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菁桐的日子

 

   兩年前,我曾到菁桐村回憶過去種種,但沒寫下心情感念;如今,再次造訪菁桐村,看到這兩年期間的改變不少,不知覺中又引起我對過去的追憶。



   很難想像35年前,我曾在平溪鄉菁桐村台陽鑛業公司「青桐礦場」服務過半年,當年的山中傳奇與今天的現況到底有什麼樣的改變。


   故事的開端,菁桐火車站正對面通往已廢坑的「石底礦場」石階旁有一個說明牌看板,它敘述著一段歷史,『你正踩在一片改變台灣命運的土地上。民國七年(1918)台北炭礦株式會社(台陽鑛業前身)進入平溪開發煤礦,直至民國六十年代。台陽公司位於菁桐地區的石底煤礦,為台灣開採最久、產量最豐及規模最大的礦區,礦盛時期,由此產生的石底炭被列為品質最優,且其產量一直全台第一,足以代表台灣產煤,故被稱為「台灣煤」,對台灣經濟發展及邁向工業化扮演關鍵的角色。』



   話說1977年冬,我應徵台陽鑛業,記得當時通過筆試而面談時,面試主管七位,老董事長顏欽賢坐中央,他僅用台語問我一個問題,「你會不會喝酒?」



   一直到今天,我都還記得當時面試老董事長的表情,他是很嚴肅的在問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我頭腦一陣旋轉,能喝?不會喝?不喜歡喝?事前我也不知道台陽鑛業的企業文化如何?有酒文化?還是禁忌?只知道台陽鑛業是一家自日治時代就存在的老企業,當下只好不加思索地回答說,



   「喝酒,是我的專長;但不是我的嗜好。」



   沒想到老董事長面露微笑說,「少年郎會喝酒,就表示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我才要。」



   於是我進入了台陽鑛業公司,並到各礦場(文山、新平溪及青桐)見習一個月後,被分發到菁桐村「青桐煤礦」總務課勞務系與儲運系在職見習五個月,半年合格試用,正式外派中和南勢角火車站「文山煤礦」儲運場擔當管理者,1979年夏調回信義路二段總公司服務。



   隔年某日,我擔任主辦會計期間,在一次老董事長難得出席的會議中,陰錯巧緣老董事長注意到我,會後竟特意指派我到他身邊兼任「秘書」的工作;自始即經常隨侍在老董事長身邊耳提面命,因此我對老董事長言行舉止與判斷決策的果斷力,對於我日後擔任高階主管下決斷時有很大的啟發性。雖然與他相處的時間並沒很長,但是對於他遇事對周遭人事物的細膩處置,也一直留給我非常深刻的體會與印象。



   台陽鑛業,是典型日本式管理的經營作風,很重視企業倫理,顏欽賢老董事長治事甚為嚴謹,閱讀公文尤其仔細,1980年第二次能源危機未歇,我曾上呈一份分析油電上漲對本企業之影響的報告書,沒想到老董事長從頭到尾看完,並且在報告案頭上親自簽名並書寫「拜閱」兩字,再蓋上他隨身個人的私印,在當時公司上下公文流程很少見到老董事長是如此地慎重過,讓我當年才二十多歲的少年郎欣慰萬分,我的主管都過來跟我讚喜,因為平日老董事長對於各級主管的公文都非常嚴肅處理,若過程處理不當時;連高階主管、甚至擔任總經理的大公子都常挨頓罵,惟在我受教老董事長期間,從未被疾言厲色過,反而在私下經常鼓勵我,年輕人要多「勉強、勉強」(:日語漢字:意為多學習之意)



      1984年春我離開台陽,回顧我工作生涯所接觸過的「董事長們」,唯有台灣著名的「鑛業鉅子」顏欽賢老董事長是我最敬仰的企業家,惟他受腎病所苦四年,1983年不幸往生(享年82)後,台陽企業集團也如江河日下,一厥不振,一個百年歷史的台陽鑛業如今仍然安在,只是風光不再,當年的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在顏欽賢主持下開展鴻圖,如今第三代台陽公司委屈在新生南路與和平東路間的大樓內收取租金度日,掌門者並由老二顏惠忠再交接給老六顏惠哲主持,但有價值的房產已賣,有價值的產業(台北客運)也賣,目前約只剩九份地區的大片土地,「台陽公司」已無力再如顏欽賢老董事長的魄力,更無經略之人才與強有力的幕僚群,雖資金尚稱穩當,但念茲在茲,惟技窮得只剩下閒錢而已,到第四代來臨時,也許大家分分家產,最後「台陽公司」落到「莎喲那啦」,留下模糊歷史記憶而已,頗令人感傷。



   走在菁桐村所謂的老街,當年我見習的儲運辦公室也尋不著,現在已翻建成冰店,事實上,整條所謂的「老街」大半不老,已改建做生意居多,平溪線五彩繽紛的小火車運來一批懷舊的遊客,同時又將蜻蜓點水的遊客載走,他們到這個地方是要來看什麼?體會什麼?既使有提供民宿的日式老宿舍,除了榻榻米的霉味,又能聞到什麼?對於百年的老村落及石底與青桐煤礦遺址倘沒有適當的規劃、維護與保存,就像是當年的台陽鑛業一樣,一代不如一代,無情的時間終究會將菁桐老舊文化連根剷除。



   穿過鐵道,往小山丘的石階走到1975年已封坑撤採的「石底大斜坑」,但礦坑遺址幾乎沉淪在一片荒煙漫草堆內,看不出這個礦場曾經是當年台灣最大煤礦。



   礦場邊的破敗屋樑遺址,原是台陽鑛業管轄北部三個礦場的「煤礦管理處」(簡稱:煤管處),不僅屋頂不見了,連整個遺址只留下柱子,我都已難以辨識這裡到底是不是我曾上過課的地方,不過門口的牆上我依稀記得掛有巡邏箱,當時1978年初「冬防」時期,輪值某晚必須與它部門課長一同巡邏整片礦場三次並簽到,但是與我搭配的課長要我自己走,於是在寒冷山區的冬天半夜,我必須抖著身子拿著手電筒從宿舍延著宿舍群間的小徑通過「台陽club」,整個老街靜悄悄,街道空無一人,山風冷颼,連狗都懶得吠,穿過鐵道後,走往山坡上「煤管處」辦公室門口的巡邏箱簽到,由於單獨一個人,平日又聽多了有關「石底大斜坑」許多的靈異傳奇,辦公室前面就是廢棄的「石底煤礦」坑口,陰森的山風,沙啞的枝葉聲,因此步伐緊張,心頭噗通的跳,於是胡亂地簽完名,趕緊又要到第二個簽到處,也就是青桐礦場辦公室門前,「青桐煤礦」坑口及辦公室位置,就是在過了「台陽club」旁水泥橋,右轉現今各民宿巷內最內面到底,由於我不想再回頭繞一大圈到「青桐煤礦」,只有延著「煤管處」原有的運煤鐵道走捷徑,但必須穿過一道破舊的運煤鐵軌橋,下面懸空有河流,在漆黑又寒冷的冬天三更半夜,一個人拎著手電筒就這樣小心翼翼地避免踏空;提心吊膽地走過去,再延著兩旁都是坑內棧木間的鐵道走往「青桐煤礦」辦公室前簽到;路途中,高過一個人頭的棧木堆另一邊突然聽到一聲咳嗽聲,當毛髮豎立的同時我大力喊叫一聲「是誰?」,對方也同時驚嚇到,兩支手電筒對照,原來是事務課的一位老職員也出來巡邏,唉,一個晚上走上一回,就已經讓我永生難以忘懷矣。



   延廢棄「煤管處」遺址往回走右手邊餐廳,就是當年規模不小的洗煤場及寬廣的堆煤場,但是當年洗煤場吵雜的機器聲都平靜了,換成了此起彼落「歡迎光臨」的招呼聲,寬闊的場地已看不出當時熱呼呼的洗煤輸送帶一條又一條的載送著汗水,發神的我坐在空調下的餐廳內,喝著的飲料不知是酸?還是苦?



   既到了菁桐,我也必須到「青桐煤礦」坑口懷舊頂禮,開礦於1957年,1988年台陽退出開採。當年我也曾到坑內見習,坑內有南北大斜坑,在南北交會的地方宛如相交會的捷運站,礦工群集,人聲、機器聲熱鬧非凡,往事種種歷歷在目,現今坑口已被磚頭堵住,坑口擺放不少雜七雜八的東西,並養了個水池,地主還在磚頭挖出一個洞放置抽風機,因為坑口非常涼爽,還好第二代地主王姓兄弟都已搬回祖地居住,並發展園藝及休閒餐飲事業,否則「青桐煤礦」將一如「石底煤礦」一樣,陷入荒野草莽中尋不著蹤跡,阿彌陀佛。



   到菁桐村懷舊,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受到維護與保留,輾轉易手的『台陽club』是重點的文化景點,經過新北市政府的支援與整修,除了廢礦場巡禮外,我認為這裡是菁桐村最值得懷舊的地方。



   門口所懸掛的「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招牌,事實上,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臺陽鑛業公司石底club』,簡稱『台陽club』。同時,『鑛』字非彼『礦』字,『台陽club』是提供給課長級以上或資深幹部單身宿舍及接待貴賓之用,倘有帶家眷者則住在日式傳統單棟或連棟宿舍,通往「青桐煤礦」沿路兩旁日式傳統建築都是家眷宿舍,不過大半都已遭拆除。雙菁公路旁一排矮房以前是礦工工寮,反而保存得很好當年我們新進人員到礦場見習初期,全部集中到最裡面的「北海道」宿舍群住宿,不過當年的「北海道」連棟宿舍群已全部被拆除不見影子。



   『台陽club』目前已交由函雅文化事業公司承攬管理。門票每人$150元,必須脫鞋穿襪入內,謝絕帶小孩,入內的遊客可選擇當年宿舍日式拉門房間之一做為休憩之所,同時附帶供應下午茶與甜點



   在『台陽club』內,巧遇當天導覽解說黃怡明先生,也是函雅文化事業公司的執行長,我們相談甚歡,黃執行長很有心要將台灣的煤礦文化有系統的整理與發表,先前他也在「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建立起一套導覽SOP,並要我有空一定要去看看,我說走到「新平溪煤礦」太遠了,他說,當年台陽「新平溪煤礦」運煤的電氣小火車還在運作,不必用徒步方式。我聽了非常感動,因為「台陽鑛業」的歷史竟然無法自己建立,卻讓其自生自滅;所幸遇到有心者的接手,讓百年礦業文化不致於憑空消失,我很感謝黃怡明先生及其團隊,因為有他們,在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得到年輕時所服務過的「台陽鑛業」,並追憶出許多已遺忘的青澀時期的故事,去年我造訪猴硐,看到也是礦業世家的李姓家族保留「瑞三煤礦」的歷史不餘遺力,也成了當地的文化觀光景點,讓我著實佩服,同時也讓我感傷更多。



   台陽鑛業從盛到衰,一位礦務局朋友當年曾說,「台陽企業已成夕陽企業」,此一語道盡了台陽鑛業整個從興到衰的歷史,從日治時代台陽鑛業的輝煌到今日的蕭瑟,20117月台灣文獻館展出「百年風華台灣五大家族特展」,所謂的五大家族(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及高雄陳家)的基隆顏家是否能再創第二個百年風華?我想當天五大家族代表群集的同時,相信只有現任台陽掌門者顏老六心裡最為複雜。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菁桐村老街入口的一排花枝招展的商店,早期它就是台陽鑛業石底與青桐煤礦的「福利社」,柴鹽油米醬醋茶都有,宛如現代版的小型超市,內部編制還設有福利社系長一名,底下正式職員及雇員與臨時契工若干名,當年是菁桐村的市集中心,礦工家庭只要持有工資卡就可以到此購物,不用現金。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當菁桐老街被懷舊時,就開始流行許願卡,街角佈滿了許願卡,還得用入坑的運煤車頭與煤車來載,甚至滿到鐵軌對岸的大樹都滿掛著年輕人的天空願望。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鑛業石底與青桐礦場的洗煤場與卸煤區,當年我在青桐煤礦儲運股見習時,每日就是釘著一輛輛35噸的台鐵煤斗車進出裝煤然後運送到台電、台化、各水泥廠等公私企業客戶需要。現在洗煤場已換裝成餐廳,山腰的路樹也掛滿了年輕人及國外觀光遊客的許願卡。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這裡是另邊的堆煤場準備卸煤的區域,現在寬廣的堆煤場也成了室內與露天餐廳。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當年洗煤場吵雜的機器聲都平靜了,換成了此起彼落「歡迎光臨」的招呼聲,寬闊的場地已看不出當時熱呼呼的洗煤輸送帶一條又一條的載送著汗水,發神的我坐在空調下的餐廳,喝著的飲料不知是酸?還是苦?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菁桐村唯一不變的就是這座火車站,屋頂的青苔看穿了時空的歲月,彷彿我又看到當年站長呼喚我,幫忙在月台幾個石柱上寫上「菁桐站」大字,但現在只能尋找記憶,其餘的都已煙消雲散了。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家都喜歡單腳走在鐵軌上擺pose,兩三對穿著婚紗的準新娘也不例外,到處捕捉往日的情懷。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菁桐站對岸往廢坑石底煤礦的石階路標「總辦事處」,事實上,應該是「煤礦管理處」,簡稱煤管處,1977年台陽公司在行政體系下設「煤礦管理處」的「部」級單位,督導菁桐村的青桐煤礦、位於石碇的文山煤礦、十分寮的新平溪煤礦等三礦場,另新竹獅頭山下的新美煤礦已獨立為新美煤礦公司及石底煤礦已停採,所以不列入煤管處的轄區,編制設有主任及副主任,各礦長對主任負責。1979年隨各礦獨立為事業公司而廢止。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煤管處原址的破敗情景,想像不出當年的辦公環境,我也曾到此上過課。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不僅屋頂不見了,連整個遺址只留柱子,我都已難以辨識這裡到底是不是我曾見習過的地方。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濃密的樹林應猶在,只是屋殘破,人物竟非,屋前的運煤鐵軌仍清晰可見,並沒被剷除變賣。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這就是「石底大斜坑」,都已埋在荒煙蔓草間,兩年前的石底廢礦坑還不是這副光景,顯然新北市相關單位在重建與還原百年地方文化並不用心,過去種種可讓人緬懷,但現代種種讓人看起來更難過。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此為當年台灣最大煤礦—石底大斜坑。此坑開於日治大正八年(1919)五月,並於十年(1921)運炭鐵路(即今平溪鐵路)通車,隔年石底炭田出炭悉經鐵路運出。19754月封坑撤採。同樣是石底大斜坑,此圖是兩年前所拍攝,不僅整理得完好,同時指示牌也很清楚,新北市執政者在重現在地文化顯然不及格,我為市長朱立倫喊加油。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這是台陽鑛業石底煤礦當年盛況的縮影,宛如從時空鳥瞰「石底煤礦」的興盛、衰退、蕭條而走入歷史。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剛好遇到平溪線火車到站,五彩繽紛的小火車運來一批懷舊的遊客,同時又將蜻蜓點水的遊客載走,他們到這個地方是要看什麼?體會什麼?既使有提供民宿的日式老宿舍,除了榻榻米的霉味,又能聞到什麼?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這個地方同樣讓人心酸,此地原為台陽鑛業轉投資台陽工業公司於1975年成立石底廠,製造鐵管配件及銅基管子接頭供內外銷,惟於1987年受美國反傾銷影響,營運遭沉重打擊,1989年結束石底廠營運,1990年瑞芳廠亦同步停止營運,停工後轉成廢墟,當年與我熟識同世代的一批人目前不知何處去?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空蕩蕩的辦公室,只留下令人心酸的遺憾,「台陽鑛業」不僅金礦及煤礦業隨產能而身退,惟轉投投資的傳統行業仍然不敵國際間的競爭而不得不走入歷史,睹物思情,不勝噓唏,當年「台陽鑛業」缺乏強有力的幕僚群,可以從「台陽」所轉投資的幾家失敗產業及退出正常營運的產業得到力證。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工業」生產車間內的標語「憑經驗不如憑數據」仍掛在柱上,沒有隨風雨歲月而消散,一個百年經驗、抵不過績效數據的台陽鑛業如今仍然安在,只是風光不再。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人稱這裡叫「club(日本外來語),是當年我每日在這裡吃飯沐浴的地方,早上七點到「青桐礦場」上班,上班前就要從日式宿舍走到這裡吃早餐,午餐由這裡的工作人員提供便當並送到辦公室,便當是個人專用,盒蓋都有自己的名字,下午4時下班,晚餐也到這裡用餐,使用圓桌,隨到隨用,工作人員會隨時留意菜量並加菜,一般職員都從左邊的入口進出。『台陽club』與河流中間的亂草堆,早期是籃球場。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club』門前原是石階,到晚間石階旁花草內都可看到螢火蟲一閃一閃亮晶晶。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club』的迎賓大門。不過原大門已被重新設計更改。此館建於日本昭和14(1939)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門口所懸掛的「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招牌,事實上,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臺陽鑛業公司石底club』,簡稱『台陽club』。同時,此『鑛』字非彼「礦」字,『台陽club』是提供給課長級以上或資深幹部單身宿舍並做接待貴賓之用,倘有帶家眷者另有家眷宿舍,通往「青桐煤礦」沿路兩旁日式傳統建築都是家眷宿舍,不過大半都已遭拆除。雙菁公路旁一排矮房以前是礦工工寮,反而保存得很好。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此圖示第三行才是正確的稱呼,「台陽」內部人員一向是用日語發音的『club』,而從不使用「俱樂部」用詞。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輾轉易手的『台陽club』目前已交由函雅文化事業公司經營。門票每人$150元,必須脫鞋穿襪入內,謝絕帶小孩,入內的遊客可選擇當年宿舍日式拉門房間之一做為休憩之所,同時附帶供應下午茶與甜點。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從『台陽club』大門走往玄關。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club』屋內正門,入內即玄關,進入前先脫鞋,早期也是如此。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脫鞋後,踏上木質地板所看到的造景,此已經重新設計改裝過。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club』側門,以前的大小職員平日都是從此門進出,可惜的是重新設計過後的大門顯得不協調與難看,同時圍牆用白水泥裝飾,缺乏懷舊古風,整體言,『台陽club』的外觀並不讓我感動。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台陽club』側門的玄關,進入後的右手邊就是盥洗室與大眾浴室,在浴室內不分主管或小職員一律在大眾湯前「袒裎相見」,不過大家都不得「泡湯」,只能利用杓子取熱水沖洗,水源來自不斷的山水,燒水來自自家的煤炭,所以湯池每晚由工作人員清洗、放水,並全日供應熱水。

 

 

菁桐 ● 台陽鑛業平溪招待所 (上)


 


請留意: 由於檔案太大,以下圖片及說明將接續到下篇。


 

 

『台陽<span style='color:rgb(112, 48, 160);line-height:150%;font-family</body></html></strong></p></body></html></strong></p></body></html></strong><p style="margin:6pt 0cm;line-height:150%;" class="MsoNormal"><strong><img src="http://tw.blog.yahoo.com/photo/photo.php?id=ZXR9yd2BBxI5vEmdGjp8&photo=ap_gNww6FB7s5_ysN3aVRSIJGSs1uwn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台灣行腳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