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隔代養育壓垮的晚年
~放不下的兒女,回不去的故鄉
隨著9月初全市小學、幼稚園的開學、開班,承擔著孫輩們上下學接送、準備三餐任務的老年人又開始忙碌起來。在這個群體中,有一部分是為了支援兒女事業像「候鳥」一樣離開家鄉,專程「漂」到浙江杭州市照料兒孫輩的老年人,他們被稱「杭漂族」。
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06.2萬,減去上一年公佈的174.44萬在籍老年人。大致估算外來老齡人口達到30萬,占全部外來人口的12%左右。這個資料還在持續增長之中。
「放不下的兒女,回不去的故鄉」,身體和心靈處於「雙重漂泊」的隨遷老人構成當今老齡化中國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圖景。他們承受著可能比年輕人更大生活壓力,要克服更多的困難。
近日,杭州樂活公益服務中心對「杭漂」老人的現狀、困境、需求等發放了4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2份。結合本報記者對「杭漂」老人的實地體察、深度訪談,一起來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態,傾聽他們的心聲。
342位「杭漂」老人的342種生活
「兒孫輩」幾乎是所有人的重心
接受本次問卷調查的「杭漂」老人中,年齡最大的調查對象92歲,年齡最小的50歲。342位「杭漂」老人中,來杭幫子女照顧孫輩的占比50.58%,來杭養老占比15.79%,照顧子女生活和打工分別占比13.45%和12.28%。
隨著杭州城市發展建設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新杭州人來到杭州工作和生活,隨之而來的還有幫忙照顧子女和孫輩的老人們。
以蔣村街道西溪裡社區為例,「目前社區外地來杭的老人大約3600人,約占社區總人口18%,絕大部分都是來幫子女照顧孫輩的。從歷年社區走訪登記情況來看,這個資料正逐年上升。」
據調查顯示,64.62%的老人在杭居住年數超過8年,2年~5年和5年~8年均占比14.04%,2年以下占比7.31%。
「我孫子今年10歲,上小學二年級,從他一出生我就來杭照顧他,基本上沒有回過老家。」今年65歲的黃姿穎來自山西,她告訴記者,社區裡有許多像她一樣的「杭漂」老人,都是孫輩一兩歲時過來幫忙帶,有些一直照顧到上初中。
記者實地調查瞭解到,有許多像黃姿穎一樣的「杭漂」老人,雖已來杭多年,但由於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加上遠離親戚朋友等原因,他們面對著許多困難,始終無法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本次問卷調查也顯示,37.72%的老人覺得在杭生活成本高、經濟壓力大,31.58%的老人有缺乏朋友和社交困難的困擾,19.88%的「杭漂」老人面臨著照顧子女、孫輩壓力大的困境,14.04%對目前的「杭漂」環境不適應,2.92%的老人覺得和子女、孫輩相處不融洽,甚至有焦慮、失眠等情況。
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朋友缺失、活動範圍小……「杭漂」老人們雖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杭州靚麗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他們愛上了這座包容、熱情的文明城市。據問卷統計分析,74.85%的老人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很滿意,想回老家的老人僅僅占比7.89%。
夫妻分離,異地醫保,社交困難……
「杭漂」老人更需要精神贍養
每天6點起床做好早飯,7點從菜場回來後再送孫子去幼稚園,下午在家打掃衛生準備晚飯,16點準時去接孫子放學……這就是葛小群每天的生活。
3年前葛小群為照顧孫輩從老家湖南來到杭州。原本想和老伴一起來杭,但兒子在杭州居住的房子不大,容納不下那麼多人,商量後決定葛小群一人來到杭州,老伴留守在老家。
老伴身體不太好,擔心其身體的葛小群每天視頻提醒他吃藥。有時她看到老伴一個人一碗白飯就著榨菜鹹菜吃,也只能乾著急,心疼他不為身體著想。
「都說老來伴,現在變成了『老來離』。離孫子小學畢業還有六七年,再次和老伴一起生活估計我們都到古稀之年,怕是連吵架都吵不動了。」葛小群笑著說道,但這笑容裡帶著些苦澀。
三代同堂按理說應該是其樂融融,但記者調查發現並非如此,不少老年人和老伴長年分居兩地,無人傾訴的痛苦與陌生孤寂的異地環境,讓他們身心俱疲。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三科主任陳梅芳介紹,分居兩地的老年人因為身處異地,情感無法輸出,不能直面交流溝通,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和家庭關係的問題。
「老年夫妻相濡以沫幾十年,他們為了家庭和下一代迫不得已兩地分居,作為子女應該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善待。老人幫忙照顧孫輩並不是他們的義務,應充分尊重老人的意願,盡可能還給他們一個自由的晚年。」陳梅芳建議,子女在做好老人「物質贍養」的同時,更要重視「精神贍養」,多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傾聽他們的訴求需求。
在異地生活,除了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應,「就醫難」「就醫貴」仍是他們當下面臨的一大問題。
本報的「杭漂」老人熱線電話就收到了一位元讀者的來電:自己在老家退休,為照顧孫輩跟隨子女來到杭州居住。因為醫保在老家,生病就醫報銷比例較低,後續報銷流程也非常複雜,常常面臨報銷週期長、醫療費用高等問題,即使報銷後也還要花費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此之外,無法適應節奏快速的城市生活也阻礙了他們融入新環境的進程。兩年前從老家金華來到杭州幫忙帶孫輩的胡建民,曾是犁地種田的一把好手。但因沒上過學,看不懂路牌,平常在杭州的活動範圍只在社區樓下和經常去的菜市場。早些年勞作落下了舊疾,他還有腰疼腿麻的毛病,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他時常感覺自己「老了不中用」。
65歲我成了免費保姆
~沒有老人帶娃的家庭,最後都咋樣了?
◎文: 月月
2019年,為了幫忙照顧小外孫,65歲的李阿姨和老伴一起從湖南老家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
可不到一年,老兩口就和兒子吵翻了天。
李姨委屈地說:「活了大半輩子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大老遠跑來給你們當保姆,不感激也就算了,還挑三揀四,嫌這嫌那。你們行,自己帶,我回家去。」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育」的現象變得十分常見。
在中國,像李阿姨這樣的「老漂族」總共有1800萬,他們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因為自己的孩子,又風塵僕僕地踏上征程。
央視就曾專門拍過一部紀錄片,以「姥姥」為視角,講述了每個帶娃老人背後的心酸苦難。
讓人看了,「心裡一顫」。
01
老人帶孫的一天
昀昀姥姥的一天,是從孩子「鬧騰」開始的。
正值4、5歲的小男孩,往往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單單一隻玩具手錶,他都能擺弄半天。
照看這樣的孩子,常常是力不從心、不得安生。
有時候姥姥不舒服想要多休息一會兒,還要小心翼翼地去「求」孫子。
平日裡,女兒女婿忙著上班,昀昀姥姥就包攬下所有的家務:買菜、做飯、照看昀昀。
唯一的休閒時間就是帶孩子去樓下遛彎。
累嗎?挺累的。
最近抖音上有一條點讚千萬的視頻,視頻裡的奶奶講述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早上6點半,起床做早餐;
7點,早餐準備好,一邊給孫子收拾洗漱,一邊叫醒兒子、媳婦起床吃早飯;
7點半,送孩子上學;
8點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小孫女已經醒了;
帶著孫女去公園玩一會回來,來不及休息,就要趕緊去買菜,不然孫子中午回來會餓肚子。
簡直和昀昀姥姥的生活如出一轍,又或許,這就是所有帶娃老人的真實寫照。
但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就是一邊受著辛苦,一邊卻受著委屈,還遭子女埋怨。
都說中國式父母是天底下最隱忍的生物。
年輕時為了孩子心力交瘁,到老了依舊有操不完的心:孩子雖然長大了,可孩子的孩子還小啊!
「姑娘生孩子了我肯定得去啊,誰不為也得為我姑娘啊。」
和自己的子女比起來,自己能否適應、交不交得到朋友、開不開心,似乎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只要能幫上一點忙,就是他們最大的動力和安慰!
02
平日裡幹的越多,被罵就越多
這世上,所有不願委屈孩子的父母,都在委屈自己。
怕孩子壓力太大,所以窮盡一生買套房子;怕孩子受了委屈,所以勞心勞力伺候月子;怕孩子分身乏術,所以二話不說照顧孫子。
可到頭來,竭盡所能卻換來心安理得,子女是一邊依賴,又一邊嫌棄,對父母既沒有感恩,更缺乏尊重。
就像紀錄片裡的另外一位姥姥,自從她住到了女兒家,女兒和女婿就徹底成了「甩手掌櫃」。
更讓人心寒的是,平日裡幹的越多,被罵就越多。
「媽,孩子不能這樣慣著,都被你慣壞了。」
「你的方法不對,不科學,不能這樣照顧孩子。」
「怎麼回事,孩子都發燒了,你怎麼不告訴我呢。」
愛子心切的女兒堅持「照書養」,動不動就對「照經驗養」的姥姥各種嫌棄和指責。
甚至就連對孩子說句話,女兒也能挑出毛病,書上說了不能跟孩子這樣說話,這樣容易……巴拉巴拉又是一堆說教。
那段時間,加上老伴的突然離世,心力交瘁的姥姥患上了抑鬱症。
有一次她說自己半夜五點起來吃強化精神的藥:
「感覺那時候很委屈,想哭,想大聲喊。」
其實不光是紀錄片裡的姥姥,很多帶孩子的老人都坦言,給兒女帶孩子既是心甘情願,也是迫不得已。
心甘情願的是,為了子女兒孫,再苦再累也不怕,但面對子女的嫌棄和不滿,他們又顯得「迫不得己」,自己好像做什麼都不對,真的是又氣又累。
還記得新聞曾報導過一個幫忙看孫女的爺爺,有一次他差點丟了當時2歲半的外孫女。
「我正仔細看一株梅花的介紹,突然意識到外孫女不見了。」他喊出了平生最大的嗓門,在整個公園奔跑叫喚孩子的名字。
整整半小時,他想的竟不是外孫女的安全,而是回家怎麼跟女兒交代。
好在半小時後,他在一棵樹下找到了外孫女。
回家後嗓子啞了幾天。更嚴重的是,他當晚失眠,在之後半個月裡反覆後怕,「如果沒有找到……」
如今,「帶孫焦慮症」早已成了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社會病」。
可原本,他們根本不必如此。退休之後,誰不想種花、跳舞、下棋、看書,悠閒地度過晚年。
但他們甘願切斷老家的親戚朋友,遠離家鄉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住進子女家的次臥。這樣無條件的幫忙,除了愛,別無其他。
03
好好珍惜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吧
說到底,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的生活負重前行。
只要平時多用心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有多深,有多重。還記得前段時間網上那個讓人淚目的畫面嗎?
年輕的媽媽一口一口的餵著自己的女兒,而她的媽媽就站在她身邊,一口一口餵著她。
愛總是一代代向下蔓延,誰也不會回頭看看那個為了自己耗盡心血的人,因為享受的太多,以至於變得不在乎、無所謂。
所以,請對咱們老年人好一點吧。
請對那個幫家裡帶孩子的老人,多說一聲謝謝!也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吧!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