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近憂與遠慮

 

 

 

01.

大家好,我是格隆。

很高興有機會在「屈賈之鄉」和大家交流經濟與投資。長沙既是清末維新運動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又是新民主主義的發祥地,湧現了曾國藩、左宗棠、黃興、宋教仁等一大批左右了中國近現代史走向的家國棟樑,更孕育了「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在此處溝通商旅國是,再合適不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的成績,各方有充足表述,今天我會講一些與大眾集體認識不太一致的學術思考與憂慮,僅供爭鳴。希望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辮子。

如果一個集體連居安思危的思辨性學術探討的勇氣與空間都沒有,那這個集體有多大的未來,不言而喻。

反倒是那些一味諂媚、歌頌的人,那些自己一腦子漿糊,蠢而不自知,卻不允許別人思考,一遇到他人提隱憂、談問題,就跳將出來扣人帽子、捂人嘴巴的人,全社會都應該有義務和勇氣把他們送回家去。

他們並非真的愛國。他們只是在投機而已。真有家國憂患,他們變節,會比變臉還快。

我一直都堅信,當我們形成集體性共識,且幾乎沒有反對意見的時候,往往也就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時候。

 

c01.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股市、社會,盡皆如此。

在今年210日之前,沒有人會相信無數人抱團的大眾情人茅臺會一口氣跌掉30%

2012年之前,也沒有人相信高速增長了30年的中國經濟或從此告別10%的雙位數增長。

獨行者速,眾行者遠。從制度經濟學角度,如果交易成本為零,則企業、組織、國家這類集體,其實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而我們之所以犧牲和讓渡個體的諸多效率、權益給集體,是基於儘管存在著交易與摩擦成本,但集體擁有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制約糾錯的天然潛在優勢,從而保證整體財富與福利以一種更可靠、更可持續的方式得以產生。

換句話說,企業也好,國家也罷,這類集體,並非什麼好東西,但它們是我們迄今為止所能找到的最不壞的一種安排。

個體一旦進化到集體,個體能動性在集體大趨勢面前,將是微乎其微的。社會車輪滾滾向前,絕大多數個體除了被動接受和順從,其實並無太多選擇。

所以我經常給一些企業家,以及基金經理人說,你能賺到這麼多錢,更多只是一種幸運。

那只是因為你在這部過去30年一直在高速上行的、名叫「中國」的電梯裡。無論你在電梯裡閉目養神,還是做俯臥撐,還是上躥下跳,電梯從1樓到了30樓,你也就從1樓到了30樓。

截止2020年,全球擁有10億美金以上財富的企業家,有1058人居住在中國。

這個數字,比排第二位元的美國(696人)、第三位的印度(177人)、第四位的德國(141人)的總和還要多。

非君之功,國運如此,大勢裹挾而已。

但,集體共奔前程的前提,是所有個體不搭便車。居江湖之遠,亦發燭幽之光,操心家國,令集體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制約糾錯的天然優勢得以發揮,而不是相反。

否則,你憑運氣賺到再多的錢,也會很快憑實力虧個精光。

不信,你去緬甸,去不少人嚮往的朝鮮、俄羅斯做投資,或者創業試試!

以俄羅斯之大,為何全球沒幾個國家正眼瞧得起?

俄羅斯擁有廣袤的資源,其近代化與義大利、德國的統一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在同一個年代。在此之前,俄羅斯已經有兩百年向歐洲學習的基礎。

十二月黨人,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哪怕是20世紀厲行思想控制的時代,依然有帕斯捷爾納克,索忍尼辛,還有不遜於愛因斯坦的科學與思想巨人薩哈羅夫。這些燦若星辰的巨匠,讓俄羅斯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民族,也足以證明俄羅斯有身列世界偉大民族行列的資本。按理說,這樣的國家,沒有不成為發達國家的理由。

俄羅斯的可惡,不是因為它足夠野蠻,更不是因為它像自己宣傳的那樣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力量,而是因為它擁有成為文明國家的最好條件,它本來可以成為另一個美帝,但是它沒有。

相反,它走向另一個極端——2020年,俄羅斯的GDP還不如中國的一個廣東省,或者一個江蘇省。

你抱著金磚把自己混成了二流子,如何讓人瞧得上?

 

02.

回到我們自身的經濟。

在座諸位都是中國商界翹楚,不少人手頭的上市公司都不止一家,按說諸位是最瞭解社會與經濟脈搏的。如果請諸位用最簡短的話語概括你對未來經濟的看法,你會怎麼表達?

課前我與很多人做了溝通。看得出來,大多數人是樂觀的。我記得有一位新能源車風口行業的學員是這麼意氣風發、言簡意賅表述的:格隆老師,我們都已經增長40年了,你擔心啥?你沒聽總理說了我們今年GDP至少6%以上的增長目標,這意思,不很可能到7%嗎?

確實有理由樂觀。過去一年,我們成功應對了新冠疫情,並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大經濟體。今年開局也不錯。前兩個月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22.2%。用電量為先行指標,最終會落到GDP上。

 

c02.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按我的宏觀模型,中國一季度的GDP增速,大概率會達到甚至超過19%

至於全年,我模型的GDP增速,落在8.5%—9.1%區間。

換句話說,在去年的疫情大坑面前,2021全年6%的增速指標,根本不是個事。除非有什麼特別意外,今年中國GDP增速低於7.9%,那就肯定是哪裡出了大的么蛾子。

問題在於,2022年呢?

以及,2022年之後呢?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我最擔心的,是一個集體裡沒有人操心問題,沒有人眺望遠方,而是強大慣性思維,盯著眼前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理所當然以為我們會一直好下去,錢也能一直賺下去。

如果我說,因為應對疫情因禍得福的我們,2022年可能形勢顛換,大好先手局面極可能落至後手,你會不會不以為然?

如果我再說,2021年或是中國經濟最後一次看到(接近)7%這個數字。極大概率是,從此以後,中國或再難見到7%(或以上)的經濟增長,你會不會驚詫莫名?

很遺憾,以上兩點,尤其第二點,都很大可能成為冰冷的現實——如果我們不當機立斷解決核心隱憂,而是繼續陶醉當下,固步自封的話。

大家覺得我們經濟未來最大的隱憂,或者挑戰,是什麼?

不是美帝。

美帝只是我們跋涉途中的一個背景雜音而已。

一個近憂,一個遠慮。

 

03.

先說近憂。

現代經濟增長模型都蘊含一個基本假設:各增長要素與供需的動態均衡以及隨之的市場出清,總是對的。

這意味著所有潛在資源都處於充分利用的狀態,意味著市場在每一個時間位置上的需求和供給都動態均衡(市場持續出清)。一旦當期最關鍵增長因數出現短期重大收斂,均衡打破,經濟增長極大可能不是線性放緩,而是整體阻滯,甚或反轉。

這個當期關鍵因數,就是我說的近憂——疫情的根治與國門開放時間表。

新冠疫情,我們因舉國體制,強力應對,反因禍得福,率先控制,復工復產。與此對應的是,歐美始終都在泥潭裡掙扎。美國不用說了,哪怕歐洲,迄今中歐、巴爾幹、地中海沿岸歐洲地區,其疫情狀況甚至比去年同期還要糟糕。

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歐美絕大多數產業鏈幾乎停擺,大量依賴中國。最新資料,2021年前兩個月,中國出口增速高達60.6%,為有資料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c03.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變化(挑戰)在於:疫苗出現了

遊戲規則隨之顛覆: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能強力鎖控,而是誰能率先實現群體免疫(超過70%的人口接種了疫苗)與國門開放。

最新資料,截止3月中,中國國內接種疫苗6498萬劑。接種絕對數,在全球僅次於美國的1.07億劑。

但如果按人口覆蓋率,中國在全球所有重要經濟體中,僅以不到5%的接種率,堪堪領先于印度、印尼這些東南亞人口大(窮)國,遠遠落後其他核心經濟體,尤其歐美:

 

c04.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下面這張地圖,或能更直觀地幫你瞭解全球疫苗接種形勢:

 

c05.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接種率暫時落後,或許沒那麼可怕。後面接種速度跟上就好了。

問題在於,在接種速度上,中國也是基本墊底:

 

c06.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勾股大資料做了一個模型推演,以2021228日中國、美國、歐盟疫苗接種率分別為3.56%22.73%7.61%為基數,假設之後各國疫苗接種劑次呈線性變化,然後擬合函數推算,可以得出:美國在今年6月即可達致群體免疫。歐盟略晚,但今年10月也可達致群體免疫。

但中國,需要到後年的1月底,才能達致群體免疫:

 

c07.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中國太慢了。

這意味著,按目前的疫苗接種速度與力度,最遲今年四季度,歐美相互之間就會完全互開國門。而中國實現群體免疫,與主要經濟體之間存在著14~19個月的時滯:

 

c08.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這意味著,有長達十六七個月的時間,世界經貿地圖或會是這樣劃分的:中國&中國以外的國家。

這麼充裕的時間差,等於拱手讓歐美做相互的產業鏈互適與搭配。就算歐美不刻意去中化,不別有用心刻意拉夥打群架,只是正常互適往來,也足以把我們前期因禍得福獲取的疫情優勢,攤薄到近乎烏有。

額外的憂慮則是,哪怕我們立即調整策略,果斷強力推進國內疫苗接種,還依然存在著國內疫苗數量是否足夠,以及因為臨床試驗資訊與資料分享的欠缺,其他經濟體是否認可我們疫苗接種有效性的挑戰:

 

c09.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但無論如何,還是要堅決、強力推進。

這是一場無法棄權的賽跑!

勝者未見得有多少獎勵,但負者確定無法承擔出局的風險。

 

四、

再說遠慮。

在座諸位,你們覺得中國經濟最大遠慮是什麼?

我自己的答案:人口。

說得再直白點:後繼無人。王謝再家大業大,烏衣巷也終成夕陽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為前朝往事。

絕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們的人口形勢究竟有多嚴峻,以及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多麼嚴重、全面的多米諾骨牌式連鎖衝擊。

2020年疫情的美跌中漲,令各國學者,以及諸多國人,都開始憧憬和計算中國GDP哪一天會超越美國——不是計算超不超越,而只是計算會提前到哪一年超越。

我見過各種模型假設,最樂觀的預測是,2028年或者2029年,中國GDP就會超越美國:

 

c10.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但,如果我告訴你,如不對中國經濟的最大遠慮——人口問題,加以舉國的、系統性的及時強力應對,中國迫在眉睫的嚴峻人口形勢,極可能毀滅我們的經濟夢想。

中國GDP超越美國,或很難發生。你會不會覺得腦洞過大?

很遺憾,相比那些短期超英趕美的拍腦袋粗糙線性預測,上述結論,或才是擁有更扎實資料支撐的嚴謹表述。

直接資料說話。

格隆讀博時,導師給我說過這麼一句經典的話:人口,可以完美解答95%以上的經濟現象。

人口是經濟的主體,是財富創造的必要條件。有了人口,才有生產、消費和創新等一系列經濟活動。

人口與經濟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勾股大資料做過一張非常直觀的資料圖:把中國歷年出生人口數後推20年,再與當年GDP增速放在同一個坐標軸裡。之所以把出生人口後推20年,是因為20年為一代人的間距,意味著一代人成長起來,可以開始幹活,創造GDP了。

不難發現,兩者走勢,近乎完美匹配:

 

c11.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事實上,中國過去40年的崛起與奇跡,政府高瞻遠矚的英明規劃引領無疑是核心,但也相當程度上拜人口紅利所賜。1979年改革開放,彼時中國僅青壯年勞動力(15~30歲)人口即高達3.33億,占總人口比重高達34.2%

最關鍵的指標——人口年齡中位數只有22歲,一個小夥子睡涼炕,全憑火力旺的青壯年。而彼時美國的年齡中位數達30歲,已人到中年。

這是一種令人豔羨的人口紅利差,我們的經濟只要稍稍順應經濟規律,就不難取得相當成就,中美經濟差距不斷縮小,也是必然。

但很遺憾,這個巨大的人口紅利,因計劃生育等種種原因,迅速耗散。

1971年計劃生育開始後,中國的生育率(每個育齡婦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的數量)、出生人口數與人口增長率,幾乎就一路不回頭地連袂下行:

 

c12.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c13.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c14.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中國生育率1991年即已低於美國,進入新世紀後平均不到1.2%,不僅遠低於維持代際人口不減的2.2%水準,甚至比日本、德國、希臘、葡萄牙、義大利這些發達經濟體還低。

最新2020年我們的出生人口是1003.5萬,較過去5年均值1630萬,大幅減少了六百多萬人。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人口一代比一代少,整個社會未富先老,迅速老齡化。

如果我沒記錯,截止202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總數已到了2.677億,占總人口比重19.1%,已屬於經濟學定義的經典深度老年化社會。

最關鍵,這種頭(老年人)重腳(年輕人)輕的倒金字塔型人口結構,在持續加速惡化:2016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首次超越了14歲以下人口。2年之後,也即2018年,60歲以上人口超過了15歲以下人口。2020年,60歲以上人口正式超越16歲以下人口:

 

c15.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這是一個令人脊背發涼的加速度。

 

與之對應的是,2012年,中國正式進入路易斯拐點——勞動適齡(15—59歲)人口開始絕對減少。中國GDP增速從這一年開始告別10%的雙位數增長,也絕非偶然:

 

c16.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根據勾股大資料團隊的測算,2012~2019年,中國勞動適齡人口年均淨減少350萬以上。2021年後,勞動適齡人口的減少會進入一個跳躍性的加速期,年均每年淨減少將達1000萬上下。

而勞動適齡人口總數,也將從20119.4億的峰值,一直滑落到2050年的6.5億左右。

工作活和GDP,都得由人幹出來。

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人口減少雙重擠壓,會直接導致整個社會的老年撫養比迅速嚴峻——撇開道德層面,老年撫養從經濟學上是一種純消耗。老齡化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個噩夢!這個世界有很多國家,都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後卻又重新跌回中等收入陷阱,都是因為這個絞索一樣的老年撫養比的持續收緊:

 

c17.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勞動適齡人口是個經濟學概念,並不直觀。大家可以通過另一個更接地氣的資料來理解我們人口紅利的耗散之快:人口年齡中位數。

1979年改革開放時,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只有22歲,一個渾身是勁的青年。而彼時美國的年齡中位數30歲,已人到中年——中國比美國整體年輕8歲之多。

但短短39年後,到了2018年,中國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即已超過了美國。2020年,中國年齡中位數已達42歲,美國為38歲。

勾股大資料做了一個模型推演:假設未來中國生育率穩定在1.2%,出生性別比從2013~2016年的118線性下降到2040年的107,之後穩定在107直到2050年,男女預期壽命和死亡率採信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的中國資料,同時忽略中國的國際淨遷入人口比,則到2035年,中國年齡中位數將達到49歲,彼時美國為42歲。到2050年,雙方各自中位數據分別為56歲與44——美國反比中國年輕12歲之多:

 

c18.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結論很清晰:我們的年齡優勢在不斷喪失。從2012年開始,中國勞動力人口就開始淨減少,2021年之後將開始加速縮減。而美國到2050年,勞動力人口也不會減少。

如果我們不抓緊、斷然、舉國、大力度在人口問題上做些什麼的話,很顯然,時間其實並不站在我們這一邊。

 

尾聲、

到這裡,近憂遠慮,基本已彙報完。

說實話,我並沒有太過擔心疫情上的近憂。疫情只是黑天鵝,最多影響一、兩年的短跑。這和下圍棋一樣,總有一個人執黑先行。剛開始時,你先手。但棋局很長,只要一著不慎,你的先手優勢可能就會消失。以中國人智慧,扳回這個先手,只是遲早。

真正的長跑,真正決定國運的勝負手,是人口!

過去四十年,在政府高瞻遠矚引領下,我們一直走得很好。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能一直好下去。我很擔心我們的優勝意識太濃,或致頻出隨手棋,錯失好局。

非常有必要回過頭再重溫一下這張圖:

 

c19.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很明顯,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寬裕——如果沒有強力動作,最多到2035年,我們初露猙獰的人口劣勢,或將全面固化,乃至不可逆。

好在,還有15年。差不多剛好一小代人的時間,還來得及。怎麼做,並不複雜:全面、徹底放開生育,全方位、大力度鼓勵生育,並作為核心國策推而行之。

果如此,則相當於為中國徹底鎖定前四十年的勝果,子孫輩當從此無憂,巍然屹立世界。

今天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插圖02.gif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格隆

https://mp.weixin.qq.com/s/3e_Wnj4vxN8MYxC5RlNBCg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6.png - 2021年春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