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海,無論春夏秋冬。
從我家跨過紗帽山與陽明山就到了金山海邊,無論是陽光普照,或是綿綿細雨的日子。
開車走陽金公路,晴日時沿路蟬叫聲不停,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打開上下車窗,自然山風讓人神怡,若於雨天路過,則我會放慢車速感受煙雨矇矓的草山氣氛,尤其於冬季寒雨,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有時會遇到有單人單騎幽閒上山,彷彿看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感受。
穿過草山,直下就到了金山海邊,看山與看海就在一線間,陽光或者陰雨天看海,也是不同的體悟。
平常我到了金山海邊都是中午時分,坐在海濱的餐館看遠方的海上顏色,倦了,就打個盹兒。
晴朗時,遠處白帆點點,小舟清似一鷗飛,眺望左首的基隆嶼與右邊野柳的長岬及九份的山屋,山一帶,海一派,海水白雲常自在。眼前是一片海藍,稍遠是蔚藍,近海是灰藍,敞開的心胸,一望無際。
近黃昏,車輛愈多,停車也滿,海岸邊咖啡車旁的大遮陽傘下的雅座也滿座,沒有陽光時候,我們會到海邊,叫杯咖啡坐看黃昏海景,天空飄著數朵朵浮雲,上下沉潛點綴其間,有如一幅靜謐水波,岸邊海浪陣陣湧來流去,沒有沙灘只有岩石。
遠處海空一條線平直,平直線或有點點漁舟反射出白光,近黃昏遠處一線天已近灰暗,岬角與山逐漸模糊,黑雲逐一低垂,黑幕與海面間透出淡淡的日光,白雲相伴些許灰雲,雲層下的暮光斜照在海面如金黃色。
站在岸邊,多艘的小漁船都會不約而同的集結在眼前來往穿梭,每每都會回想很久以前的黃昏,我曾與友朋在萬里沙灘一同「牽罟」捕魚,別有一番刻骨銘心的趣味。
下雨天,往來遊客就少了許多,我們就坐在海濱餐廳的洋台上看海在滴水,海上就是一片濛濛,已分不清是遠方或近海,由於一望水氣紛飛,自是閒愁閒恨一番新,也是一種心情。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我尤認為下雨天卻是最適合,年輕時候我的主管就常言「下雨天,就是喝酒天」,喝醉時倒頭便睡,何其脫俗。但是雨天能看山看海,更有它的味道。
每次不分寒暑到金山海邊,景色依舊,但是看著潮汐初一、十五不一樣,人生際運也是與大自然契合,沒有絕對的好運勢或絕對的歹命,有的人運勢好到總統大位已如「桌上的ㄋ一ˊ柑」,但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卻是一場無言的空笑夢,時來逆轉,總有一個難纏的狀況,讓當事者扼腕,縱使憤怒的不接受,那也難脫放不下之譏。
一望無際的大海,有時波濤洶湧,有時風平浪靜,幾萬年一直如此,何嘗有過怨言?晴朗的天空或陰霾的煙雨,都是戴上面具的假象,許多人喜歡說「退一步則海闊天空」,多年在海邊流連,我還沒見到過海上有「孤舟蓑笠翁,獨釣海上花」的畫面。
***********************************************
除金山往返外,很難得跨過基隆往鼻頭角方向行走,不過要往宜蘭踏青,如果不趕時間,我還是認為走東北角濱海公路比較有其愜意。
以往經常是路過,但偶而在特定的景點瀏覽,有時也會遇到賞心悅目的體驗。
龍洞南口四季灣海洋公園,是近日刻意入內參訪,雖說內部設施非常人工化,但是能將海水作一隔離成游泳池,又能於岸邊烤肉,也是很適合家庭的親子活動。
從萬里到龍洞沿岸,可以看到許多風化石、南雅奇岩與海蝕地形,停下腳步駐足,可以發現大自然的造物奧妙,灣岬羅列,奇石嶙峋,尤其「製造台灣」島的古老過程,讓人驚艷。
途中遇到一位身材苗條的老嫗,趁烈暑且浪靜時分每日浮潛於海底採石花(如圖示) ,我問她,為何不需要氧氣筒?這位已73高齡的「老大人」說,她從13歲就從事這份工作,每次下海約一小時採集約十來斤的石花,但經連兩日曬六次僅能得三、四斤,每斤250元,風平浪靜的天數,每日也只能獲得約一千元的收入,浪大就沒有工作機會,冬季更只能採集海菜,可惜她沒有石花現貨可以出售。
附近有幾位全副潛水裝備年輕人在玩浮潛,再看這位老嫗又準備下海為生活奔波,讓我興起莫名感動。唉,看天吃飯的辛苦討海人。
註:圖片附於「看海的日子(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