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值得長期堅持的「小習慣」
◎網路分享文章:
圖:網絡
01
好好吃飯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好好吃飯,是對生命的基本尊重,有了牢固的基礎,健康大廈才能建立起來,延年益壽才有了可能。
好好吃飯,並不是說要大魚大肉,生猛海鮮。恰恰相反,五穀雜糧,時令果蔬,就是最佳的能量補充。
肥甘厚味、保健食品、饕餮盛宴最好少吃,或者乾脆不吃。
02
好好睡覺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動補不如心補,心補不如睡補。
現在人們講究一個「睡商」,也就是好好睡覺的能力,一個高品質的睡眠,一覺睡到大天亮,是人生真一大幸福。
沒有什麼事情,是睡個好覺解決不了的。當你遇到瓶頸,遇到難事,不要鑽牛角尖,睡一覺或許就會靈感爆棚,方法油然而生。
圖:網絡
03
積極運動
伏爾泰說,生命在於運動。醫生蒂索也說,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永遠代替不了運動。
運動,讓心情得以放鬆,讓精神得以舒緩,讓情緒變得平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效果顯著。
04
良好心態
這就是我們的碧海藍天,陽光明媚;
這就是我們的春風十裡,鳥語花香。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成敗。
美麗人生,幸福人生,快樂人生,健康人生,都需要一個良好心態。心態好,一切都好!
05
午睡一會
古代高明的人,都講究「睡子午覺」。
晚上就不多說了,白天是在中午飯後。午休不必過長,每天有30分鐘就可以了。
與其昏昏欲睡去硬撐,不如好好睡一會兒,醒來有精神,辦事如魚得水。
圖:網絡
06
環境乾淨
不論是臥室,書房,陽臺,還是客廳,廚房,盥洗室,做好清潔衛生,都必不可少。
《朱子治家格言》裡第一句就是,清晨起床,掃灑庭除。
環境整理好了,就會心情愉悅,熱情洋溢,生活充滿希望,也就充滿力量。畢竟,人是環境的產物嘛。
07
孝敬父母
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天經地義。
孝敬父母,不要等待,一定要及時,不給自己留遺憾。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孝敬父母這件事,沒有商量餘地,實實在在做就可以了。
08
定期旅遊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一個人旅遊,可以大開眼界,可以敞開心靈,可以豁然開朗。
見山見水見世界,其實也是見我們自己,見到那個本自具足的我們自己。定期出去走走看看,邂逅迷人風景,培養美麗心情。
09
培養興趣
常言道,人無癖好不可交。
一項或者多項愛好,往往是應對孤獨的最佳方式。它幫助我們放鬆身心,又能有事可做。人們常說,無事生非。沉浸在在自己的愛好裡,人就會興味盎然,樂此不疲。
有了愛好,日子才能變得活色生香。
圖:網絡
10
堅持閱讀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放鬆心靈;讀書,能夠拓寬視野,激發潛力。
如果能夠堅持下去,那將受益終生。靜心養志,品味書香,所有的美好都會紛至遝來!
讀書養德
一個人可以通過讀書怡情益德, 「不讀聖人書,難有聖人德」。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說「讀書之於思想猶如運動之於身體,運動使人健壯,讀書使人賢達。」讀諸子百家這類富含哲理的書,使我們明白了人生的價值;讀蘊藏者先進思想,優秀品質、浩然正氣的先進人物傳記,激勵我們充實自己的人生;讀書可使我們心思思善、為善,以德作為心靈的崗哨,不斷清除內心不良的慾望,使自己不越軌、不信邪,永遠保持一顆火熱赤誠,思進的心。
讀書養生
歐陽修的《東齋記》對讀書能治病養生說得具體、生動。他說:「每體之不康,則或取六經百氏若古人述作之文章誦之,愛其深博閎達雄富偉麗之說,則必茫乎以思,暢乎以平,釋然不知疾之在體」。
讀書養生,並不是消極的,而是讓生命多一些生氣,多一些活力,多一些延長,多一些作為、多一些價值。
讀書養性
好的書籍,描寫優美,故事生動,文字風趣,能給人以青春和活力,和諧與激情。不但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產生多種心理效應,如除煩悶,解憂鬱等。讀書陶冶情操,怡情養性,是醫學、文學與心理結合效應的結果,它給人以信心和力量。讀書既是一種文化營養,也是一種藝術享受,更是一劑精神妙藥。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