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七月天

 

 

農曆五月五開始,真正的夏季溽暑才真正來到。

夏日習慣早起,無論是縷縷金色的陽光,或者帶著溫涼的陰雨天,每天我習慣望向窗外東北向草山的華岡,有時候頑皮的陽光會將白色的大忠館沾上亮麗的色彩,有的時候濃密的雲霧會將整座山巒隱入虛無飄渺間,雲深不知華岡升騰何方?惟猶如一幅恬淡靜謐的水墨畫。

 

l1.jpg - 2021年 第三季

華岡講學,陽明風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l2.jpg - 2021年 第三季

雲深不知華岡升騰何方?

 

晨起,是我養清居之心,夏艷原本有無限的滋味,現今新冠病毒的肆虐,家家戶戶自律自戒,讓我不得不居家再養浩然之氣、清淨之心,疫情居家並不等同於閑,我依然追求究竟閒適之雅,只有清晨的蟬鳴聲「知了!知了!」聲聲似相接,各在一枝棲,十分熱鬧,深得我心,有的時候它們會突然靜止下來,也頗讓我感到悵然有所失。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六十歲以後才是真正的人生」。打開新聞眼,經常出現的網上權貴人物,有帶領北極熊的;有終身獻身專權夢的;有身體不適黯然下台的;有承襲父缽彈丸之地的,…,恰皆生肖屬龍蛇馬與我上下年紀,都將近七十古稀之年,但他們的人生依然追求日理萬機,憂國憂民憂其位。疫情三級警戒前,我也是日理「萬跡」,每天留意健身房內外走了多少「足跡」,烤箱內流了多少「汗跡」,現今三級警戒還未解除前,每日只能深居簡出,儘量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真所謂「晚上怕鬼,白天怕人」之冏界,我的六十歲以後的真正人生已經有近兩個月是黑白的。

有老友問我,疫情stay at home每天做些啥事?我相信這也是諸多line群組間最常相互問訊的內容。我有老友伉儷因幼兒園疫情停休,所以每日「上班」照料小孫兒,並充當小娃兒的玩偶,祖孫樂此不疲。有老友醉心書法,一蘸墨,一瓢酒,居畫齋,人不堪病毒,老友也不改其樂,飄逸欲仙之字體神采不絕。有老友平日喜尋幽訪食,每日公佈啖食足跡,如今疫情索居,惟君子入庖廚,與老妻相互切磋廚藝,老饕變形大廚。也有老友於疫情居家期間,花鳥照賞,荷花照拍,鐵馬照跑,太極照舞,也有看山小望海大…,族繁不及備載,但都各自精采!我每天的生活則宛如白開水,平淡且有閑味,所以我的制式回答是:閱讀、沏茶、上網而已矣。

 

l3.png - 2021年 第三季

老友彰化周大葩大師閒來之筆

一蘸墨,一瓢酒,居畫齋,人不堪病毒,葩也不改其樂

 

平日居家沒事就是等著看午後14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當日確診報告,從五月中旬隨著疫情的變化轉折,我相信大半在家老人的心情也跟著高低起伏,從五月疫情警戒第三級一延再延,徒然感覺無可奈何。

打開電視新聞也是很自然的事,但只聽得現在年輕的主播發音宛如怪腔怪調似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後開始,比較資淺的主播喜歡模仿彼岸主播的道地普通話口音,惟可惜ㄓ、ㄔ、ㄕ分得很不自然,且特別喜歡在每個單字尾音加了個GS的輕音階,例如發『心』這個字的口音,明明是『ㄒㄧㄣ』卻是發『ㄕㄧㄣ』;明明『進』發音『ㄐㄧㄣˋ』卻發『ㄓㄧㄣˋ』等等包羅萬象,聽起來很不自在,如同星加坡人講華語,反而資深新聞主播沒有這個毛病,聽起來就是純正台灣口音的在地華語。但是疫情期間的電視新聞內容交相口水氾濫成災,「同島多命」,索性關掉新聞報導讓耳根清靜些,也讓自己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l4.jpg - 2021年 第三季

兩老喫茶趣

 

因疫情讓我的生活規律有所變,但有所不變的是我與老妻習慣每天鐵壺燒水,沏高山茶,或者夜來一燭殘火,兩杯紅酒,放送抒情鄉村歌曲,不管內外演化如何,我們一日茶酒始終不變,只不過放慢了生活的腳步,讓生活能夠更生動地活著,如今慢生活,兩老夫妻喝茶一心喫茶,濃淡有味,喝出苦甘清澀,有的時候夫妻相約飲茶禁言禁語,禪茶一味,或者半飢終日,蘇東坡說,「作個閒人,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我也是個無事人,從「行起坐臥」飽嚐自律的日子也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沒有琴,但有方寸的小口琴可自娛,也有萬丈紅塵一壺酒的雅量可痛飲,但須得偷閒夕陽到鄰近的天母公園賞玩溪水與漫空閒雲。世間萬般清雅,人生何求?唯在一壺酒,一碗茶之間而已。

 

l5.jpg - 2021年 第三季

詩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詩

 

更重要的閉關居家,恰好執行古稀之年來臨前的「斷捨離」。

我的老窩已經蝸居三十多年,遷徙過來的時候我尚不及不惑之年,如今已近隨心所欲之檻,長年累計的物品難以細數,已經很難「校正回歸」,從去年我便著手將舊書舊衣物等一一整理打包回收,如今遇逢疫情閉關期間,居家生活的「斷捨離」也成了近日生活的一部分,並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因為平日看慣了的堆積區間突然逐次空白了,心情頓時舒緩不少。

從學生時代,我便喜歡閱讀買書,一本一本積累下來的書籍也不少,至今許多的舊書都已經泛黃且當年的讀本字跡都比較小,老花眼睛也看得吃力,同時讀本紙質又不太理想,有些久置書櫃都已養出書蟲,但長年來我卻都捨不得丟棄,但是面臨古稀之年,最終還是忍痛將陪伴數十年帶有感情的書籍割捨出去。

除了書籍之外,還有不少來自年輕時候因喜歡而購買的愛好品,有些器材雖尚可使用但早已過時,有些根本就已衍成了不堪使用的「紀念物」,捨得與捨不得?學生時代的唱盤與唱片都還健在, B&W兩組揚聲器早年沉浸古典惟今只能耳得之而為聲,36年前Nikon老相機只可把玩,…,細數曾經花樣年華的器材與當年禁書(雜誌),與室中百器為友,樂盡天真,隨著歲月讓我尋味,但後半生得學習減法,終究選擇捨得捨去。

『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對所謂斷捨離簡單的說,就是對自己的生活與思緒的減法,將繁雜的事物回歸到簡單化,斷絕不必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離去對物品的執著,換言之,不僅是整理整頓看得見的物件,也改變看不見的簡化生活心態,前半生尋尋覓覓,後半生燈火闌珊尋回自我與清淨心。

疫情清居期間已過50天,原本可在燦爛的夕陽下追逐不可得的未來,卻在不可預期中暫時棲息了心寧,摒棄了屋外的喧囂,有老友說,待疫情退散後,「渴望野放的心情,肆意的心志,還我戶外健走」,但昔日一位舊友卻早已避居太麻里海邊也近50天,每日看日出日落,觀潮起潮落,海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給自己一些思考的空間,有如此詩意般的棲居,無論遇到什麼,感動到什麼,都是她生命中的典藏。

唐人白居易一首詩,『東窗晚無熱,北戶涼有風。盡日坐復臥,不離一室中。中心本無系,亦與出門同』。當心中不再有罣礙時,行住坐臥哪怕是不出門,心中依然雲遊行腳,若內心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有無出門已經沒有兩樣哩!

疫情浮躁的期間,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一樣的耳朵,不一樣的聽法;一樣的內心,不一樣的想法,無論三級警戒能否及時降級,讓黎民百姓早日恢復正常起居生活,無論老派狂野的世界又將恢復精彩,惟我的世界依然平凡,「飢來則食,睏來即眠」,淡到極致!

 

l6.png - 2021年 第三季

圖片:網絡

 

B002.png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w08.gif - 2021年夏 日誌用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佬 的頭像
    羅佬

    修羅居

    羅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