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極20了,我們能做什麼

 

 

 5 日,台北的天氣是陰晴,暖冬氣溫:15- 16℃,體感溫度: 12- 14

而在遙遠的南極半島, 6 阿根廷科考站觀測到的氣溫為 +18.3°C,達到了歷史最高值。三天後,這個紀錄被打破,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氣溫 20.75

雖然南極現在是夏天,但是氣溫達到 20,還是讓人難以相信。

有科學家表示,這個單一資料無法說明氣候變化趨勢。也就是說,這並不是全球變暖的鐵證。即便如此,我們也仍然感到了環境保護的急迫性。

 

圖片1.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比南極變暖更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垃圾圍城。

從國際上的環境保護公約協定,我們所推行的垃圾分類,這樣從上而下的動作,是保護環境強有力的措施。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一些由下而上的改變。比如,一些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01. Sustainable Fashion

 

圖片2.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Sustainable Fashion,也就是『可持續時尚』,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一個環保概念,也是現代環保運動的一部分。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概念?時尚與環保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時尚行業一直是「污染大戶」

2017 年的一份報告資料顯示,紡織行業生產每年排放約 12 億噸溫室氣體,超過了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排放的總和,服裝行業每年向海洋排放 50 萬噸微纖維,相當於 500 億個塑膠瓶。

同時,每年全球要生產超過 800 億件衣服,而生產這些衣服所用的紡織纖維需要消耗1萬億加侖的水,33萬億加侖的原油和200 億磅的化學物質,而這些服裝只有大約20 回收或再利用,大量的時尚產品和服裝最終成為垃圾填埋場的廢物或被焚燒。

 

圖片3.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2015 年的一部紀錄片《 The True Cost 》討論了時尚行業背後真正的成本是什麼,包括血汗工廠的問題

 

可持續時尚包含設計、生產、消費、處理等各個環節,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我們能參與的環節就是消費。

避免過度消費,尤其是對快時尚(fast fashion)品牌的消費,是最直接的方式。快時尚品牌的產品壽命更短,材料及製作過程更不環保,回收難度高,而且還有對生產地工人的壓榨問題。許多紀錄片、文字報導和出版物,都對此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和記錄。

 

 

快時尚(英語:fast fashion)是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將時裝周中展出的潮流服飾推出的商業模式。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新潮的服飾。其代表有H&MZaraTopshopGap (服飾)Forever21ESPRITBenettonC&ANextMangoPull&BearURBAN REVIVOASOSNewLook、無印良品、GUUNIQLO等品牌。 快速方便、款式多樣性、便宜、流行是快時尚的優點,以平價路線吸引消費大眾,消費者買的是流行與衝動,非全然的必要性。 ( from 維基百科 )

 

 

圖片4.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快時尚的「快」還在於它縮短了消費週期。

傳統的時裝季是春、夏、秋、冬,但對於快時尚來說,時裝季被壓縮到更短的 4-6 周,有的品牌甚至可以做到平均每 2-3 周就有新品上架。

快時尚營造了一種「我需要不斷買衣服」的錯覺。

現在我們不妨打開自己的衣櫃,問一句我是否真的需要這裡的每一件衣服,我有多久沒有穿過其中的某一件了。

1990 年,時裝品牌『ESPRIT』登出了一個名為Buy only you need的廣告,鼓勵人們思考消費與環境的關係,希望人們只購買真正需要的東西。

也許現在我們需要重讀一遍這句話:

Buy only you need

 

 

02 Zero Waste

 

圖片5.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photo by Alex Fu

Zero Waste 可以理解為零廢棄或者零垃圾,也就是儘量不產生不可處理的垃圾。

Zero Waste 可以拆分為 3 R

Reduce / Reuse / Recycle

(減少需求、再利用、回收)。

之前逼瘋了很多朋友的垃圾分類,其實只是最後一個環節。 我們在 Sustainable Fashion 中提到的控制不必要的消費,就屬於 Reduce 的實踐方式之一。衣服還只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Zero Waste 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使用塑膠、一次性用品。

如今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實踐這樣的生活方式,外出購物時用帆布袋代替塑膠袋,自帶馬克杯去咖啡店,帶運動水壺出門以減少購買瓶裝水,不點外賣或外帶食品(至少是取消一次性餐具選項)。

還有更高階的實踐是自製清潔產品代替化學清潔劑,以及將垃圾回收自製堆肥。

話說回來,我們為什麼要跟自己家的垃圾較勁呢?

答案非常簡單,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台灣人均垃圾日產量約為 1.1kg,其中平均每人每年使用塑膠袋660個,而目前垃圾處理還是以焚燒及堆填掩埋為主。『自以為聰明的人類,以為將這些垃圾燒掉或埋掉,眼不見為淨,就沒問題了。然而,現代科技使用了許多不當的化學物質,是無法被燒掉的,比如說有毒重金屬,從而污染土壤與地下水。然後,不管是從焚化爐煙囪出來的、或者焚化灰渣滲出的毒性物質,終將透過食物鏈,危害生態與人類的健康---引自【看守台灣】網站』。

所以最好的垃圾處理方式仍然是盡量不產生垃圾。

 

 

03.撿垃圾

 

圖片6.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潛水愛好者 Richard Horner 拍攝到的海上垃圾

在美國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間,有一片區域被稱為「第八大陸」,面積相當於兩個德克薩斯州。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太平洋垃圾帶」。

大量塑膠瓶蓋、塑膠袋、漁網漁具、高頻絕緣材料和微小的塑膠晶片漂浮在海面上,影響了水生生物和鳥類的生存。

垃圾的最終歸宿有且只應該有一個,就是垃圾場。為了避免更多的垃圾帶出現,人們發起了跨越時間空間的「撿垃圾」活動。

 

圖片7.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找到一塊你覺得需要清理的區域,拍張照片,開始清理。清理結束後,再拍一張同一區域的照片,然後將兩張對比鮮明的照片發到社交網路上,這就是之前從推特火到微博的 trash challenge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撿垃圾活動,都是為了提醒人們,記得隨手撿垃圾,不要亂丟垃圾。但就像之前說的,垃圾回收只是 Zero Waste 的最後一步,針對的是已經產生的垃圾,目的是不讓它們形成更大的污染。更關鍵的還是如何減少垃圾。

環保意識聽起來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但是真正行動起來都是一件件小事的積累。

 

WeChat 圖片_20200219082455.gif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heym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圖片10.png - 2020年春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