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四法
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莊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認識到生老病死如同晝夜一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他以古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的生死觀為訓,在生之年不尋歡作樂,空耗精力,也從不因為「老之將至」而畏懼死亡。
莊子活到83歲,無疾而終,他的壽命比同時代人的平均壽命多了一倍多。總結起來,他的養生之術有四:
少私
他認為:『私』是萬惡之源,百病之根。一個人如果私心滿腹,遇事便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思想上終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勞精虧,積慮成疾,疲困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貪財之心,使精神寬慰,才「可以保身,可以養身,可以盡年」。心底無私的人,才能胸懷博大浩遠,不計較功名利祿,才能夠知足常樂。「少私多壽」,是莊子總結的養生規律。
寡慾
「人欲不可絕,亦不可縱。」縱慾必招禍染病。一個人如能抑情慾,就不會欺男霸女,損腎傷身;節食慾,就不會謀財害命,貪吃傷胃;寡權慾,就不會投機鑽營,逢迎傷神。「多行不義必折壽。」只有做到「知其榮,守其辱,安其身,圖其志,創其業」,潔身自好,才能堪稱大丈夫。「寡欲多壽」,是莊子推崇的養生要訣。
清靜
莊子認為:「靜默祛病」。如果一個人終日躁動不安,思想不能逸息,定會心力交瘁,百病叢生。他提倡,凡有志於養生者,都應當磨煉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於在紛亂的環境中保持自我放鬆,自我穩定,做到輕鬆自如。為此,他首創了以「頭空、心靜、身鬆」為要領的「靜坐功」。「清靜多壽」,是莊子宣導的養生法則。
豁達
莊子認為「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他主張處世要樂觀,並形象地比喻說:「水澤裡的野鶴,十步一啄,百步一飲,消遙自得,幽閒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籠中之鳥雖然飲食充足,但有翅難飛,蹦跳不能,成天低頭不鳴,無精打采,因之難以全生」。一個人長期錮於自己設置的精神枷鎖之中,必然會憂愁苦惱,病由心起。「豁達多壽」,是莊子養生和處世的切身經驗。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