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寄、愛奴、阿寒湖
事實上,小樽的運河及舊倉庫群都只是百年前的景物,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有識者卻能夠化朽木為神奇,將有如一般水圳的運河配合歷史的加持,開發成當地的有名的景點,並連接紅色磚瓦建造且風格獨特的古老倉庫群、音樂盒博物館、歐風蒸汽鐘及歐風建築,確實也能讓小樽市在觀光的景點上發光發熱。
山型像天狗而得名的「天狗山」也是另一個賣點,往天狗山必須搭乘纜車,冬季時山坡地則是划雪的好所在,這個頭家夏冬季通吃,生意頭殼很厲害。
站在天狗山頂,可眺望港灣街市一覽無遺,根據說明,昂首遠望山林及山海間,都可看到浪漫的楓紅渲染的氣氛,可惜事與願違,不過天狗山神社的圓瞪眼、大長紅鼻的天狗帶給我們祝福與平安。
從天狗山結束行程就一路穿過日高山脈連峰大雪山脈到「足寄」,「足寄」的發音Ashoro,倘用華語發音又好像是「阿修羅」,換言之,也許過去開發這裡的時期確實是「非人非鬼」的地方,當地政府還保留當年外國人協助開發的鐵軌及話機與鐵鍬,以供紀念。
「足寄」也是日本名氣直逼美空雲雀的歌手松山千春的故鄉,顯然故鄉也以他為榮,特別在「足寄驛舍」開闢了松山千春的特別展覽區,以彰顯足寄子弟的成就。
從「足寄」直奔到「阿寒湖」畔的旅店已經快19時,整個下午都在遊覽車似睡似醒中;但始終沒有看到我這趟的首要目標-賞楓。行前我們刻意央請友人安排10月初行程,就是要賞楓,沒料到遊歷北海道已第三天了,仍只見三三兩兩的楓紅應景,當車行穿過日高山脈樹海及山巒層層疊疊,但就是尋不著滿山的楓紅美景,頗為懊惱,問過導遊何因,導遊也未知可否,僅說明近幾年來北海道氣候的轉變云,哀哉。
夜宿阿寒湖畔,晚餐後逛溫泉街,巧遇一群群原住民愛奴族持火把遊街,聽說是愛奴族熊靈之火秋祭,我很好奇,邊拍攝邊跟上隊伍,就在溫泉區入口處旁就是北海道最大的愛奴族部落,火把插滿了神柱的四周,但表演的場地反被外來遊客團團圍住,火光照射不進來,愛奴族包括長老及幼孩都很高興地跳出他們對神靈的喜悅,雖然沒有鼓聲只有單音歌唱,不過透過原始舞蹈及山歌傳唱,象徵將熊靈送往神的世界,並感念大自然所賜給的所有,並祈求得到神靈的庇護,看他們的穿著有些已日本和式化,不過衣服色彩層次有點類似花蓮原住民阿美族的服飾,只不過愛奴族並沒有圍成圈在中央火光映照下及搗鼓聲中載歌載舞,但是此行有幸遇到愛奴族的傳統舞蹈畫面,也足讓我回味不已。
小樽商店街路邊的涼亭上有註明大佛三兄弟,但怎麼看與實相皆不相符,同時佛頭與身子穿著衣鞋皆不相襯,反有些不倫不類,但是拍完照再說了。
小樽運河是該地的著名景點,但是身歷其境,所謂的運河與一般水圳無異,並無啥特別之處,但是市政觀光當局能夠藉著宣傳與鄰近的紅磚倉庫群結合,而成為外國觀光客必到的景點,不可不謂他們對地方觀光發展的用心。
常夜燈,就是小樽海關所的燈台,建於1871年,距今141年,也算是古跡。
舊建物改建為音樂盒博物館,門前是歐風蒸汽鐘,每15分鐘就會以蒸氣奏出5個音階,充滿古典歷史風味,1977年於加拿大打造。
所謂音樂盒博物館,不如說是音樂盒販賣專門店。
我喜歡嚐試地方酒,此店為北海道男山地酒的販賣店,但時間有限,匆匆看過,僅選擇小瓶裝隨身,待晚餐再獨酌。
此為倉庫群改裝之北菓樓及六花亭販賣店。
往天狗山必須搭乘的纜車,冬季時山坡地則是划雪的好所在,這個頭家夏冬季通吃,生意頭殼很厲害。
自古以來天狗就被認為具有超自然的魔力,據說摸了天狗大大紅紅高高的鼻子之後,就可以避邪及實現願望。先把祈求的願望寫在繪馬匾額上後,再掛到繪馬匾額的地方。
天狗山神社,一看就是日本特有的神廟造形。
天狗山神社所奉祀的神龕。
天狗山赤沼龍神,據說有龍神在,湖面不結凍。
弘法大師,空海和尚(774-835年),為日本佛教真言宗開山祖師,與我在花蓮慶修院所見弘法大師石像的神韻、姿態都有其一致性。
此尊為花蓮吉安鄉慶修院內弘法大師的石像。
在天狗神社公園內一塊不知其意的漢文字,書法力道頗為有勁兒,所以我把它拍了下來,弘法大師為有名的書法家,被稱為五筆和尚,此石刻書法是否為弘法大師之字跡,則不得而知。
天狗櫻,樹齡已超過百年,老妻很喜歡這棵樹。
在心形的天狗山頂見證了2012年是我們夫妻結縭三十載紀念。
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跋涉,穿過了大日高山脈,來到了「足寄」舊驛站,駐足銀河鐵道舊時路,思緒列車夢迴月台側,此為當地政府保留當年美國人協助開發的鐵軌。
當地政府保留當年(1910年)開發銀河鐵路及話機與鐵鍬,以供展示。
名歌手松山千春,為足寄子弟,據說名氣直逼美空雲雀,當地政府也以他為榮。
北海道稻草捆綁方式,遍步田間,煞為美觀。
圖右前為足寄舊驛站,日本時間17:46,當地天色已全暗。
我們所投宿阿寒湖的旅店,晚間,與老妻坐在窗邊飲當地綠茶,邊聊天,窗外一片漆黑,未料清晨打開窗簾,窗外是一片湖面山色。
阿寒湖御前水旅館的個人晚餐,餐點一般般。
晚餐後出外逛溫泉街,巧遇一群持火把的愛奴族人與遊客在前頭歌唱聲中緩緩而行,我趕緊錄影連拍,並尾隨其後探個究竟。
這裡是北海道少數民族「愛奴族」最大部落之所。道路兩旁有許多工藝品,尤其最多的是貓頭鷹小木雕。
愛奴族部落廣場上,方才遊街每人所持的火把全部安置在神柱兩旁,準備今晚的熊靈之火秋祭。
秋火祭廣場前掛著第63回的祭典看板。
貓頭鷹圖騰是愛奴族神聖的象徵,也崇奉熊族,溫泉街上的工藝品幾乎都是貓頭鷹的大小木雕,顯示愛奴人擅長木雕工藝。。
愛奴族原住民的表演,在兩位族人歌唱聲中跳出族人的舞蹈,動作單一整齊,變化不多,但舞者用心虔誠。
愛奴人雙人對陣,拔刀前的舞蹈,一直到拔出長刀,刀光劍影之後才結束冗長的表演。
愛奴族人穿著傳統服飾等待表演,有些愛奴人長相與日本人不太一樣,可以一眼認出差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