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有閒的時候,才像是個人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人生是一段來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這樣地踐踏出來了,人人都循著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何處去,生非甘心,死非情願,所謂人生只是生死之間短短的一段。有時候,只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醜惡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
快樂是在心裡的,不假外求。有求,就有求之不得,求之不得,轉為煩惱。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也可以說,沒有苦痛便是幸福。你隨時可以退隱到自己的心裡去,沒有任何一個去處比自己的靈魂更為清淨。
世間一切有情,是有一個新陳代謝的法則,是有遺傳嬗遞的跡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是而已。
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閒暇,於必須的工作退休之餘,能有閒暇去做人,有閒暇去享受人的退休生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有錢階級」,但希望人人都能做「有閑階級」。永無止境的工作,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我們並不嚮往六朝人那樣蕭然若神仙的樣子,我們卻企盼人人都能有閑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不管世風如何浮躁,都儘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靜和淡然。如果我們用如此的心態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將會發現世界充滿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會呈現新的色彩。
人活著,要像個人
◎文: 林清玄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章句下》
在煙塵滾滾的塵世,人人把時間看得非常重要,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幾乎到了沒有人願意為別人犧牲一點點時間的地步。
人人都會在時間裡變化,最常見的變化是,從充滿詩情畫意逍遙的心靈,變成平凡庸俗而無可奈何,從對人情時序的敏感,變為對一切事物無感。
我們在股票號子裡瞪著看板的眼睛,那曾經是看雲、看山、看水的眼睛;
我們簽六合彩的雙手,那曾經是寫過情書與詩歌的手;
我們為錢財煩惱奔波的那雙腳,那曾經是在海邊與原野散過步的腳。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看起來仍然是與三十年前無異,可是在本質上,有時中夜照鏡,已經完全看不出它們的聯結。
那理想主義的、追求完美的、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光彩的我,究竟何在呢?
清朝詩人張燦有一首短詩:
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
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從「書畫琴棋詩酒花」到「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的心靈必然是,經過了一番極大的動盪與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覺自省,任庸俗轉動罷了。
梁啟超有一首《水調歌頭》,其後半闋是:
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醉中呵壁自語,醒後一滂沱。不恨年華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強半為消磨。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
人生的際遇不怕年華老去,怕的是少年心事的「消磨」,到最後只有「醒後一滂沱」了。
在人生道路上,現在的老人大部分當年都是有為的青年,都想為社會、為世界、為人類「奉茶」,但到後來大半的人,都回到自己家裡喝「老人茶」了。
還有一些人,連喝「老人茶」自遣都沒有興緻了。
社會學家把社會分為青年社會、中年社會、老年社會,青年社會有的是「熱情」,中年社會,有的是「務實」,老年社會有的是「從容」。
務實不是不好,但若沒有從容的生活態度,與有情的懷抱,從「務實」「從容」到最後,正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犧牲了「書畫琴棋詩酒花」。
一個徹底「務實」的人到老年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個只知道名利實務的社會,則是僵化的庸俗社會。
在《大珠禪師語錄》裡記載了禪師與一位原講《華嚴經》座主的對話,可以讓我們看見有情從容的心是多麼重要。
座主問大珠慧海禪師:禪師信無情是佛否?
大珠回答說:不信。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死驢死狗,亦應勝於活人。
經云:佛身者,即法身也,從戒定慧生,從三明六通生,從一切善法生。若說無情是佛者,大德如今便死,應作佛去。
這說明禪的心是有情,而不是無知無感的,用到我們實際的人生也是如此。
生命的整個過程是連續而沒有斷滅的,到了中老年的人,往往生活就糾結成一團亂麻了。
許多人畏懼這樣的亂麻,就拿黃金酒色來壓制,企圖用物質的追求來麻醉精神的僵滯。
其實,可以不必如此,如果能有較從容的心情,較有情的胸襟,則能把亂麻的線路抽出、理清。
看清我們是如何地失落了,青年時代理想的追求;看清我們是在什麼動機裡,開始物質權位的奔逐。
然後想一想:什麼是我要的幸福呢?我最初所想望的幸福是什麼?我的波動的心為何不再震盪了呢?我是怎麼樣落入現在這個古井呢?
人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
在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
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累積,而是來自在富裕生活裡不失去人的有情。
在忙碌轉動的世界,仍然有從容活著的人,那是「滔滔人世裡,不受人惑的人」。
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在時代裡總會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無論如何變化,在山林中總會有一些清越的鳥聲一樣。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