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櫻亦為落櫻

 

 

   每年除夕夜,總思量寫個年度回顧,但最終仍是不寂而終,留在日記上的還是期待明年,也就如此年復一年,不知所云。

   除夕按習俗祭祀祖先前,得先清理先人的牌位及老相片,大女兒突然過來說,「我比祖父相片還要老了」。

   果真如此,父親的遺像是三十出頭歲的年輕照片,只有相片不老,我已經活過父親幾輪歲數了,同時更已經來到了領取「敬老卡」的大叔位階,但是我的父親依然「青春」,從我這個年歲看他,微笑的父親已經是年輕到帶有稚氣的少年郎,相片的父親更已與他的孫女婿同年,當除夕午夜巷口的鞭炮聲響起,我又與相片的父親拉長了一個臉龐皺紋的年輪。

   春節期間看了一部有線多媒體影片,劇中有一段日本名僧良寬遺世之言,『落櫻;殘櫻,亦為落櫻』,這句話貫穿了這部電影劇情的首尾,既浪漫又很寫實地將這部片子退而不願休的大叔,從充滿願力的第二春打回燈火闌珊處的原點。

 

   「退休就像是生前告別式」,劇中大叔從高階主管退休後的自言自語,每天很難接受從公園、圖書館、健身房內遇到的都是老歐吉桑、老歐巴桑們,更厭倦時間比金錢還多的無聊日子,能夠繼續在企業內發揮餘溫餘熱,才是退休後的出路。

 

原來面目● 殘櫻亦為落櫻

彰化首席書法家周大師墨寶

 

   我有幾位好朋友已近七十高齡依然是資深或者是退而不休的上班族,更是所屬企業不可或缺的棟樑之材;另有好友則是老來創業,依然奔波於海外與故鄉之間而樂此不疲,妻女溫柔地呼喚,「累了,就休息吧」,但是老友依然執著信念追求願力,讓我折服。

   日本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台灣也已繼日本之後,步入高齡化社會,我們這一批四年級前段班算是台灣老年化社會的第一梯次,如今大半好朋友及老同學都已陸續退下職場或商場,一位曾經擔任中央級部會的政務官在聚會中分享樂活心得,他說,退休後,他將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大家問說目標為何?他說「目前還未想到」,一陣笑聲之後,夫人的聲音從後方破空傳來,「退休後,如何讓老婆高興就是他的目標」。

   哈,這位爽朗的官夫人提前患有「老公退休症候群」,事實上,現實社會不乏有此現象,住在我家附近的老友退休後,他的老婆說,「現在連我掃個地,他都有意見」,老公退休後,另一半反而深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家老妻也有如此「症頭」,尤其當老妻也同時退休,兩人共同賦閒在家時,老妻說,「比以前上班時還累」。

   出國旅行,是退休族群必定的選項,我有一位好友伉儷喜歡周遊列國,不要問他們夫妻去過幾個國家,而是問還有幾個國家還沒有去過?幾乎除了南北極之外,地表的國家無論是否有戰事烽火連天的區域,都留有他們的足跡。而且一趟旅行短則一二十天,長則個把月,回來還說物超所值,我沒有他們這家子有這麼多的「粗本」玩透地球表面,尤其我右腳踝骨折(尚未拔鋼丁)後,也無法連日漫漫長路地快走,更重要的是比我更老的95歲老母親在家,孔夫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退休族群除出遊外,美食也是必然的選項,雖然我踏過中國大江南北,吃遍各地美食,但我非好食老饕,耳順之後,我對美食更偏好簡單,素五葷二,參酌地中海式飲食以減重消脂,有時候老妻也會提示,「好久沒到大飯店吃個美食了」,但是我們夫妻倆每日依然自在隨興地吃,肚子不餓不食,過時也不食,自束髮以來我喝水都會養胖,所以羨慕仙風道骨的傢伙,唯只能有夢最美,敢於追夢而已。

活過了退休之後,也才感覺到自己活得很平庸,但卻也活得很踏實,活得光陰似箭,老後才領悟到古人為何思秉燭夜遊之嘆,再引日本詩人石川啄木所說,『一生中不會再回來的是生命的一秒,我珍惜那一秒,不想讓它逃走。』台灣一位創作歌手寫戀曲19802000,便戛然而止,也許他的戀曲太多采多姿,很難再引人共鳴,不過他早期的『光陰的故事』,「卻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羞澀的青春是很可貴的,可惜,詩人石川短短的26歲年輕生命就別離人世。如今老後,我也不敢言衰老,明天和未來,還有每一個今天,都是往後的歲月最浪漫與溫馨的日子。

春節期間,照例到市區各廟宇走春,我每年必到龍山寺與行天宮,香客宛如潮流般的壅擠,我只能在遠處雙手合十感恩。

在龍山寺,我喜歡逛逛遊民的休憩區域,過年期間的遊民們依然以廟前為家,或躺,或聊,或下棋,或放空…,人生百態應有盡有,我跟老妻說,「妳不要比我先走,不然,我會到這裡交朋友,過著『有聊』人生」。

 

原來面目● 殘櫻亦為落櫻

龍山寺,人擠人,香火更盛。

 

在行天宮,走在民權東路上,從祈願的宮廟,路過人生終點的殯儀館,走入綠意盎然的榮星花園,自大學時代,我經常行走於這條充滿祈禱、期待、離別的生命悲歡離合的民權東路,青春時候很茫然地走著,年復一年的春節同樣走在這條路上,行天宮、殯儀館、榮星花園的雕欄玉砌沒改變,只是更佝僂。

 

原來面目● 殘櫻亦為落櫻

行天宮,不用焚香,雙手合十。

 

原來面目● 殘櫻亦為落櫻

198424日榮星花園,大女兒與大姊二女兒。一晃35年就老了。一瞬間發現人生太短暫 一瞬間發現路不再漫長,還沒騰出雙手擁抱自己時光,竟已走得這麼匆忙。…

 

客廳上父親「青春」的相片陪伴著我從小至老,相信當年父親對不可知的未來也應充滿著無限的憧憬與渴望,如今我已經走過我父親從未踏過的憧憬日子,雖依然庸庸碌碌,但對於未來還是相隨著自在的夢。

所謂自在,無論讀書、旅行或修行,身體與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路途上則必須要有束脩,並捎一杯紅酒,配上烏魚子、海蜇皮、鴨賞、花生,吟唱唐人杜甫的詩句: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原來面目● 殘櫻亦為落櫻

彰化首席書法家周大師墨寶

 

 

 

原來面目● 殘櫻亦為落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漫步雲端 原來面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