我們也曾經少年過」,也一直在耳邊響起。
為了體會生活不同的心情,遇到好天氣時,我與老妻會用漫步的方式沒有目的地的走路,1950年代的台語歌『中山北路走七擺』,那指的是中山北路市區段,我們則經常走中山北路六、七段,也不止走了「七擺」而已,同時,與中山北路交叉路段的天母東/西路,或是平行路段~忠誠路,多年來對我而言,再也沒有比這個路段更熟悉且習慣的路徑,同時邊走邊觀照街景,哪家店又新開了,哪家又關門大吉了,閉店多久後又有哪個行業又重新裝修開幕了,每次路過會讓我嘆息的莫過於天母東/西路,盛衰榮枯彷彿一彈指之間,陪我女兒長大的麥當勞天母店昔日的盛況到熄燈後至今,樓房依舊,徒增空蕩與蕭瑟,這也是老夫妻邊走路邊對沿路店面品頭論足,說一些有的沒有的樂趣。
中山北路有多長?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大約9公里,所以除了熟悉的士林商圈到天母路段外,市區的中山北路從一段到三段,改天再與老妻行腳一番,除嘗試腳程,同時也沿著美術館、晴光市場,直到條通商圈,相信在晴朗天氣的冬天慢走,真好。
不論是動力火車的『忠孝東路走九遍』,還是1950年代的『中山北路走七擺』,強調走路要走很久的歌,顯然我們老夫妻不用開車去郊外踏青,只要順著都市的大道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想吃就吃,一路上逍遙快意,沒有暴走族征服之心,走「一擺」也就飽足了。
2023年伊始,即將邁入從心之年,老夫子說「不踰矩」,但我體認到等了好長好久的時光之後;變老才解脫了我們,給了我們在生命中有放牛吃草的休憩,所以應該讓靈魂溢出正軌隨心流浪,『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人生尾盤前,有限的光陰雖然只能短暫地玩賞,但也不要任性地放棄,要及時行樂呀!
圖:彰化書法大師周益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