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池上
~~池上圳、初來橋、大觀亭、六十石山
從阿來的豪厝走回我所住的民宿,池上街道已少有行人,靜悄悄的,時間是22:30,街路旁的超商內音樂依然熱情蹦滋蹦滋,裡面的客椅盡是年輕的外來客,店內很吵雜,我與妻點了一杯咖啡,潤潤喉,窗外一片暗黑,只有紅綠燈更換的光射周遭的安寧,整條街道沒有霓虹燈彩的閃閃爍爍,戶外只有清新田野的味道,這就是池上的夜生活。
池上,我居住於獨棟民宿,外環白色木籬笆,頗幽靜,屋旁有小花園,園內老樹、花圃,大陽傘下坐椅,落英繽紛,跨過兩條馬路的空地就是超商及便當故事館,也無須向遙遠的山野尋覓,倚樹兀坐悠悠閑靜,眼前蒼穹夜空,高牆起伏的黑色山脈,就在眼前。
整晚在阿來厝的頂樓,邊飲白酒,邊享受卡拉OK,整層頂樓都是寬敞空間的木質地板,很舒適,阿來嫂說,「音響才剛重新更換,阿來愛唱歌」,在池上,可以不用看時間錶,走累了,就停下來休息,唱累了,就喝一口酒,到池上可以如此自在,又有在地阿來相伴,更是如魚得水。飆唱了整晚的歌,也不曉得喝了多少白酒,阿來也不在意我們喝多少,就是喝了又唱,唱了又喝,大白天的池上,我嚮往隨心所欲,沒料到池上的夜晚,仍然是那麼地可愛,這些絕對是超越美學大師蔣勳所寫的『池上日記』所描述的鄉野情,因為我感受到了在地的「野性」、老友的「真情」與酒後的「浪漫」,這是蔣大師或許尚未體會到的。
去年,我住到池上台九線旁的「日暉國際渡假村」,過馬路便是175公頃池上廣闊的稻田,渡假村入口旁分叉出另一條道路,兩旁都種植高大的樹木,宛如綠色隧道,我以為是私人宅地的專用馬路,也沒入內試探,沒料到阿來開著車就是從這條馬路直入,馬路到底右彎就是池上圳幹線,旁邊便是卑南溪,我們停在池上圳進水口魚梯,原本進水口常可見台灣原生淡水系溪流霸主鯝魚及何氏棘魞等魚群利用魚梯上溯洄游,但是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池上,當時的魚梯生態也全被沖毀,至今河水依然混濁,雖然我無緣見到魚群上溯洄游的壯觀場面,不過沿線綠化林木、開花的苦楝樹及景觀步道仍很讓我注目。
池上圳進水口魚梯,莫拉克颱風過後多年,河水依然混濁。
遠觀跨越山谷間的「初來橋」,過橋右轉便是南部橫貫公路起點。
沿著卑南溪邊的防汛道路,還意外發現有不少美麗且尚未收割的黃金稻田,遠處即可見層層山巒間跨越新武呂溪之「初來橋」,雖橋長僅870米,但是大橋位居兩列山脈河谷之間,鋼箱樑又塗鮮黃色更加光彩醒目,過橋後的村庄大半是布農族原住民部落,沿卑南溪河岸邊可以安靜觀照兩岸的青色山脈,也很適合慢步遊走,過去日本殖民時期,「初來部落」曾發生布農族的抗暴事件,阿來說,「初來,就是第一次來」,所以我們與橋頭剽悍的布農族英雄好漢雕像前留影表達敬意。從「初來橋」右轉上山,便是南部橫貫公路的起點,「下次再到利稻部落走走」,我告訴老妻說,距離上次我們拜訪利稻的時間大約也過了二十年。
初來橋,橋頭有原住民的太陽圖騰。
剽悍的布農族好漢雕像。
布農族抗日頭目彎弓射大鵰英姿。
山谷、稻田、清晨,是我的池上印象。
去年四月天乍亮,我從「日暉渡假村」漫步到池上遼闊的稻田,縱谷兩邊的山腰都被淡淡的雲霧環抱著,廣大翠綠的稻田上面瀰漫著氤氳之氣,不多時,東面的海岸山脈上空的陽光,逐次打亮了西邊的中央山脈,晨風,舞動綠色的稻浪,天光水影,沒有遊客的喧嘩感覺真好,當時,我向阿來說,「可惜此趟無法見著收成前的黃金稻浪」,但是去年十一月秋收沒來,今年六月原已安排池上住宿,但又因腿骨意外,折騰了大半年,總算於十一月再度來到池上,但還是沒遇上秋收前175公頃田地的黃金稻浪,也沒見著焚燒稻梗的熊熊烈火。
到來的時間太遲了,池上秋收已完割。
美麗的田野,遠端朵朵雲層下就是台東「都蘭山」。
與老妻再度造訪池上遼闊稻田前留影。
池上農田大小土地公廟,阿來如數家珍。
阿來開著車穿梭池上田間小徑內,如入無人之境,從到處遇到的小土地公廟到大土地公廟,阿來如數家珍地數著,廟前廟後的農舍是哪位老朋友,他又帶我們到焢土窯的農家「清河堂」,該堂已有百年歷史的古厝,屋主張義春先生也是阿來的好朋友,張先生向我們介紹如何製作焢土窯雞的過程,阿來幫我推介他們的農家古早大灶所煮出來好吃的米苔目及炒米粉,我站在這家堂前,右邊是廢棄豬舍改造成焢土窯及米苔目休閒體驗區,堂前是張先生的稻田,稻田前有十個土窯,他說「一次一起焢土窯雞」,很不簡單。
該日有團體預約,一個土窯夠十個人吃,現場只有張先生及老婆與助手三人便搞定十個焢土窯雞及配菜料理(含米苔目及炒米粉),張先生說「忙到沒有朋友再找我泡茶」,所以,想要來體驗農村的人文古風味,需要提前預約。
這就是「焢土窯」模具場景,共有十座,排成一列,面對遼闊的池上稻田。
阿來特別介紹這間「清河堂」,除了是古色古香的老厝,同時這間古厝原來自於花蓮富里鄉永豐村,當年先將以卡榫為主結構的房舍拆解後用牛車載運過來組建,因此「清河堂」也被稱為「移動的城堡」,與屋主張先生談話中,可以感受到這位熱情客家鄉親吃苦樂天與耐勞知命的樂活人生。
這棟便是張家『清河堂』,也就是被稱為「移動的城堡」。
張家「清河堂」正前方就是寬闊的百頃稻田,中央山脈彷彿就在眼前,我再度登上距離地面六米高的浮圳「大觀亭」觀景台,一望無際的遼闊視野,伯朗大道與天堂路騎腳踏車的人群一覽無遺,雖然已是二度光臨此亭,但是心中猶然震撼,亭上可聽到強烈風拍的聲音,也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阿來在遠端涼亭向我們拍照時,我聽不到他的聲音,但我可以聽到浮圳潺潺流水的聲音。眺望完整的175公頃稻田,可以想像秋收前,大風吹起,整面巨型黃金稻浪的場面,稻穗之間的談話,風神與稻穗之間的對話,應該非常動人,令人驚嘆,可惜我登斯樓也,平整稻田幾乎都已收割,留下的是焚燒後的橫豎不一焦後的稻梗,蔣勳大師形容燒田後的墨痕跡,比起顏真卿的墨寶還能讓他感動。我更想像到如果遇到飄雨時,那麼大觀亭就是一座「聽雨樓」,遼闊的雨點打在稻田上,雲霧壟罩在朦朧的無際,應該是絲絲入扣足以形容。
遼闊的稻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未成熟前的池上大稻田。
燒田後的墨痕跡猶在,平闊的稻田中央,存在一株老樹,引我留意。
這株老樹很孤獨地站立在遼闊的田地上,平日共同相處的稻穗兄弟都已經昇華了,只見它形單影隻。
遼闊的池上175公頃稻田影片
我在富里與池上幾日的悠遊,感覺土地與人的關係非常親近,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賴以為生的農夫則習以為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感覺不到有什麼不同,顯然我們住在都會裡,幾乎都是住在半空中的閣樓內,人與人之間不僅有距離,還很冷漠,夏季時開著空調緊閉著門窗,與大自然隔絕,冬季時冷颼的寒流,我們又再緊閉著門窗,再次與大自然切割,所以能夠到鄉間來感受到純樸與寧靜,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在池上風拍的時候,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09年池上秋收,有人將鋼琴搬到田中央演奏,13年雲門舞集在秋收的稻田演出「稻禾」,近幾年都有歌手在田中央唱給稻子聽。阿來更進一步地說,他不希望有花東高速公路的建設來擾亂池上的自然與人文生態,「富里與池上應該整合成一個自然共同願景」,顯然土生土長的阿來已經完全融入故鄉內的生命力核心。
四十年後,再喜相逢的高中阿來老班長。背後是遼闊收割後的池上稻田。
阿來,是我高中時候的老班長,人緣極佳,我們在池上、富里短暫的三天兩夜,阿來忙於工作,卻也全程陪著我們在池上繞遍了大山小丘、大河小圳,陪伴我們的途中,還不時手機遙控著行銷下單的支配,他的臉龐永遠就是帶著笑容,阿來嫂說,「他對每個人都是這樣」,平凡的生活中,一抹微笑就是一道陽光。
他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律系,三十多年前由於家裡突逢逆境,使他不顧一切返鄉處理,而後便在池上自力更生、茁壯成家,長期的在地耕耘,儼然已成了池上八千多人口的地方大老。美學大師蔣勳出版了一本『池上日記』,敘述駐村池上的心意轉念,書內有提及幾位老農與外地移民的年輕小伙子如何在池上生根的小故事,如果蔣大師提前可以認識到早在三十多年前的這位知識份子能夠勇於下鄉,遠離台北,幫助家人也幫助自己立足,相信蔣大師當下會更加感動。
當年阿來兄返鄉也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也可以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功德,上天賜給池上人無以倫比的天籟山水,上天也賜給池上農作天下成名的機會,上天更賜給阿來一位很有默契的愛妻,也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他說,愛妻是「做夢夢到的」。
阿來嫂善於手工編織,閒暇時用花布自製了一小口袋,可以裝小量的池上米,非常可愛,當作伴手禮是非常有意思的小禮物。我老妻一看到擺在店內的小口米袋,就愛不釋手,離開池上前一下子買了五個不同花色的作品。我認為阿來嫂可以將此創意商品使力,絕對可以造成池上米另一類的小旋風,池上米雖然遠近馳名,但是觀光客無法搬動大袋的池上米回去,所以只能用池上便當來吸引觀光客,那麼小可愛口袋式的小池上米當作是到池上的伴手禮,絕對是一個池上優質誘因,勿庸置疑。
阿來嫂用花布製成的可愛小口米袋,內裝池上優質米,使用後,口袋可做其他小物裝置,很巧思,可當作池上伴手禮,大方又實用。
當老同窗都逐漸告老退隱山林之際,阿來說,還要工作到八十歲,我為他鼓掌並為他祝福。
離開池上,回頭走花東九號公路北返,途經富里鄉竹田村,老妻說很嚮往六十石山田野如畫的景緻,於是我再度右轉蜿蜒開上八百米高的六十石山,這是我五年後再度驚鴻一瞥六十石山「小瑞士」,今年花東之行,沒遇上池上近兩百公頃稻田之黃金浪海,也沒遇上六十石山三百公頃金針花海季節,但是季節過後前來六十石山小瑞士,遊客稀疏,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難見人影,只見足跡,更能體會清幽迷人的風采,我站在景觀台上居高臨下,心情沒有池上「大觀亭」賞翠綠田野的悠悠揚揚,而是落花無言,人澹如菊的淡雅。我想到阿來所說的富里與池上的共同願景,但我深信北上玉里、富里,南往關山、鹿野,都是在田野旅遊中難以忘懷的深情享受。
五年前景緻依舊,只是沿途民宿似乎多了許多。
我與阿來同窗別離四十年後才再相遇,也因為有如此的機緣,我才能有如此的池上深度慢活之遊,品嚐池上悠閑滋味,1998年春節前,我與番王兩家人開車路過富里路段,發現廣大農田長滿金黃色的油麻菜籽,好動人,我們全家下車到田埂旁拍照留念,如今,富里與池上的油麻菜花的季節又將來臨,從台北到池上有300公里之遙,普悠瑪直達車只要三個小時多,池上,你,去了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