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青筋越多,說明身體越.....
◎網路分享文章
在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比較瘦的人,他們的四肢暴露出一條條可怕的青筋,所以人們就認為是這個人缺少脂肪才導致身體的筋暴露出體外。
青筋是比較靠近皮膚的靜脈,當運動時,血管血流量增加,就會變粗,變得明顯,這個過程俗稱為「冒青筋」;像這種因為運動或進行勞力工作時靜脈血管變粗的現象,並不需要擔心。然而,如果是在靜態時皮膚冒出明顯的血管青色條紋、或是血管明顯浮出,有些人會覺得不太好看,而網路也傳言某些部位冒青筋代表內臟有毛病,如此一來更讓人介意。到底冒青筋意味著什麼呢?
事實上,暴露出體外的這一條條的東西並不是筋,它們是人體內廢物積滯過多的產物。
根據外媒《Bright Side》報導,皮膚表面浮出青筋有幾個常見的自然因素:
年齡:隨著年紀變大,皮下脂肪層會越來越薄,所以年紀大了手、腳和其他身體部位比較容易浮現青筋。
天生因素:有些人的靜脈天生就很貼近皮膚表面,因而會冒出青筋。
懷孕:懷孕時血液容量會高出許多,導致靜脈血管容易浮現。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血管有靜脈和動脈之分,人體通過動脈把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通過靜脈把血液回收到心臟。當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壓力增高時,青筋常常在人體表面出現凸起、曲張、扭曲變色等反映狀。
如果身體中有各種淤血、痰濕、熱毒、積滯等生理廢物不能排出體外,就會導致全身各個系統都發生障礙。此時在臉部、腹部、腳部,特別在手掌和手背的青筋就非常明顯。
所以,青筋就是人體的積滯。身體內的廢物積滯越多,青筋就越明顯。一般幾天不通便的人,青筋就特別明顯。
事實上,根據青筋的分佈,我們還可以判斷出不同的病情。
胸腹部青筋
(1)胸腹部有青筋,應注意乳腺增生。
(2)如果腹部這個地方有青筋且比較暴突,即俗話說的「青筋過肚」。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積滯,一般是肝硬化的標誌。
手部青筋
手背青筋暗示著腰背部有積滯,容易導致腰肌勞損,疲勞乏力。常見現象有腰酸背痛,甚至出現肌肉緊張、硬結節。
(1)手指青筋
小孩手指青筋,提示腸胃積滯消化不良。
成人手指青筋,不但提示消化系統有問題,還反映了頭部血管微循環障礙,腦血管供血不足,頭部不適,嚴重者會出現頭暈、頭痛、中風潛伏等。
(2)手掌青筋
手掌到處可見青筋,表示胃腸積滯,血脂高,血黏稠,血壓高,血液酸性高,含氧量低,血液容易凝聚積滯,容易出現頭暈、頭痛、疲倦乏力、身體虛弱等。
頸部、手腕橫紋處冒青筋恐是心肺出問題
頸部皮膚較薄、血管容易浮出,因此脖子冒青筋特別容易發現,而這個現象是否代表著什麼健康狀況呢?陳玠宇醫師在《1600ㄟ播新聞尚健康》節目中表示,如果發現脖子的青筋特別浮出,而且青筋會隨呼吸頻率搏動,可能反應著血液回流受阻的狀況,而血液回流受阻可能是心臟衰竭造成的,或是肺部腫瘤壓迫到上腔靜脈所導致。
醫師表示,頸部浮現青筋的現象比較容易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尤其是他們躺下來的時候特別明顯,如果當他們坐起時青筋鼓脹的現象仍沒有消退,最好要請他們就醫做檢查。
除了頸部青筋表示心臟方面的問題,手橫紋處出現青筋,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也可能反應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陳峙嘉中醫師在《媽媽好神》中指出,手腕橫紋處與心經、心包經有關;如果內關穴(橫紋處中間下方3根手指粗的位置,反應心、胸、胃等部位)出現青筋,或顏色變青、變黑,或是按壓時會痛,可能代表心臟出了毛病。
不過陳醫師強調,手部出力血流量會增加,血管會相應變粗、手腕橫紋處冒出青筋是正常的,要觀察的是靜態時會否冒出青筋;即便靜態時出現青筋,也不用過度擔心,要觀察有沒有合併胸悶、心悸、失眠、左肩疼痛等症狀,如果有的話就要注意一下心臟方面的疾病。
頭部青筋
(1)當太陽穴青筋凸起時,往往提示頭暈、頭痛;當太陽穴青筋凸起、扭曲時,表示腦動脈硬化;紫黑時,則容易中風。
(2)鼻樑有青筋,提示腸胃積滯,容易胃痛、腹脹、消化不良、大便不利,提示:如果是紫色時,則情況更加嚴重。
(3)嘴角腮下有青筋,往往提示婦科疾病,帶下濕重,疲倦乏力,腰膝酸軟,下肢風濕。
鼻樑冒青筋竟心肌梗塞!
中醫師:可依臉部青筋、膚色觀察身體健康
有些人臉上也會浮出青色的血管,或是看起比較暗沉、發黑,看起來不太美觀;事實上問題可能比不美觀更嚴重。中醫師陳峙嘉在《媽媽好神》節目中分享,臉上冒青筋依部位的不同代表著不同的警訊。
山根(鼻樑):情緒差、沒釋放壓力;要小心肝臟疾病。
《媽媽好神》現場來賓分享案例,有位阿姨鼻樑部位出現青筋後,不久就心肌梗塞過世。陳醫師指出:「山根與心、肝有關聯性,鼻樑最凹下去的地方代表心、往下稍微凸起來的地方代表肝,如果這些部位出現青色或暗黑色代表心肝循環出現問題。」如果老人家平時喜歡喝悶酒,反應肝經的地方就容易出問題;再嚴重一點,鼻樑最凹的地方出現黑色,代表心血管已經瘀住了,心血管循環比較不好,猝死風險較高。
鼻頭、鼻翼:經常腹瀉、或一緊張就會腹瀉;要小心腸胃虛弱。
山根再往下一點是鼻頭、鼻翼,鼻頭偏向反應「脾」、鼻翼偏向反應「胃」;這些地方出現反應的人一緊張就容易拉肚子。
下巴:經期要來不來、經期時會悶痛;要小心子宮肌瘤。
陳醫師表示:「嘴巴以下大概都與婦科比較有關。」所以有些人月經前可能容易下巴冒痘痘;或是有些人下巴的部位比較暗沉,都可能代表著子宮的部分比較「瘀」,下巴部位比較暗沉的人可以進一步觀經血顏色是不是顏色較深,或是經血的血塊很多,都代表婦科部位的循環不太好。
臉外側(顴骨的部位):經常憋尿;要小心腎臟功能問題。
顴骨的部位偏向反應腎,如果這個部位烏雲罩頂,代表腎功能比較弱一點。
下肢青筋
圖:全民健康基金會
一般來說,腳部出現明顯青筋比較可能是靜脈曲張等問題,若情形太過嚴重可能會造成血栓而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而猝死,要特別小心。
(1)膝部青筋提示膝關節腫大、風濕性關節炎。
(2)小腿有青筋多是靜脈曲張,此病嚴重者往往發生腰腿疾病、風濕關節痛。
心血管外科醫師甘宗本在《媽媽好神》節目中指出,10個反應青筋問題的病患有9個是為了腳部的青筋,少部分的人會反應手部出現青筋的問題,通常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雙手舉高一段時間青筋沒有消退,可能是血液回流有問題,比如心臟三尖瓣閉鎖不全;另外,如果只有單手出現青筋或手腫,則可能是單側的淋巴結出問題,若以女性來講,則可能是乳房方面出問題。
台灣有10~20%男性,以及25~33%女性有靜脈曲張問題,且許多人以為只是外表不好看而不以為意。但其實,靜脈曲張患者罹患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是健康者的5.3倍、發生肺栓塞以及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約為1.72倍,甚至可能造成潰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截肢等。
日本專業醫師推薦了一個簡單方法,走路時注意步行幅度,就可能幫助提高小腿肌肉幫浦作用,使血液更容易回流心臟,而可能有預防改善靜脈曲張的效果!
久站久坐、小腿肌肉衰弱恐降低幫浦作用,引發靜脈曲張
日本靜脈學會名譽會長星野俊一表示,人體血液會從心臟輸出到身體各角落,再從靜脈回流心臟,然而下肢靜脈離心臟很遠,同時受到重力影響,較難流回心臟,需要靠小腿肌肉的肌肉輔助,進行類似「幫浦」的作用使血液回流。而現代人經常久站或久坐,容易讓小腿肌肉衰弱,使幫浦作用減弱,讓靜脈血液停留在腳部,造成水腫。
而當時間一久,水腫問題慢性化,就可能發展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如果再繼續惡化,可能會使防止血液逆流的靜脈瓣膜受損,使血液容易聚積在靜脈,引發靜脈曲張問題。
對此,日本「NPO法人日本病巢疾患研究會」副理事長、MIRAI診所院長今井一彰建議,走路時每一步的幅度如果縮小,在同樣的步行距離之下能夠提高步行步數,同時也能自然地充分運動雙腳腳趾,有助活動小腿肌肉、提高小腿的肌肉幫浦作用,使下半身血液能更有效率回流心臟,具備預防抽筋、改善水腫、靜脈曲張問題的效果。
日本北青山D診所院長阿保義久也表示,透過運動來讓小腿、大腿肌肉得到充分鍛鍊,足夠的肌力能增加腿部的肌肉幫浦作用,可能有預防、改善靜脈曲張的效果。
今井一彰強調,無論年紀,都有可能透過這個方法來改善,他曾有一名70幾歲患者B女士有靜脈曲張問題,不只是在小腿後方,就連小腿前部也有血管浮出,在透過這個方法健走4個月後,原本明顯的血管隆起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
縮小步幅可望幫助改善靜脈曲張
只要在健走時以原來的一半步幅(女性約30~40cm)行走,並注意活用腳趾頭的力量即可。每天走的步數不限,但起初應量力而為,再漸漸增加步行步數。
圖:Heho健康
總之,人體任何地方出現青筋,不但影響外表美觀,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身體廢物積滯。
要讓青筋消失,關鍵是平時要學會給身體排毒。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如果把各種毒素轉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的進程,怎麼排毒最好呢?
養肝就是養命
讓身體「肝」淨的四大法寶。
1、李時珍推薦排肝毒食療方:菠菜豬血湯。
2、平肝散瘀、解毒抑菌,食醋為佳。
3、提高肝臟抗毒素能力,枸杞不能少。
4、按壓肝臟排毒要穴。
要穴指的是太沖穴,方位在足背榜首、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窪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受到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要兩隻腳替換按壓。
◎來源:網絡 / 早安健康 等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