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上半場酒,人生下半場茶
◎網路分享文章
有一作家見解:「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觥籌之後,人散夜闌燈盡羹殘,土剋火,酒病酒傷可以用杯清茶來治。茶喝多了,君子之間淡如水,可以在酒裡體會一下小人之間的溫暖以及市井裡不精緻卻扎實親切的活法。」
「茶類隱,酒類俠」,茶和酒,是對人類自身產生重大影響的兩種飲品。酒之美,在於濃烈,令人熱血澎湃,心醉神迷,酣暢淋漓的投入。茶之美,在於清淡,令人回味綿長,心境恬淡,以清明的理性規避風險。
01
酒是萬丈紅塵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華人的「酒桌文化」可謂世無雙,一杯酒就是有誠意,兩盞酒就是給面子,三瓶酒基本可以認個「兄弟」了。人人厭惡勸酒人,人人都是勸酒人。因為,喝酒是個大學問,酒裡藏著潛規則。
酒是千秋紅塵人生前半場,朝氣蓬勃,每個人都追逐著夢想,渴望成為成就人士。這種雄心壯志,就如同喝了酒一般,酒讓我們有野心,酒讓我們熱情奔放,而事實上,人生的前半場,我們確實在為了創業或者愛情在奮鬥著。想要過得更好,免不了喝酒應酬。若生活美好,誰願意被灌酒呢?即便喝到醉倒,酒桌上那一張訂單,能不能拿下來都是未知數。
年輕時的勇氣,是在明知未必成功的情況下,仍然端起酒杯。也是在明知前程未卜的時候,仍然踉蹌前進。無奈大抵如此,這沙場是戰場,也是事業,事業最終成功還是失敗,誰也不知道。
酒,是許多人的前半生,看似豪邁、瀟灑,實際苦悶、無奈。生意場上生意酒,酒杯疊起,侃侃而談,說著熟練的應酬用語,使出渾身解數,為了交易的順利。
社交圈裡社交酒,逢年過節,呼朋喚友,吹噓成就,攀比成風,舉杯邀讚美,為了可有可無的那抹面子。風月場所風月酒,張口就來葷段子,喝嗨了,幹著傷害家人的事。
酒未必是色媒人,但一定是忘憂君。酒是為了工作迫不得已而去喝的東西,也是為了逃避現實而選擇沉浸的東西。喝酒以為是千秋滾滾紅塵瀟灑淌過,到頭來卻落了一地乾枯發黃的楓葉。
如今,喝酒的人成熟了,他們開始放下酒杯,端起茶杯。
02
茶是千秋大業
古語有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相較於前面六種必需品,茶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人生八雅:琴棋書畫,詩茶酒花。
天下可以喝的東西何其多,詩人唯獨將酒與茶併入雅趣中。酒往往令人迷醉,而茶恰恰使人清醒。
半生已過,坎坷與辛酸也吃得夠多了,如今也該喝喝茶。茶確實讓人清醒,因為喝茶的人往往喜歡安靜,尤其喜歡自己獨處。安安靜靜,一個人喝茶,可以自省,可以頓悟,可以感受生活,也可以享受美好。
如果說前半生的自己是為了事業、愛情在奮鬥,那麼後半生,我們該安安靜靜的享受生活了。
過去喝酒的我們,如同闖江湖的俠客,自以為天下無敵,結果處處碰壁,等到功成名就,卻又看淡名利。最終,我們放下酒杯,喝起茶來。哪怕偶爾跟朋友聚會,有點小酒,也只當懷念過去的辛酸歲月。
但我們更多,還是選擇喝茶,因為茶中,有人生淡泊的滋味。
豪氣千盅酒,錦心一彈花。
山間存古寺,曾與共甘茶。
無獨有偶,文人騷客喝茶成癮。看來,檔次不高的茶葉,只配煮茶葉蛋。林語堂喝茶,先要有聊得來的人,還得有舒服講究的環境。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喝的是一種自在。自古佳茗似佳人,飲後方知味乾坤。酒裡來酒裡去的生活,也該過夠了。酒解不了愁,茶能濾浮躁。清清淺淺的苦澀,不正是人生滋味嗎?
夕陽西下,唯茶清心。
03
酒與茶,皆是生活。
醉生夢死酒,人間煙火茶,都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茶與酒也象徵著飲者的兩種性格,茶讓人清醒,屬於溫文儒雅型,酒讓人迷醉,屬於豪爽奔放型。茶與酒,超脫而現實,出世也入世,縱然有喝茶的雅興,也不盡懷風流的閒心。
酒為知己茶為卿,喝茶與喝酒不同,喝茶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品味,喝酒的時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喝茶的時候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茶是一個人的狂歡,酒是一群人的寂寞!
正所謂:酒是色媒人,茶是清醒客。酒是媒介,恍恍惚惚,眼神迷離,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藉以遠離現實,忘卻一切。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熱鬧後的落寞。
無茶不成禮,無酒不成席。
喝茶的人說,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喝酒的人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喝茶是一個人自己提醒自己,保有對人生,對終極價值不斷追求的動力,保有洞察世界研究物理的興趣。
喝酒,是一個人與更多人,追求快樂忘掉憂愁,追求身在紅塵,現世歡樂的迷醉的行為。
有句話,甚是恰當:不是冤家不聚頭,說不盡的茶與酒。在這似茶般有味無味的日月中,只願你我間或有酒得進。願你我:
人生上半場,松花釀酒,只談乾坤風月,不論人間是非。
人生下半場,春水煎茶,慢品人間煙火,閑觀萬事歲月。
◎來源:網絡 /
★溫馨提醒:
這是網路轉載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與學習
若轉載圖文有侵權,請告知必當刪除。