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毒共舞

~歐洲杯足賽就是後疫情時代的象徵性儀式

 

 

要進入後疫情時代了。要有點準備,有點準備,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可能要面對許多新情況,對此要有點準備。

在疫情前期,中國將靠特有的體制佔據防疫的優勢。嚴防死守,高效的社會動員,使得中國在抗疫上同時也在其他許多方面贏得了主動。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疫情已經開始進入了後半段。在疫情後期,美國及西方將靠科技的力量為疫情提供最終解決方案,並由此獲得免疫優勢。

現在,這個轉捩點可能真的到來了。倫敦時間75日,英國政府公佈了終極解封計畫。

英國首相強森5日宣布自719日起徹底取消社交距離、居家隔離令等新冠防疫限制,呼籲民眾「學習與病毒共存」,甚至「公共場合不再要求戴口罩」。然而英國正面臨危險的第三波疫情,印度Delta變異株來勢洶洶,每天有近3萬人確診。英國宣告徹底自由,令全球大為吃驚,強森政府奉行的策略是:確診病例增加沒關係,只要疫苗降低重症率、死亡率,使醫療體系不崩潰就行……

自此,聚會和其他各種活動將不再受到限制。所以我們在電視螢幕前看到,歐洲杯足球賽場人山人海,戴口罩者卻鮮而有之。

而早在6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財政部長黃循財就宣佈,新冠或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不再找出每個受感染的病例,停止統計新冠病例,專注醫治重症患者。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對此,人們用不同的詞彙來描述這個轉折。有人將其稱之為,多國宣佈放棄抵抗。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多國宣佈向病毒投降。儘管所用詞彙有點危言聳聽,但傳達的資訊是明確的:在與新冠病毒共處的前提下,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因此,我們也許可以有理由說,後疫時代已經開始,而這次的歐洲杯足球賽\就是這個時代開始的象徵性儀式。

 

b1.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網絡

 

習慣了戰無不勝、人定勝天的人們多少有點不理解、不甘心:怎麼就這麼放棄了呢?在疫苗的研究、生產和接種上,不是進展很快嗎?對於那些慣於梗著脖子說硬話的人來說,哪怕就是真投降,哪怕是打掉牙往肚裡咽,嘴上也不能承認,也不能說出來啊,哪怕你實際上悄悄在做呢。而公開放棄抵抗,則意味著坦誠地表明這樣一種態度:我們無法根除新冠,它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人類目前的流感一樣,但它將不再主宰人們的生活。

看美國的經濟復甦。隨著疫苗的廣泛接種,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疫情的危機階段已經結束。2020年,在疫情的打擊之下,美國的GDP下降3.5%,二季度美國甚至高達31.4%。但最近幾個月來,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和激進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之下,美國經濟復甦勢頭強勁。甚至有人認為,這次美國的經濟復甦是近期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美聯儲預計,今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將達到5.4%,經濟復甦速度堪稱史上最快。對於未來的前景,人們普遍表示樂觀,甚至有人認為,這將是一次史詩性的經濟復甦。與此同時,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和面臨的局勢,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花旗集團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隨著疫情的變化,全球經濟依賴中國的時代即將結束。

上述轉變是建立在下列認知的基礎上。

 

b2.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網絡

 

第一,從目前的情況看,徹底消滅新冠病毒,不具有現實性,儘管這是努力的方向。這就意味著新冠病毒可能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與人類共存。

第二,儘管疫苗普及的速度很快,但由於病毒也在迅速變異,一些疫苗針對新冠變種病毒的效果有所下降,這意味著疫苗還不能完全應對病毒的變異。

第三,病毒本身在變異的同時,其毒性也在明顯衰減。

第四,儘管疫苗不足以完全應對病毒的變種,但對減少重症和降低死亡率上效果明顯。這使得社會有可能在放棄普遍性抗疫的同時,將醫療資源集中在重症上。

第五,如果不實現這種轉變,經濟社會生活不能恢復正常狀態,代價太大。一句話,這是將上述幾個因素進行仔細權衡做出的決定。

放棄抵抗,雖然一些自媒體吸引眼球的標題都是「多國宣佈」,但實際上明確宣佈的,現在還只是英國和新加坡兩個國家。

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還會有多少國家跟進,尚不得而知。但不少國家,尤其是疫苗接種走在前面的國家,都在紛紛放鬆某些管制措施,經濟社會生活在不同程度上恢復正常,也是一個事實,有的可能就是沒有明確宣佈而已。

什麼是後疫情時代?後疫情時代展示的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專家們對此大體有三種不同的預測。

第一種,是人類無法完全控制疫情,無法徹底消滅病毒,未來我們還將面對大量感染者,而這一龐大的人群又會進一步促生出更多新冠變種。

第二種,是新冠疫情最終會成為流感一樣的地區性、季節性疾病。有效的療法能控制新冠疾病的進展,使之與流感類似。

第三種,新冠病毒最終會退化成影響力遠不如流感的普通冠狀病毒。從目前情況看,後兩種可能性要遠遠大於第一種可能性。因為病毒具有物種退化的特徵,慢慢會退化並走向衰亡。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這一天在不久之後真的到來了,我們的經濟社會政治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個問題的實質性意義還不僅僅在於有關措施解除之後生活本身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於結構與格局的影響與改變。

 

插圖08.gif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來源:網絡 / 孫立平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插圖09.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