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男孩,只需要兩個人

 

 

B001.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B002.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很多時候,想毀掉一個孩子,這兩個人就夠了。

 

 

01.

我們都知道,「臍帶」是一個孩子和母親真正分離的第一道關卡。

想像一下,在保證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如果母親和孩子不剪斷「臍帶」,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最近,偶看了一部名字叫《臍帶》的動畫短片,短短6分鐘,卻令人深思。

 

 

寶寶剛出生,媽媽卻拒絕剪臍帶,從此把他當寵物狗一樣撫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G2ESfyYH8

 

 

孩子出生時,醫生正準備剪掉臍帶時,被媽媽阻止了。

自此,孩子便開啟了和母親連著「臍帶」的一生。

看到孩子亂塗亂畫,母親就臍帶一拉;孩子踩髒水,拉一下臍帶;和小狗玩,還是拉臍帶。

但凡母親想讓孩子回到身邊,拉一拉臍帶,就沒有做不到的。

孩子漸漸長大,到了上學的年紀,作為唯一身上掛著臍帶的孩子,他成了同學中的異類,更有同學把他的臍帶當成繩子來跳。

為此,媽媽生氣的去找老師,而後怒氣衝衝地帶走孩子。

最後,別人家的孩子在瘋玩嬉鬧,而他身邊只有媽媽。

可是,孩子終究要長大,有了他喜歡的女生,有了他想過的人生。

媽媽發現了這一切之後,再次拉了拉臍帶,孩子回到了她身邊。

被「臍帶」長久地控制,男孩終於爆發了,他生氣地拿起剪刀,準備剪斷「臍帶」,可是媽媽當場暈倒,孩子妥協了。

隨著媽媽逐漸老去,孩子漸漸長大,青春期到了中年,一直跟在媽媽身邊,靠織毛衣為生。

孩子想加速步伐,可母親已經年邁,跟不上他的腳步,他只有停下來。

周圍的同齡人一家三口,幸福美滿,唯有他,身邊只有母親。

短片的最後,男孩長成了滿臉鬍鬚的壯漢,媽媽卻老成嬰兒般的模樣,孩子抱著母親入睡,可母親的生命早已經迎來了終點,天國的使者從孩子手裡奪過母親,並剪斷了臍帶。

孩子醒來後,發現母親不見了,呆在普通正常的房子裡,就像面對深淵一樣,孩子拖著成年人的身體,卻崩潰到找不到出門的路。

這是一個誇張卻又極具諷刺意味的短片,深刻展示了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全過程。

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不需要太多人,兩個人就足夠了。

 

B003.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02.

強勢的媽媽,剪斷了男孩的翅膀

「我是成功的老師,卻是失敗的母親」。這是韓國名校名師李柳南曾經對自己的評價。

曾經的她,是眾多家長追捧和羡慕的對象。

兒子就讀名校,成績優異,模擬考試全國前一百名;女兒也在知名女校就讀。

兩個孩子,在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都發展得比較好。

然而,當憧憬著孩子美好未來時,兒子提出了退學,每天呆在家裡,玩遊戲、看電視、睡覺,仇視媽媽,甚至患上了「社交障礙」。

就像一隻翅膀即將長硬的小鳥,正準備向天翱翔時,突然被人砍斷了翅膀,只能沮喪無助地窩在家裡。

之後,李柳南用了10年時間,與孩子慢慢修復關係,並寫出了《媽媽的悔過書》這本書,在她的書中,她通過反省才意識到:

自己有多強勢,孩子就有多脆弱。

在他們家裡,永遠只有「媽媽說,孩子做」。

她希望孩子參選學生會,便從寒假開始,幫孩子準備講稿,一遍遍修改,逼孩子背誦,但凡達不到要求,不是罵就是罰。

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她刻意將孩子送到連交通工具都無法到達的補習班,在那裡,孩子每天五點起床,晚上學到十二點。

她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手放到電視上,檢查孩子是否看電視。

在別人眼裡,她的兒子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班級前三,獲獎無數,但是他卻歇斯底里地呐喊:「我活到現在,從未感受過成就感」。

 

B004.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心理學家李雪說:

「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媽媽對兒子的強勢,往往分兩種:要麼是包辦,要麼是控制。

總而言之,只能她說,孩子不可以有異議;她的想法,從來沒有錯。但凡孩子稍有反駁,就是「不孝」。

《養育男孩》一書中,作者用整本書來告訴天下的母親,送給男孩最好的禮物,便是尊重他。

可想而知,一個行為上被限制和精神上被綁架的男孩,又怎麼可能感受得到來自母親的尊重?

 

03.

缺席的爸爸,讓男孩終身「缺鈣」

武志紅老師說過:「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在上面的短片裡,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爸爸的身影,都是媽媽獨自帶孩子生活。

大量兒童心理學研究指出:

缺乏父愛的男孩,極容易產生情感障礙,焦慮、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生活習慣不好等行為。

而他們反映出來的抑鬱、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心理學家們稱為「缺乏父愛綜合症」。

電影《完美的世界》有一個8歲的男孩,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中,家裡有媽媽和兩個姐姐,沒有男性成員。

男孩性格懦弱,經常被同齡人欺負,卻不敢反擊,有些孩子還嘲笑他「會被三個女人養成同性戀」。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個逃犯,教會了他如何做一個「男人」。

 

B005.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在野外,他想尿尿,卻找不到廁所,他急得不知道怎麼辦,於是,男人告訴他,這裡是野外,去樹底下尿就行了。

男孩尿完之後,十分驚訝,原來可以這樣。

男孩看中了一件特別喜歡的衣服,但怎麼也不願意去換,男人問他為什麼。

他略顯尷尬地表示,人家說他「雞雞太小」。

於是,男人故作正經地去看,不以為然地表示:一點也不小,你這個年紀,都這麼大。

男孩才半信半疑地釋懷。

男孩與媽媽、姐姐一起生活時,幾乎沒玩過冒險類遊戲,每天都過得中規中矩。

在逃犯的調教下,他開始敢在賓士的車頂大叫,有時候還會「惡作劇」......

電影中的男孩是虛構的人物,但他的感受與改變,卻道盡了所有缺乏父親陪伴的男孩心中的不安與恐懼,痛苦與失落。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家庭是政治社會的原始模型,首領是父親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

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就像人沒了影子,失去了與大地連接的根繫。

他們找不到成為男人的參照,不懂得如何突破自我,去探索更加寬廣的世界。

很多時候,媽媽更傾向於帶著孩子,在舒適區裡穩定安逸地生活,而父親陽性力量的存在,則更能引導把男孩內心的躁動與身體的活力釋放出來。

他們會給男孩創造更多與自然、與生活、與世界連接的機會。

在一次次失敗與跌倒中,男孩強壯了身體與意志,逐步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母親的存在,讓男孩的感情世界,有了更加柔軟的角度。父親的存在,讓男孩與世界有了互動和連通的橋樑。

 

B006.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04.

媽媽給予情感,爸爸給予力量

《為何家會傷人》中說:「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而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除去那些不配為人父母的人,多數父母都是帶著「愛孩子」的緣由,努力的去學習怎麼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如何給予孩子真正的愛。

然而,很多父母都「愛」錯了。

強勢包辦的媽媽,她的愛裡,包含著深邃的焦慮;缺席笨拙的爸爸,他的愛藏得太深,又愛得太狹隘。

聽過一句話:好的家庭,是爸爸愛媽媽;

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

一個不缺席的爸爸,給予了孩子生命中最初的安全感,並將伴隨和保護孩子一生。

一個不焦慮的媽媽,用平和的心緒,傳遞著人世間最溫柔的情感,在男孩的內心,鑄就出溫暖的一角。

 

 110601.gif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 媽小咪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9.png - 2020年冬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