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好奇心,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網路分享文章

朗達·拜恩( Rhonda Byrne1945826~,是一位澳大利亞人,以其思想著作《秘密》(The Secret)而知名。該書售出400萬份。2007年被時代雜誌列為影響世界100人之一)在《力量》中寫道:「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磁場環繞,無論你在何處,磁場都會跟著你,而你的磁也吸引著磁場相同的人和事。」

你有什麼樣的磁場,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

 

一、情緒的正負決定一生的命數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湖畔大學學員向阿里巴巴永久合夥人蔡崇信《註》提問:「過去這麼多年,最讓你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註》: 蔡崇信,台裔加拿大人,出生於臺北市,移民美國,擁有雙重國籍。現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和美國NBA布魯克林籃網老闆。

 

他的回答大意是:「你是問難過的事情,還是難處理的?好像沒什麼難過的事,倒是經歷了一些難處理的事……」

仔細琢磨這句話:沒有難過的,沒有抱怨的,所有的事情,如果發生了,只是冷靜地面對,最多是難處理而已,不會有太大的情緒起伏。

的確。90%的溝通問題,都是情緒問題。

 

s1.jp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而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真的是會傳染的。和負面磁場的人在一起,他們身上堆積的「情緒垃圾」,會彙聚成一個情緒黑洞,相處久了,甚至會吞噬掉我們的正能量。

而和正面磁場的人相處,即便遇到不如意的事,他們也會積極樂觀,相處時間長了,我們整個人也會變得自信陽光。我們身邊的磁場能量,會受到人際交往的影響。

 

二、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平凡的世界》書裡寫道:「一個人的思想還沒有強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時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託另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也許有一天,學生會變成自己老師的老師(這是常常會有的),但人在壯大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求得當時比自己的認識更高明的指教。」

與你最近的十個人,就是你的群組。

一個人認識的人再多,交往最頻繁的也不過十個。

除去至親好友,真正能互相幫助和影響的,都是那些與你有著密切關聯的人。

 

s2.jp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人為什麼會失去靈氣?正如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譯文: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

 

人的本能會隨著身邊人的行動而跟著行動,所以,如果你無法做到自律,最好找一個適合你的群組。

要有更好的群組圈子,先成為更好的人。

《秘密》中有句話:一個人身邊的一切,都是由他內心的想法和特質吸引而來。

就像畫家竹久夢二說的:「總是掛在嘴上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人總是很容易被自己說出的話所催眠,我多怕你總是掛在嘴上的許多抱怨,將會成為你所有的人生。」

 

三、發出愛,才能吸引愛

羅曼羅蘭說:「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縱觀人間美好無數,唯有善意和愛不可辜負。善良,就像是一場輪迴,生命中你所付出的善意與愛,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有這樣一句臺詞:「善良從來都不是為了什麼回報,而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

善良自有心知,人好不好,一時看不出來,時間長了,真相自會大白。你對別人的好和善意,最後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s3.jp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世間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吸引力。如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你付出的善意,也會在你身邊彙聚一個磁場,吸引到生活裡更多的愛。

與人為善,則福氣自來。

 

 

《好奇心,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好奇心,對人的發展有多重要?

好奇心這個東西,看似無用,但潛移默化的會影響你整個人的思想。思想一變,行動就變,行動一變,習慣就變,習慣一變,性格就變,性格一變,命運就變。

這裡的機會少一點點,那裡的見識少一點點,朋友少一點點,日積月累,最終會形成巨大的人生鴻溝。

一個人是不是有意思,是否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觀察:

 

永遠只聊自己喜歡的話題

最能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意思的,是通過觀察話題的多樣性。

和有些人聊天,是聊不出什麼新東西的,要麼永遠在抱怨工作或者伴侶,要麼永遠在糾結一些講了幾百遍的陳年芝麻爛穀子。和這種人尬聊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因為他的世界就只有那一畝三分地。

這其實還反映了這人的話題和知識儲備極為貧乏,貧乏到不足以支撐一段開拓性的對話。人的話題儲備,是通過好奇心在幾十年中逐漸積累的,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和這種人生活就是一場漫長的牢獄。

 

s4.jp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你懂這有啥用?」

注意觀察一個人的口頭禪是不是「所以又怎樣呢?」、「你懂這有啥用?」、「我說的話,你懂嗎?」、「…so?」。

「我在學西班牙語」~~「你學了能幹嘛?」

「我最近在研究台灣建築史」~~「所以呢,你研究這有啥用?」

這些話是聊天的大殺器,足以掐滅掉任何有意思的火花。

一旦以「有用」與否作為學習的唯一動機,分分鐘扼殺掉對新知的全部興趣。

好奇心強的人會廣泛涉獵大量「無用」的技能~~調酒、野外求生、手工。

這說明這個人對知識的索取無太多功利性。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對所有「無用」的東西非常排斥,視為浪費時間。

因為好奇心不足,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動機,去學無用的東西,和這種人生活在一起,你的興趣廣泛度會被打擊和壓縮,逐漸成為一個無趣而「有用」的人。

 

s5.jp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不看書,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

你不妨在身邊做個調查,問下周圍人最近一次買書是什麼時候?再讓被調查的人報出一本最近看完的書的書名。結果肯定不會有意外:能堅持長期買書看書的人,是人群中的極少數。

而絕大部分人,自從離開校園後就徹底不再看書了,一本也不再看。所謂求知慾,其實和好奇心是一體兩面。缺乏對未知的好奇,自然也就無法從探尋未知中找出趣味來。因而大部分人的學習階段對於整個人生來說非常短暫,一旦離開校園後就完全停止了學習。

而愛買書愛看書的人,往往都是多少能從讀書中尋到一點趣味來的人,和前一種人本質上就不是一個物種,三觀也不會非常一致。

 

對「人」沒有強烈的好奇心

你身邊是不是總有一種人,不管是和計程車司機、菜市場賣菜的阿桑、還是旅途認識的人都能夠很輕易的建立聯繫,侃侃而談。而這種聯繫的建立,源於對陌生人的強烈的好奇心。

而另一種人,則完全不想瞭解別人,也很少和陌生人主動交談。接觸和你的階層千差萬別的人,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是最低成本的鄉野搜尋研究。

 

永遠只點自己吃過的菜

吃飯從來不是小事,很多人嚴重低估了飲食習慣和口味對一段長期關係的重要性。

要知道,吃什麼或不吃什麼這種事情,其重要性對人類來說足以掀起無數次戰爭。飲食口味至少反應了三件事:原生家庭打下的貧富烙印,對既有習慣的保守程度,對新事物的嘗試意願。

從來只點自己吃過的菜,這只是一個表現,更深刻的原因是他們內心深處拒絕任何改變,是堅韌而保守的人。

和這類人交往是很疲憊的,因為你永遠要去迎合他的習慣,而他不會為你做出任何改變和調整。

 

s6.pn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自我設限

有種人,通常不管待在哪個城市,也只會在住所半徑一公里的範圍內活動。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去遠方了。

歸根結底,旅行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是有收益和成本的。覺得收益大於成本的人會熱衷,覺得成本大於收益的人會排斥。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究慾,其實挺可憐的。

陷在一個地方而不移動,這本身就會加劇一個人的既有偏見,假以時日往往心態更趨保守和頑固。

 

編故事的能力為零

要知道什麼是腦洞大?所謂腦洞大的意思,就是能考慮到事件所有的可能性。

這反映了一個人聯想能力強,有發現事物間隱含的聯繫的能力。和這種天馬行空的人在一起非常好玩。

一旦你接觸過這種人,再去面對生活不懂得發現的人,必然是味同嚼蠟。

無趣的人有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腦洞小,無腦洞,所以只能被動接受別人的腦洞。

 

遲鈍,對環境變化敏感程度低

好奇心強的人對周圍世界有一個自動線上的雷達,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往往在這方面是有明顯劣勢的。

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改變非常不敏感,經常滿世界都開始流行一種新東西了,他們還一無所知。遲鈍是一種能力缺陷,說明了一個人生活的可能性和生命的豐富性,都非常有限。沒有好奇心,會讓你的資訊庫長期處於停止更新狀態,失去對生活的激情,最重要的是,它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錯過很多機會。

 

信服權威

缺乏好奇心的人在試錯這件事上,有著不可思議的小心翼翼,他們對「犯錯」這件事非常之恐懼。

他們對權威有一種先驗的盲從。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權威都是正確的。但一旦權威和他們出現了利益分歧,這些人反應過來的時間要比另一種人慢好幾拍。

好奇心強的特點,就是經常懷疑眾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他們這類人對已成定論的東西,沒有先入為主的傾向,所以對一切新事物都保持開放性的態度。

所以他們更難被權威帶進溝裡去,也更容易形成自身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對有好奇心的人來說,世界像個大遊樂場,永遠可以發現好玩的。

而沒有好奇心的人,他們進入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事物時,會拒絕、排斥,甚至恐懼,而不願意去探索、嘗試。只有找到也對新世界充滿求知慾的人,你們新資訊同步的頻率才能相仿。

和有好奇心的人在一起,才能真正的避免審美疲勞。

 

 插圖04.gif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b3.jpg - 2022年夏 日誌用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