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那一年我們的青春海岸
過了立冬日,天氣變得很不穩定,間歇性的雨滴不停,在家裡坐著,悶熱潮濕,時間仍然不聽使喚地流去,於是我渴望出離,雖然腳骨未癒,但想到的卻是黃金稻浪,說走就走的行腳,想到的是「洄瀾」。
花蓮,我成長的故鄉,彷彿也是青春的召喚。
人生是串起來的許多段的記憶,每段的記憶各有美麗、榮耀與錯誤、絕望,其中有一段有如少年維特的煩惱,忘不了的記憶叫做「高三」。
如果現在我們所面臨的那一堵暗黑的高牆,每天細數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叫做晚年;那年,我們迎接大學聯考的「高三」,正值青春年華,應該是洋溢著追趕跑跳碰的活力,但那段面臨大學聯考的窄門,也正沉重地壓迫高三學子埋頭苦讀的日子,卻又壓不住如詩如畫歡笑與燦爛的鮮活生命。
雖然每位花蓮中學的學子都會朗朗唱出郭子究老師膾炙人口的『回憶』歌曲,但是高中時期,彷彿沒有記住多少「回憶」,只是到了高三的階段知道有一個人生重大的任務,叫做「考大學」,沒有人會隨性地順其自然,而是自己懵懵懂懂地努力的投向無所知的未來,如今耳順過後,聽到『回憶』歌聲,那才是真正的回憶,不僅回憶郭子究老師的「啦啦啦」節拍,也回憶那段看海日子的青春夢。
高二乙班時,我坐在教室最邊的第六排,前面是華奮同學、祥進同學,後面是阿海同學、阿萬同學,坐最後面是阿忠同學,他也自稱是林排長。我記不起來高二做過什麼夢,也不記得有什麼鋪天蓋地的場景,但記得陳黎(膺文同學)在黑板上記錄距離大學聯考還有多少天,還被班導李英明老師笑說,「高二,還早咧」,意外的是名作家陳黎並沒有隨我們一同七月一日擠窄門,他提前甄選上了師大英文系,於是在我面臨聯考最難熬的最後三個月,他踢著涼鞋,輕爽爽地經常到我家串門子。
高二「乙班」到高三「二班」,我坐第二排倒數算來第二位,後面是番王(阿正同學),我的隔壁也就是第一排是阿芬仔(芳偉同學),他的後面也就是縮在第一排最後角落、不參加升旗的是吳章同學,番王的左手邊是喜歡吹牛的黑豬(順龍同學),芳偉同學的前面是堂賢同學,以前阿賢長得可愛,我們愛作弄他,他脾氣發起來,說改天要揍我們四個,當年大家年少輕狂,想來阿賢教授也退休了,不知還記仇否?
歷屆的高三教室都是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整排教室前方有廣大的草坪,隔著矮牆就是海岸路,雖然有象徵性的後校門門柱,但沒大門,大家都可以隨意進出,正所謂山門無鎖白雲封。學校用意除了最邊角的整排教室位置不會受到其他年級班的干擾外,同時也讓每位高三學子每天都能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偉大望斷天涯路的氣魄,想來現在我們都已經是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所謂當年的未來志向,眾裡尋他千百度,如今暮然回首,那人仍在海邊闌珊處。
大學聯考前,讀累了,到海邊T字形防波堤溜達散心。
1972年5月,花蓮港入口白燈塔前,站在T型防坡堤上留影。
昔日的花蓮中學。
我們大半都是住在市區,每天騎腳踏車上下課,課後也都呼朋引伴打球,下課到圖書館K書,晚上九時多,讀累了,幾位伙伴經常到我家聊天聽音樂,那個時候正流行一首英文歌曲,『rain and tears』,此歌至今四十多年依舊歷久不衰,到現在有時候不小心聽到這首歌曲時,立即會聯想到當年高三小子面臨聯考、面臨未來不知所措的心情。
晚間聚餐前,由阿海引路到我從來沒到過的中央山脈山腳下的石壁及水源地。
我們依然如此眷戀青春歲月,只有與共同走過一段青澀足跡的老同窗歡聚才能點滴心頭,因此,趁開車到花蓮歇腳準備南下花東縱谷之晚,承家榮同學聯繫不少老同窗在市郊餐館歡渡「回憶」的夜晚,換言之,也可說是熟年的盛宴,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待何時?复承花蓮地方金融大老偉兄的大力埋單,雖然窗外雨勢不止,但是我們的包廂仍然大口飲酒、歌聲沖天,非常感恩老同窗阿偉兄、我們花中同學會會長正隆兄及家榮兄。
誠如美學大師蔣勳所說,「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捨得在耳順前後逐一放下身心的榮耀、絕望,重新串起另一段的生命追夢,於是中老年後,一批批的老同窗如鮭魚返鄉,回到熟悉土生土長的老地方。
當晚,每位同窗彷彿回到當年幼齒年紀,無論是白酒、威士忌,大家喝得很high,能共同享受彼此的喜悅,老來瘋又有何不可?老同學相互捉弄,沒有商(官)場公關排場式的蒼白、濁流,該唱就唱,為何要矜持?持重的徐醫師放開心情說學逗唱、男女雙聲帶、又能品酒高下,日前又抓到竊賊,果真能當上德孚眾望的花中校友會長可真非易事。藝術超性格、穿著有品味的阿洲兄在群組鼓譟下也唱出天空藍色的「鬱悶」,音色裊裊,直達天聽,我感受到周遭老同學的熱情、活力與奔放,心中滿是感激,於是我也釋放自己,將最放任的肢體,用生命力唱出內心對美好夜晚的禮讚。
徐會長唱作俱佳。穿橘紅色外套者即為兩桌盛宴的金主-阿偉兄。(圖片來自家榮兄)
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只有在老同學面前才能深情款款地訴說…
阿海可以無限暢飲,也可以無限飆歌。
釋放自己歌唱的極大化。(圖片來自家榮兄)
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的阿來老班長專程從池上搭火車過來參加老同學聚會,不到兩小時後,他又搭20時的班車趕回池上,只為了老同窗的歡聚,不惜辛勞來回兩百多公里奔波。
穿白衣者即為老班長,從池上趕著過來,又趕著回去,令我感恩與讚嘆!
隔天,我將沿著花東縱谷一路南下往台東池上,家榮兄也將陪伴隨行,阿來班長說「池上稻田秋收已完割」,因此觀照黃金稻浪之景象只能留待2018,不過站在高台上遠眺完割後的殘留之美,無邊無際,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池上之夜,老同學再相聚,「五世修得同窗讀」,往事雲煙,把酒高歌,人生幾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