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讓你一整年不生氣!
~~你老婆和你媽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
有人問余光中:
「李敖天天罵你,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沉吟片刻答:
「天天罵我,
說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
而我不搭理,
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有人問畢卡索:「你的畫怎麼看不懂啊?」
畢卡索說:「聽過鳥叫嗎?」
「聽過。」
「好聽嗎?」
「好聽。」
「你聽得懂嗎?」
心態不好,說穿了,就是心太小了。
心態的「態」字,
簡寫「态」,拆解開來,就是「心大一點」。
心若每天大一點,心態還怎會不好。
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
你鬱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
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
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
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
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凡此種種,
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裡。
所以,
每一次煩惱的出現,
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人生的每個抉擇都像是一個賭局,
輸贏都是自己的。
不管你壓的賭注大與小,
選擇了就沒有反悔的機會。
輸不起的人,往往也贏不了。
花是澆死的,魚是撐死的,人是氣死的……文章不長,卻很受用。
1、經常自己找氣生的人,即小心眼;
2、經常受別人氣的人,叫「庸人」;
3、經常自我生氣,也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
4、經常讓別人生氣,自己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
5、不論別人怎麼氣你也能淡然處之,叫「高人」;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叫「真人」!
結論:百病皆生於氣!
《你老婆和你媽同時掉水裡,
你先救誰?》
◎文: 朱晟祺 / 網路分享文章
東方女人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
5
有一次,我和一位美國朋友探討了這個問題,很明顯他這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所以皺皺眉頭,認真的想了想,然後才說: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如果我必須做出選擇,我救我的妻子。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首先,我母親年紀已經大了(75歲),她的人生大部分已經過完,但是我的妻子還年輕;其次,如果我們有孩子要撫養,我更加會毫不猶豫的救妻子,孩子不能沒有媽媽;第三,就算是我媽媽自己,也會讓我先救妻子,而不是救她。
我有點震驚,沒想到他的答案這麼肯定。
我本來以為他肯定會有一番掙扎,會說失去母親很痛苦,但是基於以上考慮,也可能會先救妻子。
而其實,這個問題對華人來說,殘酷程度更甚於十倍,因為華人歷來強調孝順。很多男人都會想,母親只有一個,不可代替,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而妻子死了,還可以再娶,俗話說「女人如衣服」嘛。
然而,西洋男人就截然相反了,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救妻子,據他說,美國男人大多數都會這麼選擇。
這位美國朋友還專門給我一本雜誌,雜誌的最後一篇文章就是講夫妻關係的,裡面摘錄了聖經裡面關於夫妻關係的闡述。
裡面一共有十來句話講到男人和妻子,前兩句說女人要順從丈夫,丈夫就是女人的頭,就好像上帝是教堂的頭一樣,但是後面的七八句話,都是說丈夫應該怎樣愛護妻子的。丈夫要愛妻子,就好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一個人不會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也不該故意傷害自己的妻子。丈夫的職責,就是保護和愛妻子。但是最關鍵的是最後一句話,這句話說男人長大以後就應該離開自己的父母,結婚生子,成立自己的家庭。
看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原來聖經裡面早就這麼說了,媽媽們還能怎麼抱怨呢?孩子長大了,就是獨立的個體了,成立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家庭負責。
我最近常常去婆媳論壇,男朋友看到總是很奇怪,問我在看什麼,我把一些故事講給他們聽,他們覺得不可思議。比如說,婆婆把兒子媳婦的家當作自己的家。而按西方人的觀點則是,兒子媳婦的家由媳婦做主,她是女主人,公公婆婆只是客人,住個幾天沒問題,最多一般不要超過兩個星期,而且公公婆婆絕對不會在兒子的家裡指手畫腳。
這本雜誌的這篇文章所說的夫妻關係,前兩句說妻子要順從丈夫,還三從四德,後面八句全都是講要愛護妻子。我覺得這還算公平,男人本來就愛面子,希望被崇拜、被尊重。如果女人對丈夫的尊重能夠換來全心全意的愛護,這是非常公平的,對妻子的權益也是很大的保障。由此可見,美國多數人信仰基督,宗教在維持道德秩序方面還是作用不小的。
聖經可以解釋很多西方文化的東西。比如說,孩子們長大就獨立了,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遠了一些,再接下來有了自己的家庭,就更加是全心全意圍繞自己的家庭。父母撫養子女是天經地義,是上帝安排的,沒有老人會認為兒女欠了自己的,必須要償還。
西方文化還很強調獨立,就是夫妻雙方組成新家庭,就會與原來的家庭分離,互不干涉。但,華人大多數剛成家的人,都還是與原來的大家庭有著強力的紐帶關係的。丈夫或妻子都不能組建新的家庭秩序,而是把原來的家庭秩序帶入到新家庭中。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