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讓生活慢下來

 

 

01.慢活

如果以西方的觀點來看,東方人喝茶文化其實就是「慢活」。

慢活是西方人對工業文明快速節奏的反思,簡單來說就是主張與其快速,還不如放慢節奏,享受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和別人的互動等。

東方人喝茶,道理與西方慢活的核心思想不謀而合,可說是東海有聖人焉,西海有聖人焉,其心問,其理同。喝茶最忌急躁,而備茶的所有過程,為的就是要讓人放緩速度,靜下心來。

東方是茶的原鄉,相對於西方人的咖啡,茶對東方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可以是個人的、私密的,也可以是眾人的、分享的。更有趣的是,茶還可以因為泡茶者當日的情緒不同,而泡出不同的滋味。

我們說「茶性易染」,茶不僅容易吸收周圍環境的氣味,連人的情緒也會吸收。唐朝的劉貞亮曾經提出「飲茶十德」,分別是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志和以茶可行道,顯現出茶跟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騷人墨客更是經常從飲茶中得到靈感而文思泉湧,因此跟茶有關的故事和詩詞歌賦也就源源不絕了。

 

 T002.jp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T003.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網絡

 

02.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進入本世紀新年代,生活節奏加快,市面出現了即溶茶粉、泡茶袋。城市裡最便民的還是小茶館,飲大杯茶,花錢少,省事,是最經濟實惠的飲料。

小茶館和賣大杯茶的增多使飲茶的富貴風雅黯然失色。消費者最歡迎的還是泡老人茶(主要指普羅大眾化茶道)。華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會再是以往時代的格局。現在我們著重瞭解一下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於官場,染幾分官氣。行於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於商場,染幾分銅臭氣;行於情場,染幾分脂粉氣;行於社區,染幾分市儈氣;行於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薰得幾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這便是生發於「茶之味」以享樂人生為宗旨的。

 

T001.jp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當它進入官場,與政治結緣,便演出一幕幕雄壯的、悲壯的、偉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歷史活劇。

唐代,文成公主和親西藏,帶去了香茶,此後,藏民飲茶成為時尚,一此事在西藏傳為歷史美談。

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為抗議榷茶制度,江南茶農打死了榷茶使王涯,這就是茶農鬥爭史上著名的「甘露事變」。

明代,朝廷將茶輸邊易馬,作為殺手鐧,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個重要的政治磋碼。

清代,左宗棠收復新疆,趁機輸入湖茶,並作為一項固邊的經濟措施。

茶是個靈物,隨國家政治的舉措而升沉起伏,輝煌過,也晦氣過。

史書記載,1044年(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禮法延詐七年八家與夏議和,宋封元是為夏國王,並每年給以「銀七萬兩,綱十五萬匹,茶葉三萬斤。」

宋朝百姓將茶貢給朝廷,朝廷又將它貢給西夏,以取悅強敵。茶負載的不是友誼,而是對強權的屈服。

在清代,官場欽榮有特殊的程式和含義,有別於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在隆重場合。如拜謁上司或長者,僕人獻上的蓋碗茶照例不能取飲,主客同然。若貿然取飲,便視為無禮。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馬上告辭,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僕人「換茶」,表示留客,這叫「留茶」。

茶作為有特色的禮品,人情往來靠它,挖門子搭橋鋪路也靠它。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為官為僚的,「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參考』看半天」。茶通用於不同場合,成事也壞事,溫情又勢利,茶雖潔物亦難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尷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場,又是別樣面目。在粵人圈,「請吃早茶!」是商業談判的同義語。一盅兩件,雙方邊欽邊談。隔著兩縷嫋嫋升騰的水氣打開了「商戰」,看貨叫板,討價還價,暗中算計,價格廝殺,終於拍板成交,將茶一飲而盡,雙方大快朵頤。沒茶,這場商戰便無色彩,便無詩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縱商戰敗北,但那茶香仍難讓人忘懷。

茶入江湖,便添幾分江湖氣。江湖各幫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訴諸公堂,不急著「擺場子」打個高低,而多少講點江湖義氣,請雙方都信得過的人物出面調停仲裁,地點多在茶館,名叫「吃講茶」。這不為錯,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導和」一說。

茶道進入社區,趨向大眾化、平民化,構成社區文化一大特色。如城市的茶館就很世俗,《清稗類鈔》記載:

民國年間的茶館溶飲食、娛樂為一體,賣茶水兼供茶點,還有評書茶館,說的多是《包公案》、《雍正劍俠圖》、《三俠劍》等,顧客過茶病又過書痛;有京劇條社,唱戲者有專業演員也有下海票友,過茶癮又過戲癮;有藝茶社,看雜耍,聽相聲、單弦,品品茶,樂一樂,笑一笑。

文人筆下的茶館雖不甚雅,卻頗有人間煙火氣,在老舍先生的「茶館」裡你更可見到1889年清末社會各色人等,什麼聞鼻煙的、玩鳥的、鬥蛐蛐的、保瞟的、吃洋教的、特務、打手…… 等等,最後是精明一生的王掌櫃解下腰帶了其一生。…… 總之,一個小茶館就是人間社會的縮影。

茶葉進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清代查為仁《蓮坡詩話》中有一首詩:

 

書畫琴棋詩酒花,

當年件件不離它;

而今七事都更變,

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來煎茶,聯絡感情;家人共飲,同享天倫之樂。茶中有溫馨。茶道進入家庭貴在隨意隨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貴,以法為上;器不必妙,宜茶為佳。

富貴之家,茶事務求精妙,可誇示富貴、誇示高雅,不足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縱粗茶陶缶,只要烹飲得法,亦可得條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茶作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發出五花八的茶道,可叫官場茶道、行幫茶道、情場茶道、社區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氣、有霸氣、有匪氣、有江湖氣、有市儈氣、有脂粉氣、有豪氣、有小家子氣,這一切都發端於「口腹之慾」,其主旨是「享樂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學的內蘊。為了學問完整些、系統些,我們可概稱為「世俗茶道」。

有句美國俚語叫做「Stop and smell the roses」,意思是你必須停下腳步,才聞得玫瑰的花香,發現你周遭的世界原來是那麼美好。

「來我家喝杯茶吧」,是一種召喚和邀請,請你停下匆匆的腳步,調勻呼吸,靜下心來,放大所有感官,徐徐進入心茶相應的世界吧!

 

 插圖07.gif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6.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