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老鎮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到鹿港小鎮,找出以前到過鹿港的照片,我變了,變得更多歲月的皺痕,鹿港也變了,變得更多霓虹閃爍的現代。

   當年羅大佑述說的「鹿港小鎮」,倘若現今他再入夢回到「鹿港小鎮」,也許除了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外,其它的恐怕已分不清夢中的小鎮到底是不是鹿港?他曾寫道,「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可是今天的媽祖廟前不僅霓虹閃爍,廟口更是跑馬燈跑不停。

   原來的鹿港古鎮,除了那條街巷,與散居幾處的古蹟保留地外,已很難分辨出鹿港與數百年前的台灣「二鹿」有何牽連?換言之,鹿港走向現代文明造形,也是歷史過程的必然,古鎮的風華只能留在古書上。

    無意間走訪一段日式宿舍群文化資產,原本的狹小零亂的官舍整建成「藝文村」特色景觀,這是主政者觀念的突破,讓藝文創作結合在地文化利用這個宿舍群繼續傳承,對於徘徊在文明裡的鹿港是很具創新的做法,只可惜當走進標示《歡迎參觀》宿舍內,屋內的服務及軟件上顯得冷寞,缺乏熱情的誘因,我又想起了羅大佑的歌,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也許數百年來鹿港的子子孫孫擁有媽祖廟長年的幸福守成庇佑,不習慣面對外來舖天蓋地的競爭與衝擊,他們執著於鄉土的傳統與人脈。

    晚間,在彰化市區與老同學大爬仔周對飲,依老派的習慣,先喝了一瓶啤酒潤喉,才開始燒酒聊敘,他是兩岸公認的書法家,河南開封有豎立他的書法碑林,不過我問大爬仔,「何以在鹿港鎮內,我走過文武廟、天后宮、龍山寺…等宗廟之地,怎都未見老兄弟的書帖?」

   「我是伸港鄉的人,但不是鹿港鎮的人。」大爬仔如此回答讓我很迷糊。

   大爬仔滿口很具趣味的「鹿港腔」,但因行政區的不同,所以不算是鹿港之光,也因此他無因緣踏入鹿港小鎮的藝文界,反因工作因素而長期落腳彰化市內,並且在八卦山下火紅成名。

        上一趟到鹿港後,我曾寫道,「沒趕上鹿港的清晨,也沒遇上鹿港的黃昏,只有看到一個徘徊在文明與封建的過渡小鎮」,走在老街巷內,門上的一塊塊斑駁的木板原刻招牌與重新製作的金色招牌相對映,龍山寺的導覽者說,有兩位本地出身的企業家捐款贊助龍山寺整建成原來的古風味,但是要回到二百多年前的樣子,那意味重新的金碧輝煌,還好仍舊斑駁的龍山寺樑柱與文祠武廟內外上漆得金光閃閃同樣相照耀,顯然「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這是古與今共同營造不同的永續方式留給後代;只不過後代子孫同樣再度唱起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歸不得的家園,鹿鎮的小鎮,更下一世代離家的年輕人也許會很疑惑,為何老一代異鄉人老是愛唱「鹿港小鎮」這首歌?

   大爬仔周說,若下回有機會,他將安排鹿港的木雕、錫器與燈籠的師傅與我認識。

      「當然很好,這是千載難逢的緣分。」我回答得很直接迅速,我相信他的話,因為他的思路出世入俗,連著名的彰化肉丸、八卦山下的土雞城、…老板們都與他很「麻吉」。

       餐廳打烊前,我仍在困惑,鹿港龍山寺何以接受外地「仁聖堂」所謂的「仁聖大帝」眾爐下來參香而鐘鼓齊鳴?當然,我對領頭穿著時尚的老乩童很好奇,我跟著這位氣勢非凡、面容紅潤、雙眼微張、面露微笑、踏著七星步、口中唸唸有詞的時尚老乩童一起進入大殿及後殿,整個過程我也拍了下來,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每個宗教儀軌都是凡人創造出來的,越是頂禮嚴肅,越是繁文縟節,越是神秘兮兮,越是有信眾崇敬信仰不已,相對的,倘若穿著制式的乩童傳統服飾,以自殘方式表現給信眾信服,那麼會給旁觀者鄙視同胡鬧粗俗,那麼這回在龍山寺所看到的「歐吉桑」老乩童,身著平常襯衫,下著牛仔褲,腳穿NIKE球鞋,動作尚堪斯文,比劃之間點到為止,整個請神入廟的儀式不太冗長,所以我也樂得觀賞一齣民間神明附身戲目。我問大爬仔周,如何認識大廟內的住持?或主委?或所謂的董事長?

     為何要認識?「解惑也」。

     末了臨走前,大爬反問我,

    「為何要寫部落格文章?是為文章而跑景點?還是為景點寫文章?」

    大哉問,我也想問眾多部落格各版主「為何要寫?」

  事實上,自年輕時,擔任經營企劃期間,每日寫分析報告宛如爬格子過生活,以致練就快速寫報告的習慣,甚至到中國擔任高幹出差大江南北時,我也習慣當作印象之行寫入日記,因此在中國只要去過的省市,除記載各地的市場與產品競爭外,我也記下了人文景象、人際關係與生活習慣,因此,如今不分國內外,只要到各地景點走動,除拍攝外,我在腦海中已經構築了對景點的落筆段落,所以下筆神速,自成一格,若問「為何要寫」?僅為人生留下趣味的片斷而已。

     鹿港小鎮,這是我所寫的第二篇,但是下一次不知何年再光臨鹿港時,『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不知是否還在?夢中的姑娘是否依然長髮迎空?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天后宮數百年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現今廟口閃爍的跑馬燈跑不停…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原本的狹小零亂的老官舍整建成「藝文村」特色景觀,這是主政者觀念的突破,讓藝文創作結合在地文化利用這個宿舍群繼續傳承。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這是宿舍群牆角小小的創意,讓人會心一笑。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門楣上題有三槐挺秀透露王家為書香風雅之士,街邊牆邊一口門裡門外各半的「半邊井」,便於供鄰居過客汲用,甘露均霑,發揮敦親睦鄰的傳統美德。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老街上,我喜歡看的不古不新的老木屋,牆頭還掛著「采風居」,有雅興。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老街的老舊屋,說老應該也不太老,很傳統。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老屋的推開窗,門楣上斑駁可見的「德潤堂」,很雅致。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一府二鹿三艋舺,可惜這個「二鹿」招牌是當今裝上的,不過能取用王羲之字體,也真風雅。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老街上,看到「進士」的匾額,上一代出進士名人,不俗。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老街任君逍遙逛,小舖隨您輕鬆遊」,橫批:「老街小舖寶物多」,真有意思,不過本店不開門。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母女在文武廟前,感受陽光「文恭武賀」。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武廟前的灑脫字帖。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文武廟內的第一泉,當年題字之士的字體,也許官大學問大,個人左看、右看、放大看,再怎麼看,就是難矣哉。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這段文廟前字體有帶勁兒,不過倘大爬仔周用心寫,相信應更有可看性,唉,帶憾矣。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在文武廟前,適逢鹿港鎮舉辦「第一屆幸福台灣節」萬人幸福大遊行,前導是12匹駿馬,尾端還有電音三太子,不過在當前台灣經濟衰退,幸福指數頻頻探底時,現場並沒有太多幸福群眾跟在後頭大遊行,如果是一場「反不公不義」的示威遊行鐵定人山人海。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龍山寺前有緣遇到「仁聖大帝」要入廟參香,由老乩童附身前導,頓時廟內鐘鼓齊鳴。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這位氣勢非凡、臉色紅潤、雙眼微張、面露微笑、踏著七星步、口中唸唸有詞的時尚老乩童進入前殿。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龍山寺入門古戲台頂上的鑿孔八卦,做為戲子唱戲時,有吸音放大的效果。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清乾隆51(西元1786)遷建,由泉州都關府陳邦光倡議遷建現址,寺屬北宋宮殿式建築,構造精工、古樸、幽靜、莊嚴、雄偉,香火鼎盛,列為一級古蹟。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黃昏時,莊嚴幽靜的龍山寺廟口。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有趣的告示牌,第一次見到廟內的魚池被遊客不知怎得的糟蹋,造成魚兒生病了。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在鹿港古鎮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環境下,竟然在天后宮不遠處發現了一座小型的藏傳佛寺院,門前還有12法輪供人祈福,還真的是異數。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老派的相會,不外乎「挾酒配話」,酒與話同吹,只顧酒話,菜色都沒怎動,難怪經常酒後喊餓,所以喝酒,貴在酒話,其它只要豆乾小菜就夠了。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大爬仔酒後返家,微醉,又在自備的扇子上「練字」,扇子正面是題給我的女兒見面禮。

 

彰化鹿港● 鹿港老鎮

扇子的背後,是題送給我,字體有點兒醉意,並於隔日專程送到旅店,無限感恩~大趴仔。

 

 

 

插圖04.gi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原始心情 中台灣行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