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中的過客
人活一輩子,只有無病、無憂、無怨、無悔才是自己切身感受到的。
不久前回老家,偶然遇到正在享受退休生活的親戚。
閒聊時,聽她感慨起這些年心境的變化:她年輕的時候,凡事都喜歡跟人爭個高低、比個輸贏。
在部門內,為了爭晉升的機會,和同事總有較不完的勁,為了升職沒日沒夜幹活,到頭來卻熬壞了身體。
生活中,總喜歡和身邊人比較,看誰過得更好,誰穿的衣服更名貴,誰住的房子更大而且是蛋黃區。
偶爾參加一次同學聚會,也總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而內耗許久,迫切想向所有人證明自己過得挺好。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似乎都在羡慕親戚朋友的生活條件,也因此深陷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
直到退休之後,漸漸切斷了過往那些無關緊要的關係,內心變得平靜下來,她才突然發現:
曾經以為無比重要的同事、同學、朋友,不過是人生中的過客;過往覺得難以翻篇的爛事、難事、急事,終將會變成過眼雲煙。
人到了一定年齡,遲早會明白:你最重要的,只有你自己。唯有活得通透一點,趁早經營好這3件事,才能真正握住此生的關鍵財富。
- 身上無病,穩固人生的根基
一位心理專家曾說,「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請先照顧好你自己。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好像我走了千山萬水,才充分意識到。」
人生就是這樣,不見識人情複雜,不知社交真相;不經歷世事波折,不懂生活本質。
見過不少人,在年輕的時候,從不把身體的健康狀況當回事,總覺得自己身強力壯,應付得了所有社交場合。直到身體實在支撐不住倒在病床上,才看清人情涼薄,懂得照顧自己的意義。
人的身體是有承受限度的,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沒有什麼人情往來,值得用寶貴的健康去維繫;更沒有什麼優質人脈,值得你透支自己去換取。
所謂「朋友多了路好走」,也許最後會變成「付出無數真誠對待,卻抵不過利益變換。」股神巴菲特(1930~,94歲,資產1630億美元)曾因為生了一場病,身心飽受煎熬,最終在運動的過程中才得以恢復健康。也正是因為那場病痛,讓他明白了養護身體的重要性,後來他在採訪中感慨:「如果我送你一輛車,並且是這輩子唯一的一輛車,你一定會百般呵護,任何小毛病你都會趕緊修復。對於我們唯一的大腦和身體更是如此,不要等到50歲時才開始保養,你不未雨綢繆,等到老了,身體就廢了。」
真正清醒的人,早早就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良好的健康觀。
不管你有多大的社交圈,多麼廣闊的人脈,因此獲得過多少名利,當失去健康的那一刻,一切都會隨之化為塵埃。
人只有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為身體賦能,為健康添磚加瓦,才能穩住人生的根基。
(1)停止放縱,保證營養均衡:克制口腹之慾,減少身體負擔,避免攝入太多高油高鹽高糖食物,定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證身體所需的優質蛋白供應。儘早戒煙,可以制定明確戒斷計畫,根據身體狀況戒酒或者限酒。
(2)規律作息,保持精力充沛:早睡才能早起,早起便可以把握好每天的重要時刻。每晚21:00後可以調暗燈光,22:00前關閉電子設備,睡前也可以適當泡腳促進睡眠,室溫保持在18-22℃,嘗試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儘量避免午睡時間過久。
(3)堅持鍛練,不忘定期體檢: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嘗試微習慣滲透法,比如每天先鍛練5分鐘(如飯後靠牆靜蹲+舉礦泉水瓶),完成後可自由選擇繼續或停止,然後逐漸增加運動量,就繼續鞏固,長久維持。中老年人也要記得定期體檢,做好對血壓、血糖等日常監測。
02精神鬆弛,守好生命的能量
一位老頑童說過一句話,「人生就像是一場跑萬米的比賽,有人說你跑的姿勢難看,那就跑遠點,聽不見就好了。」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需要有強大的精神核心做支撐,才能對待世事如此灑脫。保持精神上的鬆弛,生命才能注入正面積極的能量,支撐自己走好腳下的路。
人生下半末場,讓自己收穫鬆弛感,利用好心態的力量,日子自會越過越爛漫。想要塑造一個強大的核心,始終牢記這5句話:
(1)與你無關的事不要摻和:明確自己的課題,別過度插手他人的課題,克制好奇心,減少窺探慾,當產生干涉別人生活的衝動時,給自己心理暗示,提醒自己這不是自己該關注的,然後迅速離開現場,去做自己計畫內的事情。
(2)無關緊要的事不爭對錯:所有的爭論,都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也容易耗費個人精力。請記得,爭贏了不一定能獲得尊重,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無法改變的事別太糾結:關好過往的門,接納已經發生的一切,接受已經形成的事實,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更重要的事情上。事已至此,放過自己。
(4)已經發生的事不要總想:別總讓自己沉浸在不甘和絕望中,適時忙碌起來,讀書、練字、運動、爬山等,讓新的活動注入大腦,及時告別,人生才會擁有新的可能。
(5)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評價:一個人罵了你一句,你想了一年,如此一來,就相當於對方罵了你一年。建立自我評價體系,別再讓旁人影響你原本的節奏。
03 錢包充盈,積蓄晚年的底氣
一個人活得踏實的源頭是什麼?
有個人回答總結地很好:「口袋有錢,凡事不慌,步步踏實,活得安心。」然而心酸的是,太多人等到晚年風雨突如其來時,才徹底明白這個道理。
人生最怕的,不是眼前生活的不堪,而是糊裡糊塗走完一生,賺錢時怕辛苦,花錢時太任性,終於懂得了存款的重要性,卻已經過完了一輩子,早已沒有存錢的管道和能力。
看過一則寓言故事,印象十分深刻:海裡有一頭鯨魚,整日都在追逐肥美的魚群,一口就能吃掉幾十條大魚。就這樣,它跟著魚群一直遊,臨近海灘也不願放棄。
海水退潮時,它的目光卻依然放在那些魚群上,對自身處境的變化沒有察覺半分。就這樣,它在海灘上擱淺,再也無法回到海裡。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的生活態度就是這樣。在物質的慾望中,看不清生活的本質,花錢大手大腳,家裡堆滿了非必需的物件。看不清股市的紅綠,投資大手大腳,當某日股市大翻轉時,資金週轉不靈。在攀比的心理中,找不到自己的節奏,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必須立即添上,永遠都在追尋別人的腳步。
久而久之,掏空了錢包,透支了精神,耗盡了家底,毀掉了未來。誰也無法預估,未來會發生什麼,提前為自己積蓄生活的底氣,積累人生的選擇權,才能讓自己避開風雨,活得自在。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才能築牢幸福的壁壘,不留遺憾地走完這一生。
(1)讀懂避坑指南,警惕三類陷阱:高息理財、養老騙局、不勞而獲的投資等所有綁定消費的暴利模式都應當慎重,多觀察多學習,跟家人溝通,不要盲目輕信剛認識的陌生人。
(2)切勿衝動消費,學習理財知識: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要考慮其實際價值和自身需求,不追求過度奢華的生活方式。注重消費的性價比,注重物品的品質和實用性。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定期評估自身財務狀況。
(3)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控制資金流量:無論收入多少,都應該從中留下一部分來儲蓄備用。可以制定一個月度或年度的預算計畫,確保將一定的金額存入儲蓄帳戶。明確自己晚年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所需資金,制定一個長期的儲蓄和投資計畫。
作家楊絳說過:「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當你老了,回望自己走過的路時,終會發現:亮麗的身外之物都是給別人看的,費盡心思取悅對方換來的關係長久實屬不值,不如多花時間和精力關注自己。
畢竟,人活一輩子,只有無病、無憂、無怨、無悔才是自己切身感受到的。接下來的日子,請務必牢牢握緊屬於自己的幸福,關係隨緣,鬆弛自在,過好每一天,別辜負餘生。
◎來源:網絡 / 枳為橙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