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感想
大多數中國人以前確實活得豬狗不如,至少是飯都吃不飽。我自己15歲以前就沒有吃過飽飯,沒有穿過新衣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是常態。
現在大家差不多都能吃飽喝足,開始想點人應該想的事情,乃是自然之理,情之所至。不能繼續停留在吃飽喝足的基本需求層面,尤其是所謂或自稱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則更應該為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著想。
大家都盼望國家長治久安,然而縱觀人類歷史,什麼方法能夠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是靠專制集權,全面控制,一家族,或一政黨或一人永遠執政?還是靠民主法治制度?
我想人類經過數千年的艱難探索,留盡了郊原血,應該已經找到了一個基本的辦法,那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這六個字清楚明白寫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哉!
所謂民主,並不僅僅是選票而是讓社會不同聲音,不同觀點,不同利益都有自由表達或體現的可能性,各方利益或觀點能夠以比較和平的方式達成妥協和折衷,避免社會走向極端,出現巨大的不可逆轉的大災難。
帝王專制集權政治體制,為了一個家族或者一個党(也就是王公貴族党)永遠執政,永遠掌握絕對權力,則必然壓制社會上不同的觀點和利益,必然實施全面控制,從思想教育到經濟活動全面控制,最終導致社會走向極端和極度緊張,結果就是脆斷或革命。
英國哲學家艾德蒙伯格對法國大革命的總結和反思就是這個結論。當年法國波旁王朝堅決捍衛萬代江山,國內控制壓制日勝一日,橫徵暴斂變本加厲,最終激發革命。世界歷史皆如此。
相反,英國光榮革命,大體實現了王權和民權的妥協,實現了國內不同利益的妥協,各種觀念能夠自由表達。金融革命和工業革命先後發生在英國,並最終戰勝當時活力比她強大十倍的法國,成為世界霸權國家,這不是偶然的。
光榮革命以來300多年,英國沒有發生什麼內亂。美國建國220年,除了因為解放奴隸爆發內戰外,也沒有很多重大國內亂局。這些歷史經驗值得認真總結。
依靠全面控制甚至武力鎮壓實現的穩定其實不是真的穩定,而是一種高度不穩定的狀態,隨時可能崩潰。真正的穩定是一種秩序,是在基本法治制度下,不同利益不同意見有充分表達空間,有實現訴求的可能。
要求人人都服從的穩定其實是根本不穩定,保障人人自由表達,讓不同利益觀點實現妥協才是真穩定。
民主制度體制當然不是完美的,也有醜陋的一面,政黨之間相互扯皮,國家治理效率可能很低,經濟增長也可能不那麼快。專制集權政治也可能有一些優勢。
然而,如果像波旁王朝那幾個帝王一樣,為了一個家族一個政黨甚至一個人的絕對權力而壓制控制一切不同意見不同利益,則其社會必定走向極端和脆斷。一旦出現革命,那快速增長積累的一點財富瞬間灰飛煙滅。中國歷史上這種教訓還少嗎?
一個國家民族要成為真正富裕和諧之邦,並不是完全靠短期飛速發展,主要是靠長期和平積累,增長慢點沒有關係,只要國家不出現重大折騰,保持一個和諧動態有序的秩序,財富就會逐漸積累。
因此,基於真正民主自由法治的長治久安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短期飛速增長,也不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今日中國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思考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究竟什麼樣的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確保國家長治久安?而不能總是一種情緒化的思維方式。核心是真正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裡面的那六個字——民主自由法治。
世界上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政治制度,因為人永遠是不完美的。唯一的選擇就是希望找到一個制度,防止國家走向極端,出現重大不可逆轉的災難。
向松祚(1965年1月28日-),湖北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學家。
2016年在新華網、價值線、吳曉波頻道主辦的《半程2016峰會》上指出,因為希望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因此對中國期望非常高,對中國經濟的建議與意見較多,外界認為他對中國的經濟很悲觀,在峰會中他提出的數據包括:2008年中國總債務49兆佔GDP比率為155%,2016年中國總債務182兆佔GDP比率為260%。2018年12月16日,向松祚在中國人民大學發表《四十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講。
日前,網絡流傳了一段向松祚在最近一次公開演講中的視頻。他在演講中直接炮轟中共的經濟政策,替民營企業家呼籲。
向松祚在演講中說,現在民營企業家的普遍心態是:
「需要我們是無奈的選擇,消滅我們是崇高的理想」。
說到這句話時,台下響起一片掌聲和笑聲。
「如果朝這樣的方向下去,民營企業家、私營企業家的權利,自主經營的權利,得不到妥善的保障,得不到充分的保護,他們會有信心嗎?今天你觀察中國經濟,你不用看別的,你就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是否有信心?」向松祚說。
他表示,結合到最近中共四中全會關於國家經濟體系的政策,他深表擔憂。
◎來源:網絡 / 向松祚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