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飯後睡前,三不要不急不宜
傳統中醫養生主張,養生要「因天之序」,把握節律。
一天當中,早起,飯後,睡前,恰是養生的三個關鍵節點。
每個節點上,都有需要特別注意的養生要訣。特地加以總結,便於大家輕鬆掌握。
01
早起三不要
早起,是人體機能從沉睡中恢復運轉的時候,有三不要。
1、不要猛地起身
早上,身體經過一夜的休息,還處於混沌狀態。
睡眠時,人的心跳會放緩,血液流速也隨之變得緩慢。
此時猛地起身,血液驟然回流,容易引發腦出血、心臟病。
古代醫家有言:「平明睡覺,先醒心,後醒眼,兩手搓熱,熨眼數遍,眼睛左旋、右轉各九遍,團住少頃,忽大睜開,除卻風火。」
早上起床之前,不妨平躺在床上,把雙手對搓熱,用手心捂住眼睛。
如此重複幾遍,然後再轉動眼珠,睜眼、起身。這樣做能有效保護面部神經,避免受到冷風的刺激。
2、不要憋大小便
《黃帝內經》講:「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早晨,大腸蠕動活躍,此時大腸剛剛結束了夜間水谷營養的吸收,正準備排出多餘的殘渣和廢物。
飲食規律、身體健康的人,一般會在早晨起床後立刻產生便意。二便規律,是人體氣機運轉正常的一個顯著標誌。
晨起按時的排便,更能為大腸和肝臟減負,也為膀胱減壓。因此一旦產生便意,千萬不要憋,應當儘快排出。
起床後可以喝杯水,有助於濕潤腸道,幫助身體排毒。
3、不要輕視早餐
《黃帝內經》有言:「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
早晨,是一天之中,食物最容易消化吸收的時候。不吃早餐,胃就會空運轉,對五臟六腑都是損傷。尤其經過晨起「排毒」之後,更該給身體補充點兒養分。
因此,早餐的時間不能拖、分量不能少、用餐不能急。早起半小時,坐在桌邊安安穩穩吃頓早飯。有了充足的營養,才能更好地支撐一天的工作、學習。
02
飯後三不急
飯後,是營養物質吸收的關鍵階段,有三不急。
1、不急著躺下
藥王孫思邈說:「飽食即臥,乃生百病。」
飽食即臥,是指剛吃飽飯,就迫不及待地躺下休息。食物在腹中未及消化,積而淤滯乃生疾病。
故飯後宜適當散步活動,所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既能夠促進消化,更使體內津液流通,有益於身體健康。
2、不急著運動
剛吃飽飯,胃腸中尚且留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此時大量運動,很容易造成胃下垂。因此《黃帝內經》裡講,飯後「四肢微動溫衣」。意思是說,飯後不要急於運動,更不要劇烈運動。
用完飯半小時左右,可以出門散散步、遛遛彎。運動到身體微微發熱的程度,也就足夠了。
3、不急著吃水果
《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
五穀雜糧、蔬菜肉類,能為人體提供最基本的養分。餐後再吃些水果,更有助於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然而,飯後馬上吃水果,會給本就飽脹的腸胃增添負擔。可以等食物消化一段時間後,再適當進行補充。
03
睡前三不宜
睡前,是身體與精神調息的關鍵時刻,有三不宜。
1、不宜吃宵夜
有些人喜歡晚上吃宵夜,尤其是燒烤等脂肪豐富的食物。這些會給本該休息的脾臟,帶來巨大的負擔。《黃帝內經)認為「脾主涎」,故有「脾在液為涎」之說。
涎水,也就是口水,是由脾臟產生和控制的。脾氣充足的情況下,能夠固攝涎水,不會溢出口腔。而脾的負擔過重,「固攝」功能失調,就會發生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2、不宜勞累
夜晚本該是陽氣收斂、陰氣上行的時間。《黃帝內經》講:「陽氣者,煩勞則張。」
睡前過度勞累,會造成陽氣亢盛、虛耗。陽氣一旦亢盛於,就全都散掉了,既傷氣又耗血。人體氣虛血虧,進而會導致夜臥不安。
因此睡前不宜太過勞累,給身體一段休養的時間,有助於進入睡眠狀態。
3、不宜思慮
《黃帝內經》講:「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中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調神攝生,貴在靜養。睡前過勞則身不安,睡前思慮則心不靜。想要保障睡眠品質,不但要讓身體得到休息,更要讓精神回歸平靜!
癌細胞最偏愛的3種早餐
一個癌字三個口,很多癌症就是「吃」出來的。
不想等得癌了才後悔莫及,從現在開始就要管住嘴。例如,從我們一天中的第一餐~~早餐,就重視起來,避開那些被癌細胞「偏愛」的食物。
01.
癌細胞最「偏愛」這3種早餐
就說下邊3種早餐吧,愛吃的人還真不少,但這美味背後暗藏著健康風險——
早餐黑名單:油炸食物
致癌等級:2A類致癌物
剛出油鍋的油條、香氣四溢的蔥油餅、炸雞翅、漢堡……這些是很多人早餐的最愛。
但是朋友們,油炸食物可是被列為「2A類致癌物」的。
所謂「2A類致癌物」,意思就是很可能與癌症相關,而上面提到的油炸食物就被列入其中。
食物在高溫油炸之下,不僅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被破壞,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和脂肪高溫變性,可能生成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質。
就這樣,高溫油炸讓許多原本營養健康的食物,瞬間有了致癌的風險。例如,早餐的標配~~雞蛋。
當雞蛋化身為「炸蛋」,就像名字一樣變得危險起來
現在,很多人吃早餐的時候,多數將雞蛋做成煎蛋。建議早餐想要吃雞蛋,儘量選擇水煮蛋,會更健康。
早餐一定要有蔬菜或者水果,豆漿加油條的吃法最好少吃,一星期不宜超過一次。而當天的午、晚餐,必須儘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並多補充蔬菜。
早餐黑名單:鹹菜
致癌等級:2A類致癌物
很多中老年朋友的早餐都是粥配鹹菜,幾十年如一日,說是國民早餐也不為過。
但這種國民早餐,可真不是什麼健康的早餐。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明確將醃製食品列入一類致癌物。
鹹菜和醃製品裡面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雖然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進入體內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據報導,一對夫妻,平日裡兩人身體狀況不錯。某日,在親友邀請下,夫妻倆到醫院做了體檢,先是發現雙方均患上甲狀腺結節。外科醫生結合彩色超音波檢查(Color Doppler Flow Image),最終確診為甲狀腺癌!
原來這對夫婦,從10多年前開始,每逢過年時都要醃製足夠吃一年的魚肉和鹹菜,她和丈夫幾乎每餐都要吃醃製菜。常吃醃菜是夫妻倆患上甲狀腺癌的重要原因。
鹹菜偶爾吃吃無妨,但是天天吃可能就會惹癌上身了。
早餐黑名單:加工肉製品
致癌等級:1類致癌物
其實,加工肉是個大家族,常見的家庭成員有火腿、熱狗、培根、肉乾、燻肉、肉罐頭等。由於味道不錯、吃起來方便,向來是早餐界的熱門「選項」。
翻開香腸、培根、火腿等肉製品的配料表,一般都會有「亞硝酸鈉」四個字。
這是一種亞硝酸鹽,主要作用是讓肉變得粉粉嫩嫩,同時延長保質期。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會生成致癌物質亞硝基化合物。
早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加工肉類列為「1類致癌物」,意思是明確會導致癌症。
此外,加工肉的脂肪比普通肉多,有可能導致增加壞膽固醇的量和使腦中風的風險增加。
02.
吃早飯最好做到五個一
有專家表示:「毫不誇張地說,現在的人20%不吃早飯;70%不懂如何吃好早飯。可自古就說要吃『皇帝的早飯』,吃早飯等於吃補藥。」
遠離癌細胞,愛護心腦血管,遠離心梗腦梗和「三高」,延長壽命,就應該從吃好每一頓早飯做起!那麼,怎麼吃早飯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一粥
一碗燕麥粥:降脂降糖、養胃潤肺
燕麥粥是有名的「長壽粥」,很多百歲老人都有喝燕麥粥的習慣。燕麥裡加點小米,做成燕麥小米粥,喝起來清香綿柔,還有安神助眠、降脂降糖、養胃潤肺的效果。
一蛋
一個雞蛋:「從頭補到腳」
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從中醫角度來說,雞蛋更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平衡」食品。
國內外營養學家和醫學家的研究都發現,每天吃1個雞蛋,可以帶來「從頭到腳」的健康!
一奶
一杯牛奶: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
專家也指出,乳製品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便宜,因此,它們應該成為「終身食品」。
早飯一杯牛奶,能夠補充鈣質和維生素,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對中老年朋友而言,還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和骨質疏鬆。
一菜
一種蔬菜: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
研究發現,日均攝入量超過569克的人比攝入量少於249克的人,早亡風險降低了10%,並且壽命延長了1年多。另外,日均再多食用200克蔬菜和水果,早亡風險就會再降6%。
早飯保證吃上一種蔬菜,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能緩解壓力,延長壽命。
一果
一小把堅果:提高早飯品質,改善熱量比例
早飯無論中西式,最好每天吃一小把堅果。
因為早飯人們很少飲食過量,大部分處於營養供應不足的狀態,這時候補充堅果這樣高能量高營養的食物,可以提高早飯品質,改善三飯熱量比例。
美國研究者早就提示,大杏仁、核桃等各種堅果每天吃28克即可,也就是一小把的量。
03.
早餐三注意
早餐要吃熱的食物
早晨室外的溫度尚未回升,人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沒有舒張,如此時攝入冰冷的飲食,必定會影響微循環,導致血流不暢。
長期冷飲進食會出現食慾差,皮膚漸失光澤,喉嚨老是有痰堵的感覺,時常感冒。這都表明胃氣受損,並且傷及了機體的免疫能力。
7點到8點吃早餐
醫學研究證明,7點到8點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最好用15~20分鐘的時間吃完,養成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
不要邊走邊吃
有上班一族邊走邊吃早餐,其實這樣吃早餐是有健康風險的。在路上解決早餐,很容易將空氣中的塵埃、微生物、有害氣體吃到肚子裡,不僅不衛生,還影響健康。
加之,走路的頻次、幅度都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和吸收。當身體忙於應付耗費較大的肌肉活動時,血液供應會從胃腸等消化系統轉移到肌肉,由此引起消化不良。
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如果早餐較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