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下的佛陀
到美濃老街吃了客家粉條後,18:10兼程回台北,到家已經23:10。
開車途中,我一直回想進出佛陀紀念館的種種過程,有一種失落感。
佛曰:不可說。但我仍然得說出心中的凡夫執著心。
宛如神秀禪師與六祖禪師間的本來有無物的公案,佛陀館整個園區有如明鏡一般的自性,雖每日時時勤拂拭,但是當心中什麼都想擺進去的時候,或認為讓信眾體會這才是真正的開悟。惟心中有那麼大的物件執著,就是難以開悟呀!《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執著有智慧,本身就不是智慧。
虛雲大師說:「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佛陀館是身在紅塵,又要能不受紅塵困擾,同時,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為他們說法。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但是這個意境實在是太高了,佛陀紀念館內禮敬大廳就位於館區入口處,觀其名有禮敬諸佛之意,但是看到大廳內多元專賣區的「法輪轉動」,我都看傻了。
法輪轉動,不是「苦集滅道」,而是「shopping more」,滾動商場的精緻餐點有五星級漢來蔬食餐廳、漢來麵包坊、漢來冰淇淋及蔬果吧,更有7-11超商、starbucks coffee、Chochoco巧克力、天然皂品-茶山房、日式和菓子-手信坊、芳香精油-祕密花園、華剛茶業、大象山堅果、吉祥酵素、善緣精品及印象攝影館、福藏手工布料精品、乾唐軒精品櫃、九品元芝麻糕等,宛如置身於國際機場內,或者是台北火車站大廳的精品區,這豈是禮敬諸佛之意?我也迷糊了。
佛祖成道之後,所談的便是「四聲諦」,「苦、集、滅、道」以「苦」為首,眾生有多少苦呢?生老病死、怨憎會苦、愛别離苦、求不得苦等等,我看到了星雲大師與法鼓山聖嚴法師都曾以毛筆字落下『度一切苦厄』五個大字,顯見菩薩都用極深的般若智慧來觀照五蘊,但是禮敬大廳內所感受到的卻是無明,淺層中有如極樂國土般地以取得眾生凡夫的讚歎!但是芸芸苦海眾生所集資而成的佛陀館大門,不打腫臉逛大街者,唯有望大廳興嘆耶!這就是由貪欲、瞋、愚癡所衍生的種種煩腦呀!
佛門要求信眾隨時修行,要達到無念、無心、無我的靜寂等妙境,但是佛陀館內無論觀音殿、金佛殿亦或玉佛殿,雖張貼有「肅靜」二字,但無不人聲雜沓,旅行團體有如逛大觀園,眾生大聲嚷嚷有之,隊伍零亂有之,爭先恐後有之,小娃兒嬉跑有之,不一而是,難得見著有虔誠信徒雙手合十默禱,但是卻無法靜心禮拜。
雖到處見著女出家眾與部份志工在各禮佛處所協助,但以個人的觀察,大部份服務品質難以認同,也許每日動輒萬人的參訪,以致難有笑容與耐性;當日少見慈悲面目的女出家眾讓我印象深刻。
佛門叢林是由凡夫信眾跟隨而立,我也是芸芸眾生相之一,因此佛陀走入凡間紅塵不須以五光十色燦爛奪目視人,而需以眾生平等視之,但進入佛陀紀念館山門,赤日當頭,口乾舌燥,但見不到也吃不到「趙州茶」。話說唐末趙州禪師曾對來過或沒來過的學人都請「吃茶去」,甚至一旁納悶發問的院主也被請去吃茶,這也並沒什麼奧妙或大道理,而是以佛法之中眾生平等而頓悟當下一念心,未悟到的僅是一杯普通茶,吃了趙州茶,是意謂開悟的清淨心,這一杯茶始終是喝不完的,無論是先到或後到,來過或沒來過,有擔任職務或未擔任過職務,都應是以平常心相互合十對待,相互禮敬傳心,而非以「客堂」為名分階級擋駕虔敬信眾於度外。
執事者言,由於星雲大師慈悲,因此佛陀紀念館不收取門票云,感佩大師遠慮,倘以執事者之見,佛陀紀念館宗教外衣將寸絲不掛矣。
到佛陀紀念館,如何以喜悅之心,看清事務的本來面目?或悟得我佛「空」和「無」的境界呢?
達摩祖師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面佛國,一見更不再見。」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在拜別佛陀紀念館前,我「依位」注目大佛良久,「迷時三界有,悟後十方空」。
「欲悟山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星雲大師引唐朝白居易的詩句,大師說,『你想明白大地山河宇宙的真理是什麼?就是「空」。空,是宇宙的真理,有空才能生萬法容萬有。空,是為建設而有的,如果茶杯不空,茶水要往哪裡倒?所以,我們不要將「空」看成是空無,看成是沒有,有虛空才有山河大地、宇宙萬有。這也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道理!』
或許,星雲大師就是以這個論說為基調,所以才有耗資數十億台幣與九年光陰才完成的『佛陀紀念館』。
從禮敬大門的2樓餐廳往進口大門拍攝,可以見到數排的大型遊覽車載來多少的香客與觀光客,佛陀紀念館已經不再是一座安靜禮佛的禪所。
很摩登的進口大廳,若僅憑這張照片稍不留意上面字句的話,還以為到了五星級觀光大酒店。
恍然間會有一種錯覺,以為這裡是機場免稅店或台北火車站大廳商品區,事實上卻是座落在佛教聖地內,恍如時空錯亂。
稍不留意,又會以為這裡是地鐵站內地下商店街的星巴克咖啡地店,事實上,它又是座落在佛陀聖地內,瞬間很難適應這樣的商業氣氛,阿彌陀佛。
一輛輛湧入的遊覽車,前後都是本地與中國遊客,導遊(地陪)拿著旗幟領著隊伍,感覺自己好像進到機場大廳。
像不像國際機場或是台北火車站的大廳堂?
外面日頭赤熱熱,所以我們就直接到2F寬敞的素食自助餐廳用餐,每人100元。
八座寶塔,分別為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每一座塔的名稱都引導著信眾走向人間菩薩之路。八塔形制相同,皆為方形七層樓閣式,高37米。但是僅開放右側(含圖書文物販賣),樓上尚未對外開放,圖中左側幾棟是禁止入內的「客堂」。
非常壯觀的大佛國。宛如人間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陀紀念館的主體建築代表本師釋迦牟尼佛,高近50米,佔地約4300坪,塔身覆缽式,以鏽石為質,外飾黃沙岩,四隅立有四諦塔,四諦塔內各安奉觀音文殊地藏及普賢四大菩薩。館內分地上五層,地下兩層,一樓有三殿,四館,三殿是菩陀洛伽山觀音殿,金佛殿與玉佛殿,玉佛殿內供奉佛牙舍利。四館為佛教地宮還原館佛陀的一生佛教節慶及宗史館。二樓挑高三層,設有可供二千人的大覺堂及四間美術館,五樓是奉納法寶及藏經樓,地下有48座地宮,珍藏文物。
站立於大佛身前,面向禮敬大廳的壯觀場面。連故宮博物館都差可比擬。
佛陀紀念館是我們此行的最大目的,但是失望大於心中慕名的期待。圖中左起為和揚兄夫婦、湛哥。
祈求佛祖仍在我心,是平凡、虔敬、慈悲與寧靜。
日頭下的大佛,祈求大樹能為您遮陽,祈求佛祖也讓自然的餘蔭,清醒執事眾生們能不被火熱物慾攪動人心,使得佛教聖地變成觀光聖地。
菩陀洛伽山觀音殿大廳堂。人聲雜沓、熱鬧非凡,不像是莊嚴的佛堂。
千手千眼吾愛大悲心陀羅尼,請保庇闔家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大同。
一群群不斷的信眾與佛門弟子接二連三擁向禮讚的千手觀音菩薩前,,吵雜的佛堂難以靜寂肅穆,我只有心中默禱『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瓶中甘露常徧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阿彌陀佛,善哉。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玉佛殿內,上方供奉為「佛牙舍利」。
我於佛前抄經台專區,用毛筆抄錄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但是環境實在吵雜,芸芸眾生進出如逛大觀園,法相莊嚴盡失,我專注勁筆快速,視諸相非相。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遠觀此樓閣又宛似『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三仙「不老公仔標」於美濃客家文物館前廣場留影。
平日照像喜歡扮「老蔣」姿態讓人發笑的湛哥。
美濃客家板條,口感不壞,但有點油膩,老板說,油多才好吃。
美濃豬腳,口味不輸萬巒豬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