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了,生產力提高了
~~為何大家還需要工作更長時間?
工業革命,資訊革命後,人類生產力大大提高了,但似乎大家的工作時間並未減少,甚至工作更長時間,更缺乏幸福感?為什麼?
有專家說,那是因為多出來很多狗屁工作,浪費時間,也有人提到說那是因為不希望很多人空閒下來,空閒下來就會搞事情,所以必須要給他們一些kill time的事情,雖然價值不高,但是忙,累。
這或許是一方面原因,或者把問題都歸結到一類人身上。有人認為,正是因為生產率提高了,期望值和目標就相應被提得更高了,人們試圖尋找更多的分工協作,或者尋求突破更高的目標,所以自然需要投入更多時間。
此外,人口還在不斷增長,但是先進生產力的工具還是有限的,使用先進生產力工具也是有門檻的,為了爭取先進工具的擁有或使用,人們也需要投入更多學習時間,也無形之中提高了競爭門檻。譬如,有了汽車,但是你需要學會開車,或者需要支付運將的服務費,有了電腦,但是你得會最大價值的利用電腦,你要學習電腦語言。
所以,只要你還有目標,人們都不可避免地投入更多時間以尋找最佳適配。人與人的適配,人與工具的適配,這是另外一個原因。
有能力的人想要更高的能力突破和擁有更好的工具,暫時沒證明能力的人,需要通過學習證明自己配得上先進的工具或者配得上繼續學習的能力。
考大學,考公務員,考研究所或求職,甚至創業融資,很多時間都是花在這上吧。
也正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人類需要自我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先進的生產力。生產力,只有在合適的生產關係下才能發揮作用,否則只是大自然的一次自然現象。當然,適配後又會繼續催生新一次的生產力提升。
那有人會說,那幹嘛要科技革命,還不如回到田園牧歌時代。但那是有點過於理想化了,原始時代充斥著戰爭,饑荒,野蠻暴力,愚昧。所以,對人的標準要求提高,或許是人類自我生存或者進化所付出的副作用吧。
也有人說,有目標就可能會失敗,會帶來痛苦,雖然自己期待更好,但也害怕「求不得」的苦楚,這也是很多人說缺乏幸福感的原因之一,挫敗感太強。於是轉而徹底放棄目標,也就是所謂的「躺平」。不過,這就會陷入另外一種極端:精神虛無。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不進則退,虛無會滋生罪惡,也會產生痛苦。虛無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當然,並不是為無意義的低效重複勞動找理由。只是,我們需要找到自己與目標的合適關係,既可以避免虛無,又不會因為沒有實現目標而陷入痛苦。
而這種關係就是,你更加看重追求目標的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意義所在。只有這樣,我們最終才能找到工作動力的支點,我們的工作時間是「心流」時間,這個時候,工作時間是長是短已經不是重點。
所以,設定一個小目標,享受追逐它的過程吧。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