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讓我一無所有,仍一笑而過
他長身玉立在熙熙攘攘的長安,眉目如畫,氣質高貴,安然靜謐,風姿綽約。他不說話,只是微笑,連嘴角的弧度都是那樣淺淺的一彎,就已經站立成了大唐一道最迷人的風景。
上天的殘忍不是讓你一出生就一貧如洗,而是把這世間所有的榮耀和幸福都給你,然後再從你身邊一一奪走。
有人說,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還有人說,人生有四大悲事: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但是從來沒有人說,如果上天把這四大喜和四大悲幾乎都降臨在同一個人身上,他會怎樣。
王維,就是這個被頻頻「眷顧」的人,上天如果給他這只手裡一顆糖,就一定會奪走他另一隻手裡的蘋果。
不過,殘忍的上天還是保留了一點點憐憫,給王維留下了她的母親,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生之希望,王維最終成為和李白、杜甫並列的盛唐三大詩人。
- 01 -
提起王維,這個和狂人李白同年出生的詩人、畫家、音樂家,簡直像來自兩個世界,他給我們的印象永遠是雲淡風輕、不食人間煙火。
沒有人想到,他的人生會是那樣大起大落。
西元701年,山西祁縣,王維含著金鑰匙出生了。
說他含著金鑰匙,不僅僅因為他的家族從漢代起就世代為官,更是因為他出生在一個人人都羡慕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家,他的母親則出身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
雖然他們在唐太宗時期已走向沒落,但是王維血液裡那份與生俱來的高貴不會改變。
王維繼承了他從未謀面的爺爺王胄(zhòu)的音樂細胞,爺爺曾經擔任朝廷的樂官,王維小小年紀隨便拿起一種樂器就能彈出旋律來。
王維的母親擅長畫畫,尤其是水墨畫,王維經常拿起毛筆學著母親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
父親王處廉趕緊進行素質教育,他自己親自教授詩文,爺爺的得意弟子教授各種樂器,母親不僅教他畫畫,還教佛經,因為她篤信佛教,還是當時著名高僧大照禪師的弟子。
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日子,在王維九歲那年一去不返~~王維的父親因病去世。
給他一個人人羡慕的家,卻讓他少年喪父,這是上天安排王維經歷的人生第一次大悲。
不過因為母親,他們家的六個孩子仍然健康成長起來了。即使遭遇變故,母親也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她內心的悲傷,她遣散家奴,變賣家產,帶著王維和他的四個弟弟一個妹妹,回到娘家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市)。
她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每天生活依舊很有規律。
除了拜佛唸經之外,她還天天刺繡拿出來賣,補貼家用。王維則每天在家門外擺攤賣他的畫,比他小一歲的弟弟王縉也經常私下幫人寫文章賺取稿費。
有次一個人給弟弟送稿費卻敲錯了王維的門,王維笑指著對面說:「大作家在那兒呢!」原來我們熟知的「作家」稱呼,竟是來自王維小時候和弟弟開的一句玩笑。
是的,那時的王維和其他少年沒有什麼兩樣,他也會開懷大笑,他也會悲傷哭泣,普通人具有的喜怒哀樂,他一樣擁有。
他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豪爽地寫下了「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的詩句《少年行》。
在東都洛陽,他親眼目睹開元盛世的繁華,懷著複雜的心情記載了「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洛陽女兒行》的奢侈生活。
重陽節看到別人家都在登高,而自己卻孤身一人,禁不住黯然神傷,提筆寫下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一年,他才十七歲。
遊歷了幾年之後,二十一歲的他來到長安,以一首自己創作的琵琶曲《郁輪袍》成功打動岐王李範和玉真公主,得到他們的舉薦,再憑藉自己的實力「大魁天下」。
身騎白馬、插花遊街、趕赴瓊林宴會的王維,是開元九年(721年)長安城裡最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狀元郎。
岐王府裡,他和高適、崔顥、裴迪、李龜年這些當時最出色的上層名流,唱著他的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談笑吟詠。
對家鄉前來拜訪的客人,他會迫不及待地詢問: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詩》
他還古道熱腸,為人打抱不平。唐玄宗的大哥甯王李憲,風流好色,他憑藉自己的權勢霸佔了賣餅人美貌的妻子。王維寫詩用春秋時期楚王霸佔息國王後的典故嘲諷甯王,最終使他們夫妻團圓:「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時恩。看畫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息夫人》
上天很快給這個生龍活虎、前途一片大好的青年潑了一盆大大的冷水。
- 02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他是那樣優秀,彈得一手好琵琶,畫得一手好畫,寫得一手好詩,長安城裡的顯貴們都以能請到王維來家裡做客為榮。
因為王維,意味著品味。
他的官職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對於從不缺乏藝術細胞的王維而言,這項工作對他的能力,根本構不成挑戰。
然而沒過多久,王維卻被貶官了。
罪名是他在彩排《五方獅子舞》的時候,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黃」因為和「皇」諧音,意味著至尊,黃獅子只有在皇上到場的情況下才可以舞動。
就這樣,初涉官場、還不懂得人心險惡的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從帝都長安的京官,到遙遠的濟州(今山東濟寧)去做一個管糧庫的管理員,年輕的王維備受打擊。
他一路風塵僕僕,前往遙遠的濟州赴任。經過洛陽時,沮喪的王維匆匆與母親、弟弟妹妹們見了一面,又匆匆離別。
他不會明白,他被貶官的背後可能是皇帝對岐王的猜疑、對王維和岐王走的過近的防備、甯王心裡對他的記恨、同僚對他的嫉妒……那時候的情況,永遠不像它的表像那樣單純。
但是它卻深深地傷害了這個聰明、敏感、而又滿腔熱忱的貴族青年的自尊,也影響了他詩歌創作的風格。
他想到他淚流滿面地站在母親面前的時候,母親問他的問題:
「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麼叫『王維』,字『摩詰』嗎?」
他當然知道,「維摩詰」是印度高僧,母親把他的名字拆開來為自己命名,還教他從小就背誦《維摩詰經》。
「維摩詰」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沒有污垢,即「淨」。母親的房間裡寫有三個大字:淨、靜、境。
只有內心「清淨」,才能心靈「平靜」,達到人生最高「境界」。
可是這要如何才能做到?
母親在他的手心寫下了一個字,她溫和的微笑總有使人安靜下來的力量。王維不知道,正是這一個字,概括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枯燥無聊的倉庫保管員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上天就解放了王維:唐玄宗對泰山進行封禪,大赦天下。作為貶官,王維終於有了辭職的資格,他立刻請辭,回家和妻子團聚。
他欠她的太多太多,新婚不久就離開她,現在要好好補償補償她。
王維一直覺得妻子是上天給他額外的恩賜。她不僅聰慧溫柔、善解人意,關鍵是他若作詩,妻子便和(hè);他若畫畫,妻子品評;他若鼓瑟,妻子吹笙。
紅顏知己、琴瑟和鳴,人世間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此了吧?
而立之年的王維,終於要做父親了。曾經從天堂墜入地獄的心,被滿滿的喜悅填充。此時,即使拿宰相的職位來換取這平凡的生活,他也不會願意。
上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次它奪走了兩個人的生命~~王維的妻子,因難產而死。
有誰可以在此刻做到無動於衷、內心清淨?有誰可以很淡定地念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去把維摩詰叫來!去把釋迦摩尼叫來!去把鳩摩羅什叫來!去把菩提達摩叫來!去把玄奘和慧能都叫來!叫他們淡定一個給我看看!
中年喪妻,老而無子,王維此後三十年獨居,終身不娶。
悲憤的王維獨自遊歷江南,青山綠水漸漸平復了他傷痕累累的心,他在遊歷中寫下了著名的《鳥鳴澗》和《山居秋暝》。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深山之中,鳥鳴聲聲。但若不是心靈寧靜、遠離世俗之人,又怎能於喧鬧中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寧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是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優美恬靜的輕音樂。式微式微胡不歸?還是歸隱山林吧,也許只有在那裡,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從此後,王維的詩歌裡,「空」字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是的,這就是母親送給他的那個字。
其詩經常出現空山、空林、空翠……等意象,描繪出一種蘊涵自然界萬籟之聲的生機景象:「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以動襯靜,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靜。「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細緻描繪出人在山色濃翠欲滴的山路上行走時那種微妙的濕衣之感。「清川興悠悠,空林對偃蹇」《戲贈張五弟湮》,縱使世事紛紜,然懷一顆清靜之心即可於清幽之境中自在遨遊。「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新雨滌去山中塵埃而愈益清明,拋棄物慾紛擾洗盡心境方顯澄淨廣闊。
既然上天要讓我一無所有,那麼我就什麼都不要了,我只坐看山水,靜享美景,求得內心片刻安寧。
他此刻並沒有意識到,「空」的不過是「山」而已,而不是他的內心。做不到真正的放空,他的心靈注定不會平靜。
- 03 -
就在王維對官場心灰意冷、對生活不抱希望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好消息:賢明正直的張九齡出任宰相。
三十五歲的王維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立刻給張九齡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願意追隨他、為國家效力的願望。
張九齡對於這個國家一級人才馬上提拔,任命他做右拾遺,官職雖不大,但可以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很多。王維不負他的期望,官越做越大,從一個八品小官,做到正五品的給事中,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這期間,王維在輞川山谷(今陝西藍田縣西南)買了一所別墅,這所別墅原是詩人宋之問所有,那裡有山有湖,有林有谷。王維親自規劃每一處建築,親自設計每一個細節,他要把這裡建成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值得一提的是,王維在張九齡府裡遇到了孟浩然。後人一提起他倆,總是說「王孟」,他們都是山水田園詩人,自陶淵明開創田園詩派以來,是王維和孟浩然把山水田園詩發展到頂峰,從此無人可以超越。
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但曾相見便會相知,王維和孟浩然的友誼便是如此。
王維的生活似乎開始順風順水,然而此時張九齡卻被貶官了。張看出安祿山有篡權的野心,但是唐玄宗就是認定張九齡陷害忠良,容不下驍勇善戰的安祿山,還把安祿山放回邊境,委以重任。
張九齡的離去,使王維對官場徹底失望。他不顧形勢兇險,給被貶荊州的張九齡寫下了「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的文字。
如果上天一定要露出它猙獰的笑容,那就讓它笑去吧,反正我看不見。
你看不見,奸相李林甫能看見。對這個名望很大、又不是自己一派的政敵,他對王維明升實降,任命他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大漠裡,一排馬車的車轍像是一條蜿蜒的蛇在緩緩向沙漠深處延伸,坐在車裡的人內心充滿了悲傷:他的命運從來都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每一次當他對人生充滿了希望的時候,他都會遭遇不幸。
他覺得他的一生就像是飄飛的蓬草一樣,無依無靠、不知道歸宿在哪裡。
忽然,一條長河出現在他的眼前,那圓圓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黃入天的沙漠裡是如此荒涼、又是如此溫暖,而遠處的一道孤煙像一把利劍直指蒼穹,令人震撼。
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他要畫,他要把這份荒涼與孤獨、溫暖與震撼畫下來!他畫下來了,他真的畫下來了,而且他還為這幅畫配了一首詩: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首詩是如此的經典,以至於後人一提起沙漠,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千古傳誦的名句。
此刻的王維決定接受上天的安排:不就是飄飛的蓬草嗎?能飄到大漠看到如此美的景色,也不枉活了這一生。
他沒有想到一個驚喜在等著他。
他看到了河西節度使崔希逸,還有老朋友岑參、崔顥和高適!他鄉遇故知啊,儘管這裡酷寒難耐,風沙蔽日,但在王維心裡,這比朝廷上的如履薄冰、勾心鬥角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
王維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活得如此恣意。他們一起打獵,追鷹逐兔;他們一起騎馬出行,飽覽壯麗的邊塞風光,茫茫大漠到處都留下了他們遊覽的足跡。
他忍不住揮毫畫下他所看到的狩獵場面: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好男兒就是要馳騁沙場、醉臥風雲!生命就應該在這廣闊的天地裡去揮灑!去張揚!去釋放!
生活對於王維而言,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刺激和挑戰。
朋友間的離別是難免的,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在蒼天下、在大漠裡、在篝火旁,他們一起為前往安西都護府任職的好友元二送行,歌聲響徹了整個沙漠上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首歌會迅速流傳開來。以至於每當送別朋友的時候,都會唱這支歌,一遍又一遍,往往會反覆吟唱三遍,因此也稱《陽關三疊》。
王維多麼想一輩子都留在這裡啊,可是上天又怎會讓他如意呢?
- 04 -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四十歲的王維接連失去了三位朋友。
崔希逸被副官陷害,抑鬱而死;孟浩然因背疽復發而死;而他最尊重的亦師亦友的張九齡,也在家鄉韶關曲江與世長辭。
調回京城的王維發現,這座流光溢彩的都市早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長安,也不再是那個「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政治中心。
為人狡詐、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隻手遮天,滿朝大臣噤若寒蟬。經歷了人生無常的王維心灰意冷,他再也不關心官場上的種種事情。從此後,他有事上朝,無事還家,抽空作作畫兒,鑽研鑽研佛學,悉心經營他在終南山的輞川。
他經常會一個人信步漫遊,靜靜欣賞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沿著山間的小溪,不知不覺走到了盡頭。
走到盡頭就走到盡頭吧,管它源頭在哪裡呢!
世間萬物,自有它的來處,也自有它的去處,山窮水盡的時候就抬頭看看天空的行雲變幻吧,水自然會變成雲,雲自然會變成雨,山澗自然又會有水,何必糾結它來自何方?和偶然遇到的山翁談笑聊天不好嗎?
人生原本就充滿了偶然,誰都有走到絕路的時候,無路可走,就坐下來看看天空吧!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
感謝這份偶然,讓我們可以欣賞到觸動無數人的這首《終南別業》。當我們在每一個絕望的時刻,一想到那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心中都會擁有平靜的力量。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年之後的王維越來越留戀於輞川,這裡是他的心靈棲息地,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經營多年,精心設計了二十處遊址,和好朋友裴迪以每一處景點為名作詩,並把這些詩集結成冊,這就是流傳後世的山水詩集《輞川集》。
唐‧王維《輞川圖》局部
經過塵世的變遷,輞川早已了無蹤跡,可是這些詩有幸流傳下來,讓我們可以窺見大唐盛世的當年,一個詩人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們可以看到在輞川有一片長滿青苔的濕地: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空的不僅僅是這鹿柴,更有詩人的心。
他會在有月亮的晚上彈起古琴,周圍的竹子隨風發出颯颯的響聲: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擁有了這樣的寧靜,你還要一個怎樣更好的世界?
或者,什麼也不做,只是看著一朵芙蓉花靜靜開放: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如果有來生,就這樣做一朵花多好!日出日落、四季變幻、歲月流逝、滄海桑田,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只想做一朵自生自滅的花,在山谷中綻放著屬於我的芬芳。
……
一切都是寂靜空靈的,沒有生的喜悅,也沒有死的悲哀,然而一切又都是永恆不朽的,讀來生死兩忘,萬念皆寂。
母親去世後,王維更是一心念佛,絕少過問世事。
所有人都羡慕王維身居高位、風光無限,然而他們怎知王維在意的只是追求內心的平靜而已,他是真正做到「大隱隱於朝」的人。
他隱居山水之間修身養性,更使他愉悅的是,山中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裴迪、崔興宗、儲光羲、盧像、張湮等。他在《山中與裴秀才書》、《燕子龕禪師》和《遊悟真寺》等詩中描述了與友人在一起的種種場景:或吟詩唱和、作畫撫琴;或共泛輕舟賞清風明月;或攀至山頂一覽眾山小,賞奇峰雲霧、聽山泉叮咚;或與仙人下棋,與樵夫攀談,與飛鳥嬉戲。春賞山花爛漫,夏飲清泉甘露,秋聞長空雁啼,冬至雪中觀竹。他尋道訪道,寫下了「與我同心人,樂道安貧者」《過李揖宅》,「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桃源行》。
這份平靜還是在王維五十六歲的時候被打破了,這次上天甚至還在他的心上狠狠剜了一刀,並且撒上了一把鹽。
在安史之亂中,被俘的王維硬是被安祿山任命為偽官,儘管皇帝知道原委後原諒了他,但是一直潔身自好的王維還是不斷上書要求辭官出家,他甚至還寫下了「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詩句。
一生都在不斷的得到和失去中起起伏伏,王維終於明白了:人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既然不斷失去,那麼何不徹底放空自己呢?他甚至把他悉心經營多年的心靈棲息地——輞川別業,也捐給了寺院,從此下朝之後,專心修佛。
人生在世,萬事皆空,又何必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呢?你是否痛苦,原本取決於你的內心,和別人無關,和上天無關。只有達到了內心的平靜,無欲無求,才會在面對人生的打擊又無能為力的時候,真正看開。
就算上天讓我一無所有,我仍然會一笑而過。
- 05 -
王維終於在他六十歲的時候達到人生頂峰,他官至尚書右丞,而上天這次要奪走的,是他的生命。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享年69歲。
臨終時,他從容寫信和各位好友告別,然後平靜地微笑著離開了這個世界。
如果說,李白是盛唐一匹脫韁的野馬,他的狂傲不羈是每一個後世人心中脫離藩籬的一個夢,那麼王維就是一顆溫潤、光潔而又細膩的珍珠。
他原本是大海中的一個蚌,擁有華麗的外殼,可是沙子卻要不斷侵入他的身體、他的靈魂,他只有經歷了這種痛苦,才可以孕育出最迷人典雅而又高貴的珍珠。
他是詩人,同時也是畫家、音樂家。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還為後世留下了《山水論》、《山水訣》等繪畫理論著作,他獨創的破墨畫法對後世影響很大,而他在繪畫中處理人和山水的畫風更是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自王維之後,山水畫中的人都是那樣的渺小,烘托了自然之雄偉。
他有一幅《雪中芭蕉》的畫留存下來,在中國繪畫史上爭議頗大。茫茫一片白雪覆蓋的山野中,一株芭蕉翠綠欲滴,這是怎樣奇異矛盾的景色啊!王維曾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意」不就是心中的意念嗎?雪中芭蕉,誰解其味!
王維在音樂上也頗有建樹,他能僅憑一幅畫裡每個人手拿樂器的姿勢就斷言出所演奏的曲目,這份天賦令人咋舌。
他在音樂上的知己李龜年,安史之亂時流落到湖南。在那裡,他唱著王維送給他的《伊州歌》淚流滿面:「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之後倒地身亡,大唐的盛世之音從此絕世。
因為傳唱廣泛,後來形成了音樂史上有名的曲牌名『伊州樂』。
這就是王維,他長身玉立在熙熙攘攘的長安,眉目如畫,氣質高貴,安然靜謐,風姿綽約。他不說話,只是微笑,連嘴角的弧度都是那樣淺淺的一彎,就已經站立成了大唐一道最迷人的風景。
他經歷了人世間的大繁華,而後又一無所有。然而他卻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不慕榮華、不求富貴,只求心靈的安寧。
他的思想是那樣的「清淨」,他的心靈是那樣的「平靜」,他完全放空了自己,身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和整個宇宙融為一體,他達到了人生最高「境界」。
王維,被世人稱之為——『詩佛』。
唐.王維《江干雪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