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佔有到清空
前些時候,在網路上遇到一位朋友,他說:
「終於把家裡客廳的大沙發送人,鋪上一塊劍麻地毯。感到空間大了許多。人真是奇怪,好不容易買套大房子,想寬敝點,卻又費盡心思把它給填滿。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一切煩惱就產生了,做減法的感覺真好。減到最後,只剩自己,回歸本來面目,得大自在。」
以前我想把自己的家裝扮成一座美麗花園,於是就常常買回各式各樣的裝飾用品,而且越買越貴,不知不覺把每個房間放的滿滿的,不僅佔有了空間,而且失去了欣賞價值。還曾夢想坐擁書城,後來藏書的確是多了,真的坐擁書城了,才突然發現一個人擁有那麼多書,其實只是貪戀那份獨佔感,並不是真的渴望知識和效率,…
總之,身邊都放滿了,最後心裡也被放滿了,放滿了各種放不下的東西。心很累,家裡不容易打掃乾淨,擺放整齊。心裡放滿了東西,就更不容易——心地清淨很難。
圖:網絡『簡報.小學堂』
所以說,從佔有到清空,這是兩種境界。這兩種境界沒有高低之分,但佔有難,清空更難。清空你的房子很難,你要和你的「貪執」抗爭多久才能做到呢?清空你的心更難——你要做多大的抗爭,做多大的訣別,才能真正清空你的心呢?
世人都覺得擁有一間金玉滿堂的屋子難,而我要說的是,要擁有一種能讓心空寂寥落、無念無想的屋子更難——這倒不是想把話說得多麼深奧,只是想說,你要想擁有真正的空屋子,很難,很難。
東西是這樣的——請進來容易,請出去難;裝滿容易,清空談何容易。
我們對自己的生命不自知,才會要各種各樣的物質裝點自己,好象有了這些物質標籤,我們才有了生命。如果有誰現在來問我裝修房子的問題,我會說,什麼都不需要。一間空空如也的屋子,才是最寬敝的。
文: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