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棋者不語
下棋是一項腦力運動,人們在動腦的過程中獲得樂趣,若有人在旁插嘴,勢必擾亂了自己的思路,或者一味地聽從別人的意見,最後,也喪失了對弈的拼殺的道理。
觀棋的人,總是欲語的衝動。當局者迷,當下棋者茫然於局勢的危急,或某一著棋可能帶來滿盤皆輸的敗局,觀棋者便有不吐不快的感覺。
觀棋能不語?觀棋不語絕對是一種痛苦。看見一方的『車』要被抽,或一方的『馬』要被吃,你是絕對坐不住的,彷彿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又彷彿見死不救,很不人道。棋盤上烽煙正起,一種看不見卻能感受得到的戰火正在蔓延,棋場如戰場,置身於刀光劍影之中,你能無動於衷?「本方」城池淪陷,主帥四面楚歌,能不千里馳援,解救其於倒懸?山窮水盡之時忽然柳暗花明,絕處逢生,你能不以心為鼓,敲響乘勝追擊的命令。也有鳴金收軍的,但你決不會偃旗息鼓,任鏖戰正酣,你也不會丟盔棄甲,因為你只是觀弈者。
放著這麼好的「戲」很少人能靜心地觀賞,卻偏要多嘴。大概是自認為旁觀者清或是自己比別人高明的緣故,所以總要自作聰明地發表高見。這樣就會看到平時文質彬彬的人到癡迷處會不自覺撕下「真君子」的呆板面具。言語文雅博淵的,到情急時竟會出口成「髒」。舉止得體的,到激動時也會激情洶湧得意忘形。觀棋者鮮少有守口如瓶、泰山崩於眼前自巋然不動的。去留無心,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大概是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吧,觀棋者一顆心維繫在棋盤的風雲變幻上,哪有閒心看什麼雲舒雲卷?
只要身陷棋戰熾熱的氛圍,很少有血不被燃沸,悠然作壁上觀的。以前棋盤角常刻幾個小字——眼觀手不動,有些棋盤還寫著戲謔性的聯語:『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但看棋者絲毫不受清規戒律的束縛,不願在旁邊乾著急,攘袖揎拳替棋手走子。下棋者因著數不同,又拿回來,這樣要來回好幾次,弄得棋手惱了,磚頭搶白幾句,結果,領先的一方恨你破了他的計謀,落後的一方也並不感激你,反而嫌你多嘴,好心卻換來的是裡外不是人的結果。看棋者倒是大肚能容,一點也不羞赧,依舊坦蕩蕩地為他運籌帷幄,出謀獻策。
如果看棋的人多了,棋盤上的頡頏經常會「演義」成兩邊看棋者棋藝上的決戰,甚至雙方會象看拔河一樣,進行聲勢上的較量。當然,不是誰叱吒風雲,就能勢如破竹的。看棋的因思路不同,雙方爭議甚至爭吵的事屢見不鮮,有時候某人急了,直嚷叫「敵對方」的頑敵去旁邊拆招,猛張飛勇馬超的,欲大戰三百回合。這邊的那位也英雄氣長,接下戰表,暗地調動人馬,但他們誰也不先拍馬廝殺。棋盤上的硝煙正濃,誰也不願撤身當「逃兵」。
觀棋,開局,步步為營;到中盤,你爭我奪,爾虞我詐;兌子時,機鋒內斂;攻王時,鋒芒畢露;從佈局的老謀深算,到行動時的果決剽勇。攻有攻姿,一往無前;守有守勢,固若金湯,這都是觀棋人賞心悅目的樂事。
觀棋的樂趣是顯而易見的。觀棋者無得失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可以心平氣和地欣賞旁人的對局,看別人如何指揮自己的「千軍萬馬」,看別人如何運籌帷幄,鬥智鬥勇。也可靜心地欣賞別人被抽『車』時的痛苦,看別人被『將』死時的無奈。當然也可看看勝利者的喜悅、抑或是驕傲的神色。這裡有開局時的豪情滿懷,有中局時的彷徨無助或春風得意,有終局裡的落寞或成功的喜悅。
更有人說,觀弈妙在觀人,弈棋是智慧的拼搏,有聯語稱「河界三分闊,智謀萬丈深」,觀摩下弈者的神機妙算也不啻一種精神享受;如果再從落子觀他們的性格,也可豐富對人性的理解。
清代史學家錢大昕觀弈,見一客人數敗,以為棋力不逮自己。後兩人對弈,客勢如破竹,他落荒而逃。於是有所感悟,寫下《弈喻》一文,感慨:「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從觀弈感悟人生要有自知之明。筆者沒有這般深沉,唯求觀棋時的那份心曠神怡。
觀棋完全可以超脫弈棋時那份被佛家稱為「執著」的功利心,說到底,山河破碎是別人的事,我還心存什麼芥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觀弈時我的心態特別鬆弛。而且,不瞞讀者說,筆者一般都站在勢焰赫赫的一方做「幫兇」恃強淩弱。有時棋局風雲突變,筆者不慎站錯立場,當另一方吹響反攻的號角,筆者就毫不猶豫地臨陣倒戈。反正下棋的人有輸有贏,而觀棋的我總是穩操勝券。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筆者支持的那一方。
當然,有時筆者也被觀棋的同道譏諷為「背信棄義」,筆者也不當一回事。讀者若是從觀棋角度來評判筆者的為人,筆者確夠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的。只要能夠在觀棋時使自己的身心得以舒展,釋放平時生活的壓抑,緩解一天工作的疲憊,使心態變得輕鬆而充滿活力,多當幾回「小人」,筆者也「厚顏無恥」地認了。
好在筆者還能從古人中找到同道,清代的李漁就在《閒情偶寄》中寫下「下弈不如觀弈」的話。觀棋也是一種閒情偶寄。還有清朝才子袁牧,曾寫過一首《春日偶成》:「攏袖觀棋有所思,分明楚漢兩軍持。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看來他和筆者也是「同道中人」。宋代邵壅《觀棋大吟》中也寫道:「人有精遊藝,予嘗觀弈棋。算餘知造化,著外見幾微。好勝心已無,爭先意不低。……」筆者錄幾句詩,以說明觀棋者的心靈是相通的。
觀棋者不語。一場棋局就這樣默默地進行著,對弈者只盯緊自己的利益,你過來,我過去。中外歷史充滿無數對弈的勝者或敗者,惟有無語的觀棋者永恆不變。
我極不欣賞兩位棋手關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做法。在觀棋者的圍擁下棋,當然會嘈雜些,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況且將僅屬兩人的樂趣變為眾多看棋人的娛樂,這歡樂不是也可以倍增?
觀棋,觀人,都是賞心樂事!
◎圖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